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航美传媒:在蓝海上空飞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11:34 《商务周刊》杂志

  □记者 虞立琪

  现在,依靠奇妙创意和强有力执行团队得偿所愿的人,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着。而这个“所愿”有时大到超出个人想象的极限。比如,创建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它可以达到30亿美元市值。这个例子说的是分众传媒江南春。其实,2005年中国出现了多家平空拔地而起的创意型商业案例,比如分众、“超级女生”,他们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分别是2年和6个月。在这个建一套现代化厂房都可能不够的时间里,却完成了展翅腾飞的商业夙愿,创造了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的业绩。他们的“蓝海”可以概括为:创意+资本+专业的思维。

  在这里,我们企图寻找下一个快速公司,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家叫做航美传媒的新媒体公司,它正依靠自己的蓝海创意快速扩张。

  创业

  35岁的冯中华,在广告领域属于久经沙场的CEO。这位有着多家知名杂志和传媒广告公司营销履历的资深广告人,多年前就和朋友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2005年3月,北京的初春尚留一丝寒意,他被航美传媒的创始人郭曼说服,出任这家新公司的总经理。

  冯中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平台:广告平台是机场和飞机上的电视。不过,面对新挑战的冯中华也算有备而来:他和航空电视结缘,是在自己的广告公司承包航美传媒前身公司的首都机场电视大屏幕广告业务时起。2004年,冯中华的公司把北京机场广告业务做到了800万元人民币。冯中华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郭曼则看中了冯的潜力。

  在此之前,航美传媒前身已经在创始人兼董事长郭曼带领下走过了5个春秋,有了北京、上海等5家机场和国航、东航、南航3家航空公司电视运营签约资源,以及郭的市场运作经验、执行团队和坚定决心。

  很多人都曾有过在机场和飞机上看电视的经历。在一段枯燥的旅途中,抬头望着电视屏幕上

幽默明星恶搞片段傻笑,或者干脆来一部大片,旅途就可以和电影一样又漫长又短暂。为航空公司免费提供电视节目,就是航美传媒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电视节目中,航美传媒可以插入一定比例的广告。机场是航美另一块阵地,那里的电视屏幕播放航美传媒提供的节目,其间可以插入更多的广告——机场人员的流动性显然比飞机上更大。正是这些免费服务,构成了航美传媒的蓝海。

  国外早已有航空公司凭借优质的电视节目吸引顾客,比如阿联酋航空公司就广而告知自己获得了“2005世界最佳航空公司机上娱乐大奖”。然而这项能有效吸引旅客的服务成本高昂,再加上专业电视人才的缺乏,使国内航空公司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步。天知道一位航空公司掌舵者会有多么忙碌:在过去的一年间,国泰并购了港龙、国家外资或者合资航空公司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春秋航空的低价搅动了国内航空市场,还有燃油涨价、全行业亏损、越来越高的误点率,以及要命的旅客投诉……这些还仅仅只是航空公司面临市场争夺和内部发展压力的一小部分。

  现在,航美传媒愿意主动承担这笔不菲的费用。或许这个成本大型航空公司也可以轻松拿出,可如果压根就不需要自己出钱,甚至还给你一些渠道使用费呢?航空公司要付出的只是从这个别人凭空帮你做的服务里拿出一点广告时间——航美传媒的商业计划很轻易地赢得了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心。冯中华加入航美前就感叹到:“航美传媒的发展概念太完美了。”

  事实上,这样的概念和能够承载它的平台,经历了5年的摸索、酝酿与准备。“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做这么大的设想。”郭曼承认,是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市场逐步显现出的更多需求,使他隐隐觉得,梦想还可以做大很多:把与航空有关的电视屏幕都覆盖起来。这个宏大的设想还来自于规模优势的考虑:购买一秒钟幽默电视短片的版权,就要花掉航美传媒100美元,如果机场或者航线不够多,就不足以平摊成本。

  今天,广告人的创意已经超越了一句酷的广告词、一部棒的广告片,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或者一片全新的市场。2003年时候的江南春想到,何不在电梯入口安装一个电视屏幕循环播放广告——这个Idea成就了今天的分众传媒。同样,郭曼想到把视频放到机场和飞机上,诞生了航美传媒。江南春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受到启发的郭曼也融来了风险投资,航美传媒真正“飞”起来的最后一个重要力量加入了。2005年11月底,当一切准备就绪时,郭曼和冯中华决定:到了该起飞的时候了。

