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制造:为什么没有燃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15:36 21世纪经济报道

  袁卫东

  情况已经相当明显。中国大企业的“国际化”,正在遭受煎熬和痛苦,甚至危机。典型如历时两年备受注目的TCL海外并购,不仅未能赢得拟议中的战略突破,反而因为巨额的亏损和并购整合的危机传导,将TCL整体拖入大震荡之中。这让总裁李东生不得不以《鹰的重生》为题,推动已有25年历史的TCL重新“求变”。

  坦率地讲,TCL式的海外并购,无非以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抓住欧美中等品牌衰落的机会,透过收购寻求快速成为国际大企业的道路,背后隐含的主要意图是透过并购获得急需的“先进”、核心的产业技术(电视和手机都如此),和国际品牌及市场的影响力……李东生的“战略算盘”不可谓不精。但TCL并购得来的CRT彩电全球霸主,因为主流产业技术的变迁,对于未来突然丧失了标杆意义。而李之所以冒着“踏上不归路”的风险海外并购,无非是想打破为什么“中国制造”越来越陷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天问”。

  20多年来,缺乏核心技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笼罩在“中国制造”命运上的魔咒。国人于此无不痛心疾首。20多年来,中国企业也不断排出自己的学习榜单,囊括“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标杆企业,尤其是后者在产业秩序上的突破,一度被奉为改变中国企业“后来者”命运的“法宝”。

  但奇怪的是,在这样的“彻骨之痛”和“榜样学习”下,中国企业的实验室几乎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以至于中国企业为什么不专注投身研发,成为又一个“天问”。中国国家和企业的

竞争力解读,被过度的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俘获,锁定在庞大的人口资源上,沉醉于“世界工厂”的组装车间中。

  实际上,20多年中,成长为本土标杆的企业几乎都把握了这样的“韬光养晦”实质,盛产大企业的家电、PC行业莫不如此:接受美国和日本在信息产业或消费电子产业的强势标准,既定的游戏规则,再寻找所谓“低成本”的方法。他们都没有成为美国那类旗帜的公司或后来日本那些挑战者公司:前者创造和掌握了标准,后者为改变标准而斗争。最初的气质似乎隐含了今后的命运。

  他们在现实中的“圣地”是在美国或日本的某一个地方,精神与智慧的圣地却在中国所谓“古典”的某一处。在前一个圣地,强调掌握标准,或为标准而战,在后一个圣地,强调“隐忍以行”,以求最后的成功。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一直困惑于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像其学习的日本标杆企业那样,将“后发劣势”转变为“后发优势”,尤其奠定企业的核心技术基础?实际背后更真实、有效的问题是,日本企业尤其在其缔造的消费电子产业高峰中,到底如何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我担心,20多年来我们对此一直不求甚解。

  即使在这样严肃的主题下,你也常常可以发现中国“学习者”其心态和思想上的飘浮与“叶公好龙”。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是,日本企业在研发上的努力,基本上可以“模仿改造”著称,或者可以再引入另一个“美国版本”:“日本人从轻信、贪婪的美国公司购买成熟的技术,然后将其引入自己高效率的生产线,并开始大量投资,大量生产,或者偶尔的‘倾销’,从而获得市场支配地位。”

  这样的格调,在中国人经历全球最奇特的“合资运动”后,试图在汽车产业建立所谓民族“自主品牌”时,也到处充斥,并频频以专家的姿态出现。这不但过于

神话了“美国世纪”,而更关键的是可能遮蔽了我们的视野、观念,延缓了我们的行动,甚至有悖于事实和真相。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燃烧:日本电子企业研发史》一书来得太晚了(此书于1999年在美国出版,在2004年才出中译本)。

  当作者鲍勃·约翰斯通,以一个曾经的日本消费电子产业的科技新闻记者和观察家身份,写作此书时,中国人的目光正从消费电子业的标杆转入“新经济”的“风暴”,那种纳斯达克式的冲动,催生了他们让“中国制造”的跳跃式发展的豪迈,就如同将一个“农民”转变成一个“网民”那样。这是他们过于擅长的领域,就如同当年的意识形态大战中,要跨越所谓“马克思的卡夫丁大峡谷”……最终,中国社会还是要补上市场经济“这一课”。

  约翰斯通显然给“中国制造”补了一课。他让我们立刻面对了事实和真相。在这部堪称日本消费电子技术创新史的梳理与调查中,约翰斯通告诉人们,以前关于日本公司在消费电子产业所成就事业的技术基础和高度,是从美国实验室“偷窃、模仿”或者“便宜”获得技术的观念都是陈词滥调,恰恰相反,那些曾经默默无名的美国发明之所以能够成就为数字计算器、电子合成器、便携式摄像机、CD播放机等等消费电子产业的“潮流”,是由典型如夏普的佐佐木正治、索尼的岩间和夫等一批技术精英和企业家,“燃烧”着创新精神所攻克和创造的。“燃烧”这个主题词完全展现了那种赤诚追求和忘我投入的状态。

  问题现在回来了,中国的企业真的有这种“燃烧”着的追求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