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三大谜团围绕 严介和这池水究竟有多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4:58 《法人》
有没有能力偿还3.8亿债务?成立苏商集团是否“金蝉脱壳”?太平洋到底有多少资产?这三大谜团让人对严介和产生巨大的问号 ◎文/黄淑慧 本刊记者 李明杰 严介和再一次掉进了舆论漩涡。去年下半年景德镇、吉林并购国企的“两包”被叫停余音未了,又爆出了“负债门”事件。10月16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了首个"限制高消费令",限制严介和的消费水准,规定严介和不得居住豪华住宅、乘坐高档车辆。 与以往的风格相同,严介和选择了高调应战。9月27日,他在南京会见了多家媒体记者,说明自己的负债情况,表明只欠银行3.82亿。而在10月17日晚上,记者约见采访,他仍然不作推辞:“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什么事情都可以谈。” 一边是银行、法院的行动,一边是严介和的应战,“太平洋”的水到底有多深?“负债门”事件到底是太平洋建设大厦将倾的信号,还是宏观调控背景下企业资金吃紧的正常现象?严介和到底是陷入了四面楚歌,还是仅仅需要渡过眼前的难关? 严介和留下的谜团恐怕还需要时日来解。 谜团一:有没有能力偿还3.82亿债务? 此次“负债门”事件,引发自国内一家财经媒体9月25日的一篇题为《9银行逼债严介和》的报道。文中一一列举了太平洋建设集团与各家银行的业务往来情况,并提出“4亿元债务压顶?”的疑问。 9月27日,严介和回到南京,约见各家媒体,以他一贯的方式高调回应报道。在此次约见中,严介和自掏家底,表示“整个太平洋建设集团200多个子孙公司,全部的银行贷款也只有3.82亿。其中江苏有2.83亿元,华北区域有4400万元,东北区域有5500万元。” 10月17日晚,严介和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本对于偌大的太平洋建设集团,3.82亿的负债根本不算什么。之所以现金流出现了短暂的困难,是因为“前几年我们的贷款有几十个亿,今年只有几个亿。手上的现金流一下子小了,可调度的空间比以前小了。” 严介和表示,处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工程建设行业属于调控重点,各家银行收缩银根也都可以理解。但对于中国银行南通分行的“逼债”还是让他“始料未及”。 整个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2003年8月,太平洋建设集团在南通如皋经济开发区获得了一份总额达1亿元的道路工程施工协议,并由江苏江海建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江海建设”)进行施工。随后,江海建设向中行南通分行提出了贷款申请。 2003年9月,当中国银行南通分行最终决定给予江海建设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时,在担保人一栏中,除了由江海建设的母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持有江海建设78.96%的股份)提供担保之外,严介和个人同时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对于这笔5000万元的贷款,江海建设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按时归还了1250万元,剩余2500万元的到期日期分别为2006年1月30日和2006年6月27日。2005年12月,南通分行获知,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已对太平洋建设集团的7000万元贷款本息申请诉前保全。随后,中行南通分行与江海建设及严介和沟通,提出提前还款,此次沟通未果。 “我们和银行的关系一直保持得很好,省中行的7000万元贷款,到目前为止,依旧是和我们友好协商进行的。我们以连云港苏红公司和太平洋酒业400亩土地进行了保底抵押。但可悲的是这个南通中行,他居然提前要求我们还贷款。一看到省中行向我们提出了财产保全,不了解情况,就上诉了。”9月27日严介和约见各大媒体时这么表示。 2005年12月30日,中行南通分行向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对江海建设、太平洋建设集团和严介和价值2532.6587万元的财产予以诉前保全。南通中院批准了这一申请。 “一家银行的行动,在当今的背景下,引起其他银行的敏感,也是可以理解的”。10月17日严介和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按照严介和的说法,对于偌大的太平洋建设集团,3.82亿的负债根本不算什么,那既然负债引起轩然大波,为何严介和此时不出手平息,而是任由其发展? 严介和的解释是:太平洋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旦开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太平洋的钱都铺在工程上,而工程的变现能力不强。另外,太平洋主要资产是应收账款,这不是想收就能收得回来的。按理说如果少接一些项目,手头资金马上就会轻松很多,但今年一些项目都在抢工期,所有的钱都在往上压。如果不往上压,就要耽搁时间,耽搁时间的损失会更大,因此两相权衡,宁可损失银行的信誉,也要保证工程扫尾。 事态发展至此,他也明白自己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现在火烧到我严介和身上来了,我个人承担着极大的道德风险。但我对下属讲,千万不能为了救火,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现在救火不是效忠,而是罪人。