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新客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3:50 周末画报财富版

  用十年时间完成了IPO从启蒙到崛起的转变,俄罗斯公司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学会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撰文:陈标杰

  克里姆林宫的红人伊戈尔·谢琴(Igor Sechin)正费尽一切手段,让自己能够在7月14日当天站在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大厅,敲响开盘的钟声。如果一切能够成真,将是这位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前副主任在普京主持G8峰会期间,送给总统大人的最好礼物—俄罗斯国营石油公司(Rosneft)实现在莫斯科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同时上市。

  这将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首次公开募股,筹资金额高达116亿美元,成为10年来仅次于德国电信、Enel SpA、NTT DoCoMo的全球第四大IPO。尽管对谢琴这位政客担任董事长的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是否应该上市争议颇多,但这笔融资金额达到俄罗斯2005年全年IPO筹资额两倍的交易,却具有标志性意义。

  俄罗斯公司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从社会主义转制为官僚资本主义的俄罗斯,开始尝试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扫除通往西方式市场化道路上的障碍;而世界金融市场,也不得不张开臂膀,欢迎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新客人。

  IPO,十年启蒙和崛起

  Rosneft公司引领的俄罗斯IPO的崛起,经过了太多的等待和曲折。

  在1996年之前,俄罗斯的公司有如

股票市场的化外高人,没有任何公司上市。打破这种僵局的,是俄第二大移动电话运营商VimpelCom。这一年,VimpelCom率先在美国纽约IPO。投资银行们仿佛看到新兴市场的曙光。然而他们还要耐心等待到2000年,俄罗斯第二笔IPO才姗姗来迟,而后再过两年才迎来第三笔IPO。数年间的IPO,启蒙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如有些人期望的顺畅,它仍是处于市场化的婴幼儿期,政治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投资者无所适从。那寥寥数笔的IPO,已经是市场化的重大成果。

  但是趋势渐趋明朗。市场化的方向是既定的,那些对西方式公司怀有憧憬但是普遍没有西方

留学、工作背景和商业经验,也缺乏企业战略的俄罗斯企业家们,在市场化中培育起了对西方式公司管理的认同和追求。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公司Evraz去年6月份在伦敦上市,它就不是为了筹资而上市。公司老板Abramov拥有超过一半的股份,他说,Evraz现金流充裕,并不需要融资,但是为长远计,上市是一种必须的推动,股份要能流通才好。

  Rambler是俄罗斯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它去年也在伦敦上市。公司CEO高芙曼说:“我们告诉国际合作伙伴我们是伦敦上市公司,对方于是更加信任我们了。”

  股权国际化、流动性、国际形象,这些总是被投资银行家挂在嘴上的老生常谈,却在俄罗斯的IPO市场觉醒中,起到了基础性的激励作用。整个2005年,俄罗斯有12家公司IPO,筹资总额50亿美元,占到10年间所有俄罗斯上市公司的IPO筹资总额的70%。

  而伴随着俄罗斯国营石油公司在7月上市,整个俄罗斯的资本市场都升腾起来,进入另一种加速轨道。

  改革的新杠杆

  IPO的推动者还来自于私人股本。按照私人股本公司IndexAtlas的一位合伙人估计,在2002年初,投资于俄罗斯的私人股本基金约6亿美元。这些私人股本基金需要获得财务回报,需要为股权找到变现出口,这就推动更多的被投资公司走向IPO,从而培育真正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虽然改革进展缓慢,但是资本总是在自主、先期寻找一切可能性。

  在俄罗斯,IPO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两家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在风云变幻的俄罗斯市场,这两家投行都是较早进入的先行者,一方面承担了市场启蒙的角色,一方面则把大额的经纪、承销佣金收入囊中。

  私人股本和投行这两种力量的出现,正是西方式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俄罗斯IPO热潮的兴起,反映了它在西方式市场化道路上正大步前行。

  以大型公司如俄罗斯国营石油公司的IPO为标志,俄罗斯大量的国有控股公司对IPO趋之若鹜。至此,包括天然气、电信、互联网、石油、钢铁、零售等众多领域在内的俄罗斯工商业,已经形成全面IPO的态势,而随着另外一些国有控股公司发布IPO计划,俄罗斯在全球IPO的整体分量将大幅度上升,名符其实地成为新兴市场。有市场研究机构估计,2006年,俄罗斯的IPO筹资总额将超过200亿美元,是去年的4倍。

  但是,这些IPO公司还必须面临一种风险,那就是,它IPO之前,必须消除欧美投资者的疑虑:俄罗斯公司的报表是否切实可信?他们担心,像俄罗斯国营石油公司这样的国有控股公司,跟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能否真正市场化?一位银行家进一步说,有的俄罗斯公司显得非常西化,讨得投资者的欢心,可它们的定价往往高抬了20%。

  这种诘问其实代表了一种姿态。那就是,从前苏联时代脱胎而来的俄罗斯企业,急切向市场化致敬,膜拜西式管理,但是由于改革的脚步显得迟缓,是一种带着俄罗斯烙印的市场化。因此,欧美市场化先锋对其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傲慢和质疑。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俄罗斯公司的IPO将继续汹涌而出,俄罗斯式的市场化改革将更多地借助资本市场得以推进,而国际金融市场也不得不关注这批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新客人。

  麦晋桁的新刀法

  被称为“快刀手”的麦晋桁,执掌摩根士丹利帅印一年来,弃用自己惯用的削减成本手段,而是在公众质疑声中向公司旧有畏缩不前的习气宣战,终于有所奏效。

  在华尔街摸爬滚打超过30年的麦晋桁(John Mack),憋屈了一年之后,终于能再次扬眉吐气。

  一年前,麦晋桁战胜裴熙亮(Philip Purcell),执掌全球位列三甲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然而,人们对他能否提振大摩业绩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现在,麦晋桁以无可挑剔的业绩让怀疑论者们的聒噪消停下来。

  摩根士丹利在今年第二财季获得89亿美元的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8%;净利润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每股收入比第一财季翻了一番。

  股东们对麦晋桁拥戴有加,因为他们太久没有得到令人振奋的回报了。更重要的是,大摩在投行竞争格局中大步前进,全球并购业务居第五位,净资产居第三位,IPO业务居第二位。他迅速结束争夺王座带来的内乱,并让摩根士丹利重归繁荣。

  十多年前,麦晋桁因削减成本的凌厉作风而被赋予“快刀手”之称。不过,这一年来,麦晋桁的革新并不是走同一路线,而是革除了公司数年来缩手缩脚的业务性格。

  麦晋桁给下属更多的自治权。以往,他们对本地市场的事务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在总部盖上橡皮图章后才能行动。

  要关注中国和俄罗斯!过去一年,麦晋桁连连访问中国,上门拜访大企业。在IPO市场刚刚苏醒的俄罗斯,摩根士丹利进入较早,去年至今的IPO它都分到丰盛的份额。

  麦晋桁在全球推进投行业务,该业务投桃报李,第二财季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

  裴熙亮时代,大摩在美国私人股权投资止步不前,而麦晋桁革除陈规,高歌猛进。

  麦晋桁像打一场“宗教战争”般地彻底扭转了前任保守畏缩的战略和公司文化。

  然而,麦晋桁仍有保守之处。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曾洽购一家

资产管理公司,但在最后关头麦晋桁认为成本太高而放弃。这桩交易被对手美林取而代之。

  尽管如此,麦晋桁已经在争议中踏出最坚实的一步。第二财季的业绩表明他的改革正开始奏效。摩根士丹利能走得更远吗?这是摆在快刀手麦晋桁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