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大企业病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17:14 《法人》

  大企业病本质上属于企业组织结构问题,虽然,它会表现在员工身上,表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医治大企业病的关键,在于企业高层经理人的结构和流程设计能力

  大企业病的前世今生

  ◎文/朱志砺

  《红楼梦》里有一句经典格言,叫“大有大的难处”。这话本来是说贾府家大业大,人口众多,管理难度大。用在企业管理上,这话同样成立。企业规模大了以后,很容易罹患“大企业病”。

  曾经有一些管理学界的朋友尝试着归纳大企业病的各种表现。其中,有个朋友是这样归纳的:

  “其病症是组织臃肿、人浮于事、有令不行、相互推诿、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会议过多、决策缓慢、权利集中、事必请示、信息不灵、反应迟钝等。”

  对大企业病的症候群做个归纳总结,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大企业病的症状,永远是个案的、动态的。不同的企业、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阶段,大企业病往往不同,有时症状恰好相反。

  比如,在集权经营的企业里,老总大权独揽,董事会上、工作会议上,老总一个人讲话,大家分头执行就行,不要问为什么。这样的企业里,大企业病就表现为,所有的高管都不负责任,没有一个勇于任事的。要解决大企业病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分权,责权利落实到人。

  而在授权经营的企业中,问题就不是缺乏勇于任事的管理者,恰恰相反,高管们个个争事权、管辖权,大企业病表现为山头主义、独立王国。此时医治大企业病的关键,是总部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文化整合能力,防止失控风险的能力。

  大企业病确实大量存在于我们的企业,但是病症的外延却是动态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权威的终极界定。

  大企业病产生的机理

  大企业病之所以广泛存在,原因在于,它和科层结构是共生的。

  最能说明科层结构的案例,是军队的营、连、排、班建制。林彪元帅在内战期间提出著名的三三制,即一个连管三个排,一个排管三个班,然后,又把班分成三个组。一个连队一百多号人,如果连长要把任务分派到每一个士兵的话,他得花一天时间起草计划,花2个小时才能把任务落实到每个士兵。由于有科层结构存在,任务的分配与指挥的实施就变得非常方便,连长只要三句话,就能把任务分派清楚:一排正面主攻,二排打左翼,三排打右翼。至于怎么打,主要是各个排长的事了。

  科层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分层管理,逐级指挥。

  管理有个跨度与宽度的问题。管理的跨度,是指管理者指挥的层级,连长还能记住全连100多号人的姓名、个性、能力特点,所以,从理论上说,连长可以直接调度手下每一个兵。可是,到营长、团长这个级别,手下管上千个兵,就不可能记住每一个兵的姓名、特点了。对团长来说,直接调度每一个士兵的理论可能性都不存在。他只能通过手下的营连长来调度士兵。从管理上说,是不赞成越级指挥的。而管理的宽度,是指每一个管理者适合管理的人数。实践证明,一个人适合直接管理的人数,在8到12人之间。超过12人,就要考虑增设一个层级,实施间接管理。

  企业是盈利组织,同时又是科层组织。科层结构的设立,使得企业管理有了基本的规范,避免了混乱的产生。

  企业要达成盈利目的,就要把整个经营链划分出若干个环节,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去各司其责。以制造业企业为例,经营链上主要的环节包括产、供、销、人、财、物和研发等7个。要把这7个环节做好,就必须设立专职的职能部门。所以,全世界的制造业企业,在部门设置上都大同小异,都是生产部、供应部、销售部、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之类7大部门。

  从企业职能部门的设立初衷看,体现的是一种分工协作原则。分工,使得各项业务更加专业化。比如专职的销售员,往往比兼职的销售员更熟悉市场,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顾客关系也更好。

  是的,我们必须首先肯定企业科层结构的积极作用。没有科层结构的基本原则,分层管理、逐级指挥,企业必然混乱。老总直接指挥门卫、生产工人,直接接待每一个供货商,每一个销售商,即使是神仙,也忙不过来。

  在科层结构中的首席执行官,要学习的最大本领,不是怎么才能管好每件事,而是怎么少管事。管理的首要含意,就是管理者怎么通过别人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但是,当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设置的层级越来越多,科层结构就可能出毛病了。

  经营信息的传导,指挥的实施,需要经过漫长的回馈线和指挥线,才能在最高层与基层之间走一个来回。而在中间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出现信息失真和指挥失灵。科层结构的伴生物——官僚主义开始出现,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弱化,创业激情消退,企业意志懈怠。

  大企业病的诊治

  我们知道,大企业病是科层结构的伴生物,而企业既是盈利组织,又是科层组织。如果企业为了克服大企业病,而彻底抛开科层结构,那企业迎来的只能是无序和混乱。所以,医治大企业病的关键,是经营变革,改造并建立新的更有效的科层结构。

  韦尔奇主政GE之初,就发起了一场“拆墙”运动,提出了一个核心价值,叫“无疆界沟通”。

  企业界普遍认为,韦尔奇发起的是企业文化革命。错,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韦尔奇的改革,本质上是颠覆旧的组织结构,是一场改组科层结构的组织革命。

  韦尔奇当年面对的难题,是组织运转速度奇慢,部门之间深沟高垒,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官僚主义盛行。拆墙拆的什么墙,拆的是部门之间的墙,是此职能与彼职能之间的墙。

  韦尔奇的经营变革,是减少管理层级,让经营信息传导得更快更准确,把金字塔式的传统科层结构,改组成扁平化的矩阵结构。

  你制造部门喜欢生产已经定型了的成熟产品,而不理会市场需求是吗?好的,我引进项目经理制,打通部门壁垒,让销售部、供应部、生产部坐在一起,来研究市场需求。

  把韦尔奇的拆墙运动理解为企业文化运动,具有普遍意义,是个好榜样的想法,是很容易把中国企业引上歧途的。郭广昌说得很好,中国企业目前的主要工作不是拆墙,而是补墙。补什么墙?就是企业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在能力上要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扁平化是个趋势,但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我同意郭广昌的看法,还是要培育、提高职能部门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准。

  为了医治大企业病,国内一些企业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海尔建立了一个“压力传导机制”,把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通过人事奖惩系统,传导到每个员工身上。联想就更干脆,设立了“末位淘汰制”,通过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严峻的就业难现状,把饭碗问题作为激发“狼性”的刺激物。

  就像大企业病的症状描述没有一个权威定义一样,大企业病的诊治,也没有一个标准处方。相信今天已经国际化经营的海尔、联想,也已经发现了,它们处理大企业病的经典处方,无论是压力传导机制还是末位淘汰制,在国际化经营中应该是无法走出国门的。

  大企业病本来是个组织结构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运行中去寻找。虽然,大企业病在企业的投资、业务、营销、士气等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综观大企业病产生的原因和诊治的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大企业病的症状是动态的、个案的。大企业病的产生根源,与科层结构息息相关,当我们解决了一种大企业病后,会发现,另一种大企业病会接踪而至。所以,没有终极的经营变革,企业需要不断变革,不断调整组织结构,才能使企业处于最佳状态,确保基业常青,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大企业病本质上属于企业组织结构问题,虽然,它会表现在员工身上,表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医治大企业病的关键,在于企业高层经理人的结构和流程设计能力。

  (作者系资深企业战略咨询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