  资源扩张

  当航美着手快速扩张时,蓝海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几乎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机场和航空公司纷纷欣然合作——这是一笔机场和航空公司都可以很快算出来的账。航美传媒宣传总监贡立介绍说,郭曼和冯中华办公室分别挂着两张一样的全国地图,所不同的是,当航美电视新覆盖一个机场或是一个航空公司时,总经理冯中华就在相应的位置贴一个红五角星,而军官出身的董事长郭曼,则习惯在上面插一面红旗。通过航美传媒提供的数字可以算出,从2005年11月底航美传媒注册成立到现在,郭和冯平均每5天就要在

中国地图上插上一面红旗或是贴上一个五角星。

  与其他广告公司不同的是,冯中华不认为在航空电视广告方面能够与别的公司分享这个市场。他承认,航美的优势来于航空电视蓝海发现者所抢先获得的资源:航美传媒起步时已经拥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机场的电视广告合同,“而这三个机场,基本上承载了国内50%的旅客吞吐量”,这让其他公司的追赶就变得非常困难。而航美传媒一直以专业的航空电视公司面目出现。而这正是机场和航空公司等大客户认可航美传媒的重要前提。

  不难想像,所有快速发展公司的背后,一定会有一支优秀的团队。航美传媒从起步时的30多人,到组建起200多人的团队,除北京总部外,还构建了上海、广州、成都分公司和深圳、重庆办事处,拉起了一张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而这一切前后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9个月来,航美传媒的销售业绩与前身公司业绩总和相比增长了近4倍。

  “到目前,航美传媒已经获得了54家国内主要机场和9家航空公司2012条航线的签约资源,覆盖了全国航空人群的93.7%,成长为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航空电视联播网。”贡立介绍说,另外他们还陆续获得了《国际航空报》及部分机场大巴车、摆渡车的广告经营权。

  在这个时代,某些传统的规则确实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新兴媒体的发展速度正在打破常规,在大部分纸介媒体还停留在千万甚至百万级的营业额之时,年轻的航美传媒已经做到上亿元。今年航美传媒还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机构”、“中国十大创新传媒”等奖项,风险投资也纷至沓来。

  “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是:2005年全国航空人群是2.8亿人次,尽管这个数字只是中国人总数的20%,但我相信,他们拥有或决定着全国80%的消费能力。”冯中华说,“预计到2010年,中国航空旅客将达到每年5.4亿人次,而他们则是我们的直接受众。”

  偶然与必然

  当我们有机会回头近距离看这家快速成长公司的创业过程,不难发现成功中的偶然性。1997年,有过5年军官生涯和3年民航工作经历的郭曼在下海5年之后,开始考虑新的创业。他前往韩国考察,感受到韩国户外大屏幕的强烈视觉冲击。没有广告从业经验的郭曼回国开始倾其所能进入这个市场。但开始的进展并不顺利,郭曼进入户外广告时,恰遇政府清理整顿户外广告的“艰难”时期,大街上的户外广告很难拿下。但机场并不在清理范围之列,当时恰巧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即将启用,郭曼退而求其次,把国外大屏幕广告的商业模式移植到机场。1999年底,郭曼拿出全副身家,在首都机场竖起了四块大屏幕电视。

  “进入机场做大屏幕电视广告,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郭曼回忆说,“而后来的发展,则是广告客户需求推动的结果。”

  但是一路发展到今天,必然的因素更多一些。冯中华称,在奉行“传媒以内容为王”理念方面,他和郭总又是不谋而合。2005年10月,冯向郭递交了一份预算案,根据这个预算,公司需要支付数百万元人民币给市场监测机构。现在,每天都有调查机构人员专门为了航美传媒电视节目而成为空中飞人,这个每天持续的监测报告,成为航美传媒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此外,航美传媒还拿出更大的开支,先后与新华社、国家气象局、CCTV、中影集团、WAWA等机构签署了一系列电视节目合同,并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独立的编辑制作系统,使之与公司高速发展相适应。“内容会成为我们一切发展的基础。”冯中华说,“正是有了内容投入,我们才有效吸引了更多的广告主,同时也吸引一些航空公司主动提出合作。”

  冯中华是个异常忙碌的人,记者采访时,他的电话频繁地响起。在航美传媒,一切都是快速的,一个新部门快速设立起来,一项新业务快速从无到有开展起来,新设备被快速安装投入使用。一家蓝海公司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市场契机的创新,还有内容、销售、技术等等的创新。现在,这些构架正在航美传媒一一搭建。

  航美传媒会成为分众之后中国传媒、广告界下一个快速“起飞”的公司吗?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需要等太长时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