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让我们更好地行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6:11 《东方企业家》杂志

  文|陆新之 

  世界首富的标杆

  这个闷热的夏天,就在一个中国家电商人花百万元竞投到和股神沃伦·巴菲特吃顿午饭的机会的时候,巴菲特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付出了一笔有史以来最为慷慨的慈善捐赠,把大部分个人财产捐赠给比尔·盖茨设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巴菲特将他个人资产的85%、价值440亿美元的股票投入到5家基金会,其中六分之五分配给盖茨基金会。

  这可以看作是对比尔·盖茨商业技能最大的肯定和赞誉。过去31年,盖茨创造了一家有史以来最巨大的企业,他自己多年稳居世界首富位置。在巴菲特捐款超过他之前,他也是最慷慨的慈善家。巴菲特这次捐赠则显示,盖茨可能还创造了一个高效运用善款造福世界的机构,《华尔街日报》在报道巴菲特捐赠时写道,“盖茨基金会的慈善范围更广,作用更强大,也促使巴菲特将他的财富投入到慈善效率更高的基金会,而不再局限于他本人和妻子共建的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

  50岁的盖茨不久前宣布将逐渐谈出微软公司的管理,他说将更多地关注慈善事业,或许,我们将能看到一个更加杰出的“社会企业家”(social entrepreneur)比尔·盖茨。近期,社会企业家这个词突然密集地曝光在内地的媒体之上。社会企业家的实质,是用创新的办法去创造社会效应的商人群体。有了这些范本,我们不必像盖茨或者巴菲特那样富有才可以参与创建一个更好的世界,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一个企业家想创造更大的利润,必须拥有超乎寻常的商业技能和资本金。而他要想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效益,同样需要由商业技能和善款结合,方能达成效果。因此,一个伟大的商人,往往是前半生带着资本金和商业技能去创造利润,后半生带着商业技能和善款去创造社会效益。盖茨和巴菲特都有着这样的迹象

  我们当然不能拿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义举来作为标杆,以检讨中国富豪们的慈善心,但起码中国企业家从这两起最新的新闻可以体会得到,如果他们自己要做慈善,他们应该像做一笔真正的商业买卖那样孜孜以求、讲求效率。中国商人的慈善,迟早要走出自发性捐款简单行善的初级阶段。

  由简单型慈善到技能型公益操作

  一本最近出现,显然不会成为畅销书的《如何改变世界》之中,讲述的就是国际上有一类卓越的企业家个体——有些来自美国,其他则来自从巴西到匈牙利的许多国家——努力行善创造社会效益的故事,为民营企业家提供了一本“行善指南”。在美国,一个叫J.B.施莱姆的男人帮助了数以千计的来自抵收入家庭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在南非,一个叫维洛尼卡·霍萨的女人发展出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病人护理模式,改变了政府的卫生医疗政策。在巴西,因为法维奥·罗萨的努力,数以十万计的边远农村居民用上了电。还有美国人詹姆斯·格兰特领导和“行销”了一场全球儿童免疫运动,挽救了2500万个生命,也因此为自己树立了声望。再还有美国人彼尔·德雷顿,他创建了一个自愿者基地“阿育王”——资助和支持了这些社会企业家,以及千余个像他们那样的人,将他们的思想威力撒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充斥商业丑闻、欺诈和无休止埋怨的商业话语之中,以上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被媒体大量报道的巨大变革:环顾世界,社会力量之中成长最快的部分是一群特殊的企业家——社会企业家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涉足到政府已经失败的领域去解决社会问题。正如该书标题所显示的,《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要告诉世界的是,凭着善意、决心、热情和商业技能、创造精神,商人或者说企业家完全能够缔造非凡成就,为社会贡献政府所不能做到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提到的社会企业家,他们献身的都是公益事业,出钱又出力,而不是内地富人们现在经常被媒体曝光和置疑的捐银若干。而本文开始提到的盖茨基金会,则是一个他既捐巨资又亲自运营的公益型基金。

  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首批发起人之一,穆军对于公益的理解比起大多数人都要深刻。他感慨,中国99 %以上的人不知道所谓公益和慈善的区别,公益和慈善有共性的一面,大家都做善事,但是公益和慈善其实有巨大的不同,慈善更多是治标的,而公益是想办法去治本。

  “慈善相当于是给穷人发鱼,而公益的做法,就是想办法给穷人一张网,教他们打鱼,让他们获得这样的能力和机会,能够自己去捕鱼。“而对于行善者来说,教人结网显然是比起仅仅掏钱有更加高的要求。

  慈善和公益的区别,有时候是泾渭分明的。例如遇到一个乞丐的,做慈善的人会给他一碗饭吃,而做公益的人,则是想办法创造就业机会,让这个叫化子能够从此不再要饭。

  “中国老话讲救急不救穷。慈善是救急的,公益是彻底救穷的。“慈善在操作难度上要求低,几乎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善心就可以做慈善。但是,公益对行善者操作要求更高,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的,因为帮一个人找一个工作比给饭吃难多了,特别是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需要救助的穷人的时候。所以,他建议,不管是组织哪一种公益型基金会,一定要引入非常精明能干的企业家的技能,现代公益事业事实上已经融合了企业家的技能,以前传统的慈善型基金,因为没有注入企业家的特殊技能,所以每每捉襟见肘,效能低下。

  公益型基金会的力量对美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对于公益有多年研究的穆军在多个公开场合都介绍过,美国社会促进公平和均衡发展,主要依据三种的力量。第一是政府体制内部自发性的改良愿望;第二种力量是公共批判,其实质是舆论监督;第三种力量,则是大型公益基金会发挥的制衡和促进作用。在今天的中国,仅仅是局限于慈善的范畴和语境,无疑是难以走出一条康庄大路。而应该带着慈善的意愿,用公益的方式加以操作。

  要营造一个

和谐社会,要改善贫富分化的现象,要令贫穷的弱势人群获得改善命运分享经济增长的利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生硬地让富人掏钱的层面,而是要推动这些能人、富人拿出他们的才华,结合他们筹集而来的善款,去解决社会问题改变贫穷现象,催生促使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开展。

  因此,要营造一个适合公益事业发展的氛围,必须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使社会上认识理解到公益事业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更要鼓励企业家参加到公益事业之中去,尤其是鼓励那些具有商业才华和商业能力的企业家,利用商业知识培育和壮大公益事业,使更多的人群受益,真正造福社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