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米塔尔与德隆的中国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9:48 新浪财经

  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 院长 孙红伟

  2004年的德隆,风雨缥缈,在历经了十年的打拼之后,一个巨人悍然倒塌,并随着今年的一纸审判,实际控制人唐万新的七年牢狱,而画上了极不圆满并且沉重的休止符……

  中国最有可能成就伟业的私人企业就这样倒地,甚至没有挣扎,当大家还沉浸在对他的歌功颂德和顶礼膜拜之际,却突然传来了不祥的声音,虽然这种征兆已经在其内部絮绕和弥漫多时。但直到今天,大家在诟病德隆之时,还都能想起“资本运作,产业整合”的座右铭,而“国际战略投资”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然而,不注重产业发展,过分关注资本运作,把希望寄托在股市上,并且大量的短融长投,太多的问题导致了企业的危机,虽然,好像这些错误与我们谙熟的口号比起来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但口号却没有给我们奇迹,并没有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法宝,而这些小的失误和错误加起来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

  另眼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企业---印度的米塔尔,一路狂歌猛进,先是将东欧的一些企业纳入囊中,接着通过成功地登陆欧美两个

资本市场又收购了美国国际钢铁公司,并且最终战胜俄罗斯人,成为了阿塞洛的掌控者。于是,一个每年吞吐亿吨钢铁,触角延及四大洲十五个国家的王国诞生了。

  从米塔尔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快速扩张取得更多的规模和整合优势,利用这些优势走资本市场,从而资产

证券化,释放货币来完成新的一轮整合,这样的手法,我们好像似曾相识。

  让我们再看看米塔尔在中国的举动,2005年,米塔尔参股华菱管线,占有36.67%的股份,并且由于实际控制了阿塞洛,从而间接控制了由其收购的莱钢股份,占有38.41%。

  疑问出来了?为何一直以来都将控股权作为底线的米塔尔只占有上述公司不到半数的股份,难道在中国的战略有变?

  让我们看看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年七月出台的

钢铁产业新政策明确规定不允许外资控股,这使得以上的事情只能以这样的结果出现。这也是为何在面对众多外资的情况下,我们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感到压力的原因。

  “中国企业的复杂之处在于,绝大多数规模钢铁公司的控股者为政府,在球员与裁判的双重身份下,中国的重组注定与国际钢铁重组进程迥异。”我颇为认同中国一份知名财经媒体给出的论述。

  好在,米塔尔的大部分都在非中国区;不幸的是,德隆几乎都在中国。倘若这个命题有意义或者部分成立,那么或许我们应该更多些理性和深入地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