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牛文文:多卖个三五块中国企业才有余力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17:52 《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吧,多卖个三五块!

  “多卖三五块”,中国企业才有余力升级,才有余力回馈社会

  文/牛文文

  “中国制造”终于开始涨价了,这是近30年来的第一次。它可能是企业界近30年来向社会发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性信号(见本期封面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大概都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里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多收了三五斗》。那时候的我们,很难理解“多收了三五斗”粮食对那个时代的农民而言,竟然是一场灾难。几十年后,人们同样难以理解,“少卖了三五块”对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而言,同样是场灾难。

  “薄利多销”、“价廉物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商人的信条。“少卖三五块”,销量大一些,顾客得实惠,总算起来自己也不吃亏,有什么不好?20多年来,我们一直是这个信条的忠实信徒,到后来全世界包括中国自己都已经接受了“中国制造=低价格”的定位,好象我们这个“世界工厂”具备无穷无尽的魔力,不管原材料、资金、人力成本如何上涨,产品价格只会下降不会上涨。在全世界,中国企业“买什么什么涨价,卖什么什么降价”,西方学者甚至发明了一个专门的词汇“中国价格”,来描述这个全球商界“几十年未见之怪现状”,责怪中国导致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失衡。

  任何有违常识的事情,一定无法持久,哪怕是“奇迹”。“中国制造”价格20多年为什么能够只降不升?不单单是中国企业的内部成本消化能力强,重要的是渴望脱贫、迷信GDP的中国社会,默默替企业承担了许多“隐性成本”:土地低价转让、资金低成本使用、环境低成本污染、员工低水平保障。“不赚钱拿到客户关系也行,你不做别人抢着做呢”,为什么总是会有企业愿做不赚钱的生意?如果不是背后有“永不清盘”的国内银行体系的支持,这样的恶性局面怎么可能延续20年之久?每当一个行业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相关上下游产业就噩梦来临,“降价

病毒”顺着产业链一圈圈向外扩散,逐渐把整个“中国制造”拖入泥潭。企业活得越来越艰难,社会代价越来越高昂,国际贸易压力越来越沉重——这样的日子过了30年,怎么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正是看清了这个僵局,这两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及我本人才一直呼吁中国企业超越“穷人顾客至上”的温饱时期的商业伦理,建立能够让社会接受的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新商业模式。

  问题是,“代工文化”一旦形成,就像染上毒瘾,很难摆脱。明基董事长李火昆耀写过一篇《苍狼终将消失》的文章,沉痛揭示盛行台湾企业界的代工文化的苍狼本质:它们在全世界不断迁徙,寻找低成本的“草原”;而苍狼终将消失,因为“草原”总有被吃尽的一天。他本人立志走品牌之路,但并购西门子的失败表明,这条道路今天走起来,已远不如日本、韩国当年那么容易。

  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怯生生提出涨价”、最后得到了国外客户认可的企业家的兴奋与自豪。万事开头难,“多卖了三五块”,卖出的是中国企业积累了20多年的勇气、自信和实力。“你说你的产品不再是低档货,你说你已经是国际公司,为什么你不敢报出和国际对手相近的价格?为什么你的价格总要比别人低那么多?”

  “多卖三五块”,中国企业才有余力升级,才有余力回馈社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