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现金牛又一次出手 五粮液酒后驾车前景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10:29 中国科技财富

  五粮液与华晨的合作,是它成功迈入汽车行业的开始,还是它又一次投资失败?关键是谁为它的失败买单。

  五粮液与华晨的合作,是它成功迈入汽车行业的开始,还是它又一次投资失败?关键是谁为它的失败买单。

  造车是一个被不断追逐的梦,中国各行业的成功者前赴后继投入其中:力帆、比亚迪、奥克斯、波导,这一次是五粮液。2006年8月8日,五粮液集团与华晨汽车和四川省绵阳市低调签署"新华股份股权转让合同",五粮液集团旗下的普什集团出资3.84亿元收购原华晨旗下全资子公司新华集团股份,五粮液、华晨汽车及绵阳市政府将分别控制新华集团46.5%、46.5%和7%的股份--三方还宣布将共同打造中国西部汽车及发动机研发、制造、销售基地。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市场表现一向强劲的G五粮液(000858),自这一消息传出后不久,股价就出现波动,不涨反跌,给五粮液的收购蒙上一层阴影。

  现金牛又一次出手

  五粮液是典型的现金牛公司。2003年至2005年,五粮液年末货币资金分别达到10亿元、8.8亿元和19.7亿元,且基本没有银行借款。集团公司也现金充足。五粮液集团的管理者一方面背负着外界对其多元化投资屡败屡战的指责,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广泛寻找投资机会。投与不投,对五粮液及五粮液集团而言,是一个两难选择。

  "在G五粮液上市前,五粮液集团就不断地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尝试,为现金寻找出路。像它这样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本来就不该上市。"分析人士认为,包括G五粮液以及G茅台等,既已上市就不得不为新资金寻找出路,进行多元化尝试,否则公司就可能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

  注册资本1.5亿元的普什集团目前股权结构为五粮液集团持有99%股权,五粮液集团安吉物流公司持有1%股权。普什集团生产产品覆盖了酒业相关的防伪瓶盖、模具、聚酯切片、PET瓶胚、包装袋等各种领域。据普什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李莉介绍,2005年普什集团销售额为36.7亿元,是集团公司中效益最好的子公司。

  其实两者的关系并不止于此,它们之间的关联交易表明两者的关系更为复杂。五粮液向普什公司采购瓶盖、酒瓶、

商标、防伪产品等,这些关联交易,使资产规模仅为五粮液1/10的普什集团,2005年利润达到4.58亿元,占五粮液的58%,净资产收益率更高达61.36%。普什集团进行的许多多元化尝试也被人归于五粮液名下。面对议论,G五粮液董事会秘书彭智辅曾对媒体表示:"普什集团收购新华内燃机属于集团行为,与上市公司并无关系。五粮液上市公司从一开始便专注于酒业。"

  欲造车必先收购华瑞

  虽然五粮液还没有明确表示造车,但谁都不会相信五粮液会满足于制造

汽车配件,而完成收购华瑞则是五粮液造车的关键一步。 "剥离了具有整车生产资格的华瑞汽车后,普什仍然还不具备整车生产资格,只具有内燃机生产资格。"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说。这样,希望借助股权转让实现造车梦的五粮液,目前仍未获得整车生产资格。而能否成功借助华瑞汽车的生产实力就成为五粮液圆造车梦的关键。

  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是沈阳金杯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28日。公司成立同时宣布金杯霸道越野车、金杯雷龙皮卡车共5款整车下线。根据规划,到2007年,华瑞汽车将达成4万辆产销规模。再用3-5年的时间,将持续增加投入5亿元,达成10万辆产销规模。到时,金杯品牌全系列整车将全部落户四川绵阳,华瑞的产品线将包括金杯越野车、金杯皮卡车、金杯轻型卡车、金杯海狮面包车、金杯阁瑞斯多功能商务车等。华瑞是华晨异地造车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华瑞的发展却并不理想,此次与五粮液的合作能够提升华晨四川项目的实力。

  2006年上半年,华晨汽车销售良好,达到8万余辆。华晨已经提出全年销售20万辆的宏伟目标,但其"自主心"的发动机规划根本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整车的需求。"这不仅涉及到股权转让,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内容。"华晨有关负责人表示。而是怎样的深层次的内容?业界广泛认为这"内容"是骏捷。据介绍,骏捷总订单数近4万台,但交车却只有1万多台。即使华晨加班加点生产,目前月产能也不过8000台。有人预测,华晨未来有可能将一部分移至绵阳生产。

  失败的多元化道路

  1997年,五粮液集团建成的5万吨酒精生产线刚投产就告夭折;随后号称"亚洲一流的制药集团"似乎也不了了之;1998年入主华西

证券的计划,终止于股权过户前;2003年陷入停产的"安培纳丝"亚洲威士忌项目让几千万元投资付诸东流;2004年宣布进军柴油发动机;2005年2月,五粮液集团宣布涉足日化,首期投资1亿元。这些还都是五粮液集团有动作,而在2003年5月还有传闻,五粮液要用100亿打进芯片行业,到了2004年,又有了投资显示器的说法。可见五粮液虽然在多元化的路上上下求索,可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就明确表示,他并不看好五粮液进军汽车业。他表示,要想做好整车这一块是十分困难的,就连国外一些百年老厂目前也陷入经营困境,国内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而五粮液在汽车制造方面并没有什么管理经验,技术优势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运行机制上也没有国内一些民营企业灵活,较为突出的可能就是资金充裕,但实际目前的市场上并不缺钱,缺的是好的项目。"我基本找不到看好五粮液造车的理由",他说。

  由于五粮液目前仅仅是生产汽车模具而非整车,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争议,一位搜狐网友甚至赞扬说:"我相信五粮液集团引进的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模具正好迎合了我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空间广阔。而且目前中国的汽车业的软肋正好是模具,这将有助于我国汽车的国产化进程。

  但是就像在文章开始说的那样,除了五粮液集团之外,手里握着资金准备造车的企业数不胜数,而且每个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这么多企业投入上百亿元增量资金大举进军汽车制造业,短时间内汽车市场又如何消化?而且从现在情况来看,华晨与五粮液对新公司都没有绝对决策权与话语权,这是未来公司的隐患,况且如何处理与公司所在地绵阳政府的关系,绵阳政府如何对待外来户华晨与四川企业五粮液?这都是五粮液造车路上的荆棘。

  对五粮液这样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来说,并没有国有股之外的第二股东来制约公司的决策。而一次失败的投资可能引发集团公司整体性的结构紊乱。投资不是游戏,也不是实验,五粮液最重要的不是考虑什么项目,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怎么对类似的投资负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