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警惕失败边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16:06 《中国商业评论》杂志

  文/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企业边界”是个很好的题目。遗憾的是我不在北京,不能参加《中国商业评论》沙龙以此为主题的论坛。兹谨以笔谈,略表支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曾经非常希望通过扶植一批大企业作为国家队,与跨国公司相竞争。我当时在国家经贸委工作,所在的司局正好主抓这项工作。为了对这项工作有更多的研究,我选择了将企业成长作为我在那段时期的研究题目,“企业成长”核心的问题正是诸如企业的边界在哪里,如何达到最大边界这样的问题。

  过去,经济学有一个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可以求出企业的最优生产规模从而明确企业规模。从静态的角度,似乎是存在“企业边界”这回事的——在某个时点上,企业的规模总是有限的,即便是面对最大的企业,我们也总会看到企业的边界。

  然而,基于动态的视野,就很难说存在明确的企业边界了。从数百年的时间段来观察企业的成长,我们会发现,企业的规模永远在无穷尽地成长,从来看不到尽头。企业不像一棵树,在某一天会长到尽头;企业,更像是一条航线,可以无限制地往前伸展。

  芝加哥学派领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通过研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一个清楚的“最优规模”,因为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往往能在同一时点生存,并且都生存得很好。施蒂格勒为此提出疑问,既然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生存得好,最优规模在哪里呢?

  另一方面,即便找到了最优的企业规模,也未必就找到了企业边界。因为企业规模不同于工厂的生产规模,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兼并的办法来打破生产规模的限制,这意味着企业边界的扩张决不仅仅是一个“规模”的事情。通用电气就在多个领域谋求发展,这使得通用电气的企业边界根本不受其在某个领域生产的可能性边界的限制,只是受限于其整合不同领域的资源的能力而已。

  过去,我们对于企业发展提得比较多的是“规模经济”。事实上,成功的中国企业,大多数是利用了生产要素的廉价,二是利用规模经济来拓宽企业边界,扩大企业规模。例如长虹早年的发家,一是靠四川便宜的劳动力,二是靠铺生产线取得规模经济。有了这两项法宝,长虹才有底气大打价格战从而异军突起。

  还有,相比于“规模经济”,企业的“成长经济”同样重要,但却为我们所忽视。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补短板发挥长板作用的过程,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已有的资源,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这样的角度,企业的边界不仅仅是一个扩张过程,更是资源配置变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就是“成长经济”所考虑的范畴。

  从这个角度,我不支持中国企业扩张太快,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还不成熟。打个比方,企业的地基明明只能支持建五层楼,但企业却建了五十层的高楼。结果会怎么样呢?大楼一定会倒掉。企业追求规模扩展会面临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能力的限制,很有可能掉入为扩大企业边界而扩张,最终失败的陷阱之中。这个时候,企业可能会面临真正的发展“边界”,那就是“失败的边界”。

  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企业的边界扩展神速,然而,风险也不容低估。这个时期,企业家急躁、浮躁、虚荣的心理完全有可能会葬送企业。寻求“企业边界”的大智慧并贯彻之,踏踏实实地去扩张企业边界,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者。

  从全球企业复合成长史来看,重要的不是今年增长50%,明年增长100%,而是能否连续30年平均每年增长15%,100年平均每年增长8%。

  务请记住这一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8,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