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冰川期前的恐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17:26 《董事会》

  文/高飞

  市场的早期垄断已经成就了新华书店这只恐龙,可是冰川期来了,谁能幸免

  在中国图书发行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当中,新华书店应该算是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的书业恐龙级企业,尽管在当年占尽天时地利,但时至今日这个庞大的图书销售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如果能自觉地意识到将要面对的危机,向更适应生存的道路上演进,我们眼前的新华书店就不会是今天这般大而沉重,缺乏活力。

  更何况时至今日,书业整体积弊日深,国民整体阅读的需求又日趋减低,图书产业与中国经济大格局的奋发图强背道而驰,发行渠道利润率普遍下降,业内人士纷纷预言,书业的冰川期就要来临。书业流通环节要考虑的问题将不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生存,现在书业中各种生态无不在争取最后一点利润的空间。

  从历史纵轴上考察新华书店系统,其一直是一个辅助行政的工具,担负若干政策文件所规定的任务,如党政读物和教材的供应发行。现今这一功能仍然在积极运转,也要在今后长期保持,不过这里面已然多了一层利益的考量。时至今日,教材教辅的利润将在“

十一五”的招投标过程中不断摊薄,仅靠此类单一产品利润维系生存已无可能,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规模好似
恐龙
庞大的身躯,成为了市场经济“泥沼”中难以脱身的负担。“减员增效”是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但就“减员”一说,平均每人几十万元的实施成本,也不是说减就可以减的。而“增效”一途,囿于产权、体制、经营、管理、人事等方面的繁复错结,总是理不清楚,不可能短期内见到成效。

  “市”不我待,当下可见各地区级新华书店的两招,不外乎通过跨地区连锁开店争市场和借国家产权制度改革东风争上市,可是这些都不能弥补各新华书店共有的管理经营落后、盈利模式缺乏创新这几块最短的板,形势上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华书店系统长期落下的慢性病。

  从现时的横向观察,新华书店系统与所谓二渠道书店在争取“非教类”图书的市场,想通过一般图书的发行销售利润补回教材教辅被摊薄的那一部分。这正好就拿了自己的短腿与别人争第一,争不过就可能玩中国分销企业共有的杀手锏——打折,这其实是给整个图书行业吃一服慢性毒药。另一条战线上,书业上游的出版社现在同样出于市场生存压力,生产和变现的周期将无限缩短,这正好撞上各新华书店开始透支“返款信用”(将资金用于新市场的开拓),可以预见,出版社将对寄生在“寄销包退”制上的新华书店从轻度伤风变成了重感冒。双方的合作关系以后如何维系,都存在太多的变数。

  可以说,新华书店系统和全国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也是隐患大于希望。在与出版社合作的过程中,图书发行经历了从征订包销,经销包退到寄销包退等形式,新华书店所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小,而出版社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现在有的图书退货已从过去百分之几,增长到百分之二十几,出版社的地位越来越被动。新华书店和出版社之间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新华书店这种带有剥削性质的行为,使得各地出版社对其是敢怒不敢言,这让双方的合作失去了一个共赢的基础。

  长久以来,新华书店系统的演进如同多数的国有企业,缺少内部的改革动力,仅仅是亦步亦趋于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和应付自身行政垄断资源的不断丧失。如果新华书店系统不下狠心进行市场化改革,不待多日,这群看似强大、行动迟缓的庞然大物很可能轰然倒下,成为又一个社会转型后大家追思往昔的化石标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