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三分之一的民企将集中消亡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1:19 《中国商人》杂志

  文/本刊记者 邓大洪

  茅理翔最近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办一所专为家族企业培养接班人的学校,这是茅理翔把方太集团的经营管理权交接给他儿子后,准备用毕生精力来办的一件事,他把这件事定为他整个人生旅途中的第三次创业。

  “我之所以要办这么个学校,是因为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大多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创业,现在大都到了60岁左右,都到了交接班的年龄,我费有很大力气算是交接了,但我的一些同行们有许多却没有我这么幸运,他们的接力棒没有合适的人接替……”茅理翔告诉记者。

  风雨欲来:浙商接班危机

  近日,在方太集团总部,记者见到了从外面风尘仆仆赶回来的茅理翔,他的行为举止仍然透露出创业时亲身而为的惯性,个子不高,人也不胖,没有身价几十亿元大亨的大腹翩翩的派头和架子,但棱角分明,像雕刻的一样。

  茅理翔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些事。与他同时创业的一位企业家,今年已70有余,比他长10岁,可算他的老大哥了,资产也有好几个亿,眼看体力一天天不如以前,至今仍然亲自掌管企业。苦于后继无人,看着自己几十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很是着急。“不管你心多么年青,也不管你精神多么好,人总是要老的呀!”这位老企业家每与茅谈到此事,都不由得黯然泪下。

  另一家企业,同样有上亿元的资产,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在62岁突然病故,导致好端端的一家企业就此面临倒闭。

  家族企业后继无人,这是大多数家族企业日益面临着的一个最严重的难题。虽然他们谁也不愿意多对媒体谈及此事,但种种迹象表明家族企业交接班危机已风雨欲来。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提出的“浙商的十大悬念”,第一条就是“浙商第一代接力棒交给谁?”

  2006年9月8日,浙商研究会、环球商业评论与

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基业长青:关键的第二步”的沙龙,来参加的家族企业更是趋之若骛。这个沙龙的中心话题就是探讨家族企业第二代接班人的问题。如果哪位企业家对外公开宣称自己没有可靠的接班人,自然会影响这家企业的市场和业务。沙龙主办方没有请任何一家媒体参加,参会者没有了顾虑,又是同行,自然会说心理话。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这些家族企业家们,在谈到企业交接班问题时,无不忧心忡忡。”

  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早就开办了“少帅班”,专门培养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一些企业家不惜花巨资送自己子女来学习。这也从另一侧面看出他们对接班人的迫切。

  浙商研究会针对浙商接班问题作了一项调查,浙江民营企业中,有80%以上的家族企业面临着接班难题。杨轶清告诉记者,“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民企就占了203家,这203家民营企业几乎是清一色的家族企业。交接班是家族企业面都要面临的一关,如果它们找不到合适人接班人,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就会消亡。”

  其实不仅仅是浙江,中国的所有家族企业,也都和浙商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交接班危机。茅理翔凭多年的研究和调查断言:“在中国的家族企业第一代的交接班过程中,至少有30%以上家族企业,因接班人问题而消亡。”众所周知,家族企业占民营企业90%。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创业者大多从八十年初代开始,他们开始创业时的年纪也差不多,大多是三四十岁,再过5至10年就到了家族企业交接班的集中期。如果30%的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消亡,这对

中国经济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地震。

  财富可以说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为何家族企业还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呢?如何减少这批家族企业在交接班过程中的死亡率,以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后继乏人:

  家族企业难逃的宿命

  家族企业后继无人,并不是说他们的财产没人继承,而是说他们缺乏把企业继续经营管理下去的接班人。

  小宋是中央某新闻单位的实习记者,其父是浙江一家纺织企业老板。他父亲原指望他学经营管理,学成后帮他打理企业。但他对经营企业一点也不感兴趣,报考了广播学院,为此小宋与他父亲大吵了一顿,父亲甚至于以不供给学费相威胁,但小宋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如果父亲不给我钱,我就边打工边学。”终于他父亲屈服了。当记者问道,为什么不喜欢搞企业时,小宋笑着摇了摇头,“说不清为什么,反正我不喜欢。”他顿了顿,“也许是人缺什么就觉得什么好,那时家穷,父亲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现在不缺钱了,我再去干那个有什么意思?”

  企业接班人这个话题,涉及到了企业及企业家的隐私,几乎所有企业家都不愿与媒体谈及此话题。记者提到了小宋的名字,小宋的父亲才接待了记者。宋父50开外,身体很健壮,性格开朗。但在与记者闲聊到接班人时,他那开朗的脸上一下就愁云密布了。宋父有两个孩子,小宋是老二,老大是个闺女,早出嫁了,虽然女儿女婿都非常孝顺听话,也都在他企业里工作,但他没有把家业传给他女儿女婿的想法。在宋父的意识里,虽没有家业传儿不传女的观念,但“干企业光憨厚老实是不行的,这好几个亿的资产,不是谁想扛就扛得了的”。宋父认为他女儿女婿的能力扛不动这个家业的,“把这个家业给他们,不但会毁了企业,也会害了他们的。”

