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利他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21:18 《管理学家》

  席酉民

  二十多年前,新闻媒体曾掀起了一场以“大学生的死换农民的生值不值”为主题的人生价值和行为道德问题的大讨论,起因是大学生张华下粪池救农民而壮烈牺牲一事。世界上许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度量的,如健康和生命无法用钱来买,精神也无法用金钱计算。遇人危难敢于冲上去的营救者,当时可能也并未想过其行动的价值,而只是根据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和思维定势,自然而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甚至根本没有时间在脑中辨清值不值得。

  近些年来,偷盗、抢劫、吸毒、见死不救等新闻在媒体中的频繁出现,人们不禁惊叹现代雷锋到哪里去了。似乎人人都只关心自己,私心越来越重,损人利己的事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呼唤社会风气的改善,更加关注社会道德的建设。

  实际上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将现实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现象分为四类:

  损己利人是传统道德教育所提倡的,如伸出无私援助的手,牺牲自己帮助别人等等。社会中不乏具有这种非常优秀品德的人。损人利己也是社会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实现象,如偷盗抢劫、占别人小便宜。其实还有另外一种附带性的损人利己,即在追求自己利益时,给别人却带来了一定的损害。如生产时排放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经济学家称此为“外部效应”,专门有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技术上的,当然也涉及利益问题,但与前面那种心理上主动追求的行为不完全相同。损人损己就是人们说的损人不利己,这种人似乎很笨,但现实中不难发现。如破坏公共财物,在洁白的墙上费力地踢上一脚,在马路边的小车上划几刀等等。后两种人当然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但对绝大多数一般普通老百姓来说,损己利人似乎要求高了点,能不能既利己又利人呢?这实际上是经济和管理研究都在寻找的一种状态和机制,如合作,你有钱当股东,我有才当经理,在为你挣钱的同时,也增加了我的收益。实际上这种状态需要通过一套激励和监督机制实现的,除非经理人员是没有私欲的。第一种和第四种可统称为利他主义。从经济的定义看,利他主义就是关心他人的福利。曾经研究过利他主义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认为,利他主义非常重要,家庭中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的行为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理解了利他主义的含义,就容易把利他主义与理解经济行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协调起来。当人们根据理性理论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福利最大化时,他们将考虑分析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贝克尔还试图通过社会保障、公债等许多问题说明利他主义与自私行为的差别。

  我认为我们应为社会上存在损己利人行为而自豪,但我们无法期待大部分人都能如此。更实际的想法是应承认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但人们也应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时想到他人,这样不仅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能保证他人的利益,甚至由于保证了他人利益而使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这就是利他带来的好处,真正做到了利人利己。假设两人单干各得1,合作各可得1.5,若不考虑他人的0.5,你也会失去你的0.5。经济管理研究就是要设法使两人都有多拿0.5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对方多得0.5,亦即探讨一种机制能使生存于其中的人,在追求各人最大利益的同时也能利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经济管理强调的是机制,而不是意识形态的说服和教育。目前讨论比较热闹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此有相同的逻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