那样企业停下来了,损失会更大。所以这一切都由我来承受吧。真是应了那句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10月17日晚,严介和接受记者采访时做此感慨。 对于还款的打算,严介和表示,会陆陆续续还上,“到今年年底肯定不到3个亿了,明年年底就没有了”。但是,结束采访时,严介和仍然补充了一句:“今后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谜团二:成立“苏商”是否为金蝉脱壳? 严介和的又一个悬疑是上海苏商建设集团的成立。 自2004年起,严介和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稀释自己的股权,将其分给属下,而自己会在2008年前隐退江湖。早在今年5月,严介和宣布辞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 也就是在相近的时间,上海苏商建设集团浮出水面。5月8日,该公司宣布正式对外营业。成立时,上海苏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严介和,注册资本5500万元,公司股东为5个自然人:陈晓明、沙正大、胡建军、胡宽和张文,每人出资均为1100万元,各持股20%。5名自然人股东为太平洋建设集团高管,但严本人在其中并不持有股份。 经历了此次“负债门”事件,严介和10月17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不再担任苏商的法定代表人。目前担任苏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是檀继明。檀一再强调“苏商与太平洋在法律上没有关系”,但严本人却并不讳言“法律上没有关系,但情感上有联系。这些股东既是太平洋的股东,同时也是苏商的股东。” 按照严介和的设想,他将逐步稀释自己的股权,最终保持在10%。而他的30位属下将获得其余90%的股份,并带着对应的资产组建新的公司,这样原有的“太平洋系”一分为六:目前在上海的苏商集团,不久后要回到南京;成立主管浙江、福建、安徽的沪商集团,华西片则成立渝商集团,华南片成立粤商集团,华北片成立晋商集团,东北片成立龙商集团。以一拆六之后,各个区域集团之间没有任何股权和债务上的联系,有比较严格的防火墙。太平洋建设最终是一个管理机构,是一个“指挥中心”。 太平洋最终是一个指挥中心,还是一个“壳”?这是外界疑虑的焦点。上海苏商建设集团的集团章程中显示:"集团根据生产经营业务的扩大及发展的需要,将逐步吸纳系统内外企业为控股和参股子公司,也可吸收以合同、协议、契约等形式与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经济合作关系的企业为集团的其他成员企业。"这给太平洋集团的子公司向苏商集团转移提供了方便。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目前上海苏商建设集团有5个下属子公司,分别为辽宁、广西、怀化太平洋建设有限公司和安徽五洲、江苏江山建设有限公司。而这些据称均是太平洋建设的优质资产。这些优质资产一下子和严介和没有了法律上的关系,让外界疑虑严介和是不是要使一招“金蝉脱壳”:把优质资产剥离,把烂资产留在太平洋。 “有人说我要做空太平洋,其实无论这些资产最终转移到哪里,总打着太平洋的烙印。如果有问题,也都是要解决的。最终我是要把所有太平洋的资产都要分出去,好资产烂资产都会划拨。” 10月17日晚严介和如此表示。 严介和表示,目前自己尚且持有太平洋建设40%左右的股份,但其中有一部分仅仅是签订了内部协议,没有完成工商变更,在法律上,目前他仍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谜团三:太平洋系到底有多少资产? 200多家子孙公司,遍布全国各地,严介和系到底有多少资产?他本人历来的说法是“我从来没统计过自己有多少钱,没这个必要”。 严介和2004年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66位,资产15亿元;2005年窜升到第2位,资产125亿元;2006年下降到第16位,资产75亿元。 10月19日,胡润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计算富豪财富是计算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花多少钱可以把这些资产买下来。太平洋建设集团是非上市公司,因此计算方法是公司净利润乘以国际市场上同类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太平洋建设集团2005年财报显示,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5.44亿元,净利润近10.6亿元。国外这类企业的市盈率做到7—8倍是没有问题的,太平洋建设还算是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本来市盈率可以算得更高一些,但考虑到“负债门”事件,还是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数字,最后算出75亿的资产。 这只是胡润的一种粗略的考量方法。追究起错综复杂的太平洋到底真正有多少资产,严介和曾经表示“为什么非要有那么多有案可稽的资产数目呢?即便来查工商税务的数字,也不是我的真实身家。实质上的太平洋要比账面上的太平洋大很多。”既然无法从工商税务那边得到答案,也就不是哪家机构能够计算清楚的了。另一家制榜机构2005年也就坦然表示“严介和的资产状况不清晰”,因此没有将其排上榜单。 对于经营工程建设的太平洋建设而言,也许更能说明实力的应该是应收账款,这是太平洋的“未来财富”,但被问及应收账款问题,严介和也仅仅表示“应收账款是比较大的,可以说是在百亿以上的”,而从不披露更为具体的细节。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