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富士康案报道引发官司:谁将是最后赢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17:31 新浪财经

  商振 博客

  因不满一篇有关员工“超时加班”问题的报道,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誉侵权纠纷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的两名记者提出高达人民币3000万元索赔额,并已要求相关法院查封、冻结了两名记者的个人资产。

  两个记者,即便是“名记”,1500万元的赔偿费显然是个天文数字。这是事实,这是个包括“鸿富锦”自己都很清楚的事实。但"鸿富锦"依然提出如此巨额的索赔,很显然其意不在“钱”而在威慑,是希望让某些媒体闭嘴让某些人闭嘴。但事情的发展显然没有顺了"鸿富锦"的意。

  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某些人的“嘴”并因此而闭上,相反,更多的"嘴"张开了。除了更多的媒体参与到此事报道外,包括法律专家、媒体专家等等一大批人站出来说话了,而且完全是一边倒,“鸿富锦”没有按下“葫芦”,却捅了个更大马蜂窝。

  关于“加班是否有理”以及双方究竟谁对谁错,都和商振我没有关系,个人倒是对于“富士康事件”及起诉事件所引发的危机公关有点兴趣。

  “富士康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苹果公司针对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状况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调查小组发现,该供应商复杂的工资结构,明显违反了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行为准则的相关要求。这显然是促使“鸿富锦”动用“大杀器”的直接原因,因为这两位记者显然都了“鸿富锦”的奶酪。

  “鸿富锦”的本意是通过高压,杀鸡给猴看,让其他媒体回避这个雷区。但他杀鸡给猴看,可是连鸡都不怕这一套了。两位记者的“娘家”《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将全力支持记者应讼,并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责任。人家没怕,还何谈闭嘴?

  这样事情就有意思了,本来受到经济损失的“鸿富锦”因为强硬的高压态度,成为了全民公敌。而两位记者由于履行自己的工作却被索取巨额索赔成为了弱势群体。人都是同情弱者的,于是公众站在了“鸿富锦”的对立面。这个时候问题的焦点转移了,不是《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是否有证据、证言和证人的以及是否是真实准确的,而是你“鸿富锦”就不该找这两位记者的麻烦,即便是找人家麻烦,也不能找这么大的麻烦。

  媒体及记者的工作就是公平真实的对事情进行报道,先不说他们报道是否失真,即便真的是有错误之处,也应该是有商有量的进行沟通,这也是有益于事情解决的办法。但“鸿富锦”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进行表达,你上来就“春风吹战鼓擂的”,想“看看咱俩谁怕谁”,就这一条,就给人以“恶人”的形象。既然已经被贴上“恶人”的标签,所有的行为当然也就是十恶不赦的。翻身做主的中国人民,最看不得的就是这种“恶霸”,不收拾你收拾谁呀。

  有错就要认,挨打就要认!在这个事情上,目前来看“鸿富锦”还是理亏的,由苹果公司的调查结论可以看出这一点。既然理亏就别狡辩了,要知道你自己最关心的应该是:还能否把苹果的代工合同拿到手。这应该是“鸿富锦”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不是这样的“霸气十足”,向公众认个错,再缓和一下媒体关系,进行一下“公关”这个事情可能很容易就摆平了,毕竟加班这回事情在国内目前来讲又不是什么大新闻。这个事情淡了,还不一样的“马照跑舞照跳”。可如今“鸿富锦”如此强势的“恶人”形象,不仅仅让公众反感,更给了其他媒体以“焦点话题”,顺带着帮一把同行,点评两句也够“鸿富锦”自己喝一壶的了。由于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可能会有更多媒体和记者要去挖掘“内幕”“黑幕”,搞不好会有更多的“家丑”要“外扬”。这样的品牌形象,苹果公司也要考虑,再把代工合同给你,他不是给自己的品牌找麻烦吗?拿不到代工合同,即便说真的搞垮了一两个记者又能怎么样?何苦来着。

  再反观《第一财经日报》,他可能算是最大赢家了。当“鸿富锦”一提起诉,人家马上就表示力挺,员工心里能不舒服吗?公众又会怎么看?这种行为体现出了一种责任感,对其品牌的建设是很有益处的。同时,“鸿富锦”如此针对那篇报道,这说明了《第一财经日报》是真实、翔实的,说明人家报纸的内容有质量呀。得,又给人家做了回广告。

  怎么看“鸿富锦”此举都是得不偿失,但人家的大老板据说是台湾首富,想来首富的思维非我等凡人所能看透的,人家也许另有深意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