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式管理:人多的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7:52 《中外管理》

  王忠明

  人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体现在管理上,就要能经受得住各种常态和动态的人数变化。

  人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许多问题均由此伴生。比如:排队,人一多就免不了,医院挂号、挤公交车、二手房交易……都是排队高发区,而且还常见一排队即乱,以致有些明星义务上街推广“排队文明”;人多,也易引发各种摩擦,要不,怎么理解“疯狂粉丝追星,老父跳海自杀”以及“最牛钉子户”诸如此类的人呢?人多,当然也对管理提出挑战,而管理既然有标榜“中国式”的,那么,就不能不目及于此,甚至取决于此。

  人多,管理学的难题

  海航的服务一向是我比较满意的,还做过经济学分析,归因于产权结构优化。但是,那天去哈尔滨,尽管比往常还早到首都机场,却被谢绝登机了。问为什么,答曰:“今天‘两会’结束,人多,都急着回去。”左右一看,果然“人多”,不少乘客挤在柜台前抱怨不已,而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忙着回答各种质询,看得出来都试图克制某种烦躁。但毕竟还是乱了阵脚,答疑语气急促生硬,平素那番和颜悦色早已丧失殆尽。看来,产权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还必须有真正过硬的管理才行!

  在中国,真正过硬的管理,恐怕必须过人多这一关。常说西方管理有序有效,是不是与“人少、没那么多人”也有些许关系呢?人少,可使管理成本相对较小,并容易做到“无凌乱之弊”。因此,同一种管理,一放到人多这种背景下,未必就能像人少时那般显灵。这就是说,管理要“识众寡”。

  而如果人多时依然能因势而治,不出乱象,“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那才是管理的高超气概呢!比如:

九寨沟、张家界,平时管好已不易,因为平时人就不少,但“黄金周”来了,才更是真考验!所以,必须对“人多”有预案,使管理呈现出应有的弹性与区别。

  人多,管理的中国式应变

  世事之妙,在于无绝对之优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多,意味着潜在和显在的需求也多,易于造就“有规模的需求”,这是“小国经济”在本土市场难有的幸运。这么说来,人多,已成为中国发展和繁荣市场经济的一种“稀缺资源”。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决定了我们不能自轻自贱于“人多”,恰恰相反,应充分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余下的问题,确实就几乎主要聚焦在如何管理上了。

  人多,俨然是我们切实学习管理科学的大课堂,是真正的“中国式”啊!“春运”何以解忧?越来越多的城镇出现上下班交通拥堵何以分流?……从汗牛充栋的MBA教科书中,能找到现成答案吗?

  但是,中国人多,特别是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确实构成了管理的严峻性与尖锐性。数以几亿计的劳动者素质低下,必然摊薄我们的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等。它制约着我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劳动生产率不可能很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可能统统转型升级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也决定了当下中国只能跻身于经济大国(这已经很不容易),而不可能很快成为经济强国。

  对中国企业来讲,受制于人多特别是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这一基本约束条件,或隐或显地要分担一定的就业压力,体现到管理上,便是普遍的不轻松。但人多是一种常态,平时或已司空见惯,不觉其难;最难的还在异常状态,比如:人潮涌动时、一哄而上时、供不应求时……既然人多是个一时无法改变的现实,那么,管理要经受住这一考验,是否至少还得在供给上,在扩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丰富供给替代上多着眼、多着力吧?比如,倘修建高速铁路,去哈尔滨又何必一定要搭乘飞机?

  (本文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 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