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从年度经济人物看政策主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1:01 《中国商业评论》杂志

  “责任”既是对企业经营的一种约束,也是对企业家的精神救赎。

  文/秦合舫 北京水木经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

  寻找中国企业家的精神血液

  2006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产生了20位年度经济人物正式候选人和3位公益奖候选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还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特设了一个特别荣誉大奖,央视给出的推荐理由是:他致力于公益事业,为中国企业家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血液。

  从卖塑料花开始,到成为地产大亨,进一步完成在地产、港口、零售、电信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李嘉诚白手起家成长为华人首富的传奇经历,已经被演绎成多种版本的财富故事。几十年间,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李嘉诚总能在关键时刻校准航向,带领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攀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人们无法完全理解这其中的智慧秘诀,所以以“李超人”的雅号来表达心中的敬畏。在以超人智慧创造庞大的企业王国之外,李嘉诚又通过创立基金会兼济天下,为企业家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2006年关于李嘉诚的新闻,是他捐出了价值480亿元、近1/3的财富,为他传奇辉煌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为中国企业家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血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血液?

  迷失的财富动力

  中国人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还只有短短的二十来年,中国五千年历史延续的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文明。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长期实行的是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企业之间因为没有竞争而缺乏活力,所以在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首先强调的是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而对商业竞争的规则、方式却大量地借用了战争的观念:“商场如战场”是开始接受市场经济概念的中国人对市场经济一个最直观的理解。既然商场如战场,对于一个战争文化远远丰富于商业文化的民族来说,把战争中的各种手段、计谋转移到市场竞争上来,自然就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于是《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等中国传统的战争谋略成为了中国商人的案头宝典。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在短缺经济甚至饥饿环境下成长的企业家心中对攫取财富的贪婪,也可以理解为在心理自卑压抑下的企业家对“无商不奸”的天然认同,以及对“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商业极限战的简单运用。甚至可以说,对财富的追逐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唤起经济活力的基本动力。

  “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曾经是以长虹为代表的一代企业的精神动力,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开始走向世界之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哪里?当企业领袖试图在企业中布道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的时候,自己却陷入为什么经营的困惑。

  所以,当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初步实现小康之后,站在财富巅峰的企业家群体却出现了普遍的迷茫。连绵的价格战打得企业疲惫不堪,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很多企业满足于小富即安,或者一卖了之,安心于当一个安逸的富翁;或者在政治寻租中迷失自己、身败名裂;或者陷入声色犬马的迷醉生活。

  财富智慧与财富伦理的统一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一个找不到自我激励源泉的企业家群体,又怎么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视把“责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是对企业经营的一种约束,也是对企业家的精神救赎。

  所以依我的理解,说李嘉诚“为中国企业家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血液”,致力于公益事业只是一种表象,更内在的东西在于回答了企业家“为什么而经营”的问题。当个人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个人的消费需求,只有身负“兼济天下”的情怀,才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热情去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

  从李嘉诚身上,我们看到了财富智慧和财富伦理的完美统一。企业做战略规划,都会涉及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愿景解决的是“企业是什么”问题,而使命解决的是“企业为什么”的问题。很多企业并不清楚愿景和使命的作用,所以只是作为摆设写到企业的规划里面。金庸在《天龙八部》里面阐释的“武功”和“佛法”的关系,我觉得可为企业家借鉴:“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牵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高。”企业经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学习李嘉诚,只看到了他商战中“妙招”、“绝招”,而看不到另一面的为人处世的个人修为,也许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风光,却终难“基业长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