  他呷了口茶,长长叹了一口气,似乎自言自语,“小宋从小头脑灵活,有魄力,又有学问,他来接手会比我干得更好。”他仍然希望小宋有一天能回来接手他的事业,“年轻人在外边先闯荡闯荡也好,等那个热乎劲过去了,我想他应该会回来的。苏增福(苏泊尔的老板)的儿子苏显泽,开始不也是不愿意接手他父亲的产业吗?现在还不是比他老子干得更出色?”他脸上露出了希望之色,顿了顿,“你要是有机会也多劝劝他。”

  在浙商企业中像小宋一样不愿继承父业的大有人在,这是造成家族企业后继无人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种是企业做得不是太大,做得很辛苦,作为父亲的创始人,不愿自己的子女再来吃这份苦。一位老板在接受浙研究会调研时说,“我不愿自己的子女再来步我的后尘,希望他们能当

公务员,钱虽不多,但旱涝保收,有正规上下班和节假日,多舒畅。哪像我整天没日没夜地劳作,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每天要忙十四五个小时才能停下来。”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给记者讲了他身边的几个故事。有一位家族企业老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英国上学,学的是企业管理,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对企业也很感兴趣。但这位“洋儿子”进入企业后,与父亲观念不和。他说他父亲是土财主、守旧。他父亲说他儿子是假大空,是纸上谈兵。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他儿子自立门户,不和他父亲一起干了。另一家家族企业,把企业交给了他儿子后,由于儿子不会管理,不到半年,中层管理人员全部辞职,目前已面临倒闭。还有前面谈到的那位70岁的老企业家,他无人接班,是因为儿子不务正业,只知吃喝玩乐,不能担当此任。而另一位62岁去逝的企业家,导致企业面临倒闭的原因是是两个儿子争财产。

  总之,发生在家族企业交接班上的故事千秋各异,但交接班是它们面临着生死考验的一道共同难题。

  “资料显示,东南亚家族企业,一般只有13%能传到第三代。但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些家族企业多则两个孩子,少则只有一个孩子,相比国外一些家族企业来说,可供选择的接班人少得多,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下来的成活率会比国外更低。”杨轶清的话语里充满着忧虑。

  信任危机:

  职业经理人无缘接班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家族企业,尽管接班人难找,但对于职业经理人,他们又普遍不看好。当记者向小宋的父亲问道,“您何不请职业经理人打理,让小宋和姐姐持股份不就行了?”宋父叹息地摇了摇头,“谁会真心给你干,中国没这个气候,你要是真把企业给他了,他们就会玩国有企业老板那套把戏,再在外边自己注册个公司,要不了多久,你这个企业就会垮台,你这家企业的财产就会不知不觉进入他的企业。”

  宋父的想法是如果小宋真的永不回来接手他的企业,到了他身体不行时,他会考虑把企业卖出去。

  杨轶清告诉记者,家族企业所请的职业经理人,管的多是某个具体部门,把整个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点的家族企业几乎没有。

  从中国一些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表可看出,几乎没有几位职业经理人把自己的成长与他所在的企业发展紧密相联,他们的简历永远挂在“51job.com”和“chinahr.com”上,只要有更高薪水的职位就随时准备跳槽。

  对于家族企业的不信任,职业经理人又是怎样想的呢?记者采访了一家电子企业市场开部黄经理。他在谈到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问题时,不满地说:“一些老板只抱怨我们不给他们卖命,那他们又给了我们什么了呢?除了四五千元的工资外什么也没有,赚的钱全部归了他们,我们一旦下岗,只有喝西北风去。”黄经理告诉记者,“如果中国这些家族企业都能像国外一些老板那样,给职业经理人一定的股份,让职业经理人有归宿感,企业发展好了有他们自己的一份,他们自然就会死心踏地为企业效劳。哎……”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些企业老板也曾想雇用职业经理人,给职业经理人一定的股份,比如根据工作年限和业绩,最高可给他们15%至20%的股份。一家族企业老板说:“总不能你一来,对企业没有任何贡献,我们还不了解你,就马上给你20%的股份吧?但一些职业经理人却耐不住,还没干几天就想要20%的股份,不给他,他就不安心给你干。你又怎么能放心把整个企业撒手全交给他们呢?即使给了他们20%的股份,他们也不会满足的,仍会想方设法把企业全部变成他们的。”

  此前曾有一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因此不得不对簿公堂,而另一家族企业更是开出年薪百万元寻找职业经理人,但最终却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

  为什么国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呢?杨轶清打了个比喻,有人把职业经理人比喻成黄鼠狼,把企业比喻成鸡,认为职业经理人管企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但是如果把鸡笼修结实了,即使让黄鼠狼给鸡拜年,鸡也不会丢。问题出在中国的鸡笼不结实,黄鼠狼给鸡拜年,一拜鸡就没了。这个鸡笼就是中国的企业制度,制度不完善,漏洞很多,不能实行有效的企业监管。这样就使得一些老板不敢把整个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

  能不能让这些家族企业把大部份股权卖给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让他们来控股,自己占小部分股权,这样不用操心劳力也会有不少的收入,还可以让自己的子子孙孙吃不完用不尽。

  面对这样的问题,茅理翔说话时声音一下提高了,大有呼吁之势:“中国的民族企业家决不能走这一步,如果都卖了,中国的民族自有品牌哪里来?中国的产业经济安全又如何得以保障?”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有民族责任和社会责任感,如果只为自己有饭吃就行,对民族工业的振兴、对社会的发展视而不见,那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家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长的。”

  家族企业接班人后继乏人,职业经理人制度又不完善,家族企业究竟路在何方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