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美丽兰花身后的投机狂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4:11 《商界》杂志

  投资还是投机?运作还是炒作?也许,商业生存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一环又一环投机行为的集合。在理性的求富心态下,人们却往往作出不完全理性的选择。

  伴随着“庄家”的拉抬和“散户”的追捧,美丽的兰花正演变成一支势头强劲的“绿色股票”,这会不会是又一场噩梦的开端?

  文/实习记者 白灵

  人间四月天,位于川黔边境的武隆山区,却早已呈现出一派初夏的盛景:原本人迹罕至的边陲小镇,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兰花商贩云集于此,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在这偏远的山脉中,生长着漫山遍野的野生兰花。

  每年这个时候,当地农民纷纷背起背篓,向生长在家乡群山中的兰花,扬起手中的锄头,像割猪草似地把它们挖出来,整篓整篓地背到山下集市,卖给慕名而来的各地花贩,5毛钱1斤,或是1块钱1斤。

  这些农民每天都可以挖到上百斤兰花,整车整车的野生兰花就从这里,被运到全国各地的花卉市场,再以每斤数十块钱的价格批发给二道贩子,然后是三道、四道……经过一次次传递,小小的兰花不经意间身价万倍。

  这一系列狂热举动背后,是一股“绿色股票”的狂潮,正像台风“珍珠”一样势不可挡,席卷全国。

  赌草:投资“原始股”

  5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记者来到重庆鲁祖庙花市,发现路边许多兰花商贩正夹道叫卖。出乎想象,整个兰花市场略显沉闷,这些兰花价格都不高,一般也就一两块钱一株,丝毫不见天价兰花随处可见的火爆场景。一名花贩告诉记者,这只是兰花交易的第一个环节,“真正上千上万的兰花,谁敢摆在地摊上卖?”

  记者从花贩处获知,地摊上摆的都是刚刚从山上挖下来的野生兰花,称为“下山兰”,“这和真正的名贵兰花在品相上天差地别,不值钱”。但这种兰花存在变异性,有可能经过几年栽培,变成“熟草”之后,出现身价上万的品相。由于价格便宜,一些人大批量购买,期待在那一大堆“杂草”中,出现一两株“极品”,就像摸彩票。这个环节称为——赌草。

  家住成都郊区的丁女士是当地一位农民,栽种兰花已有好几年了。每年春兰下山的时候,她都会到市场上收购一大批回去,种植在园子里。现在家里的地已经不够丁女士种兰花了,她正准备把园子里的兰花移栽到自家耕种的土地里去。

  “你问我赌到过没有?这不是废话么?没甜头谁这么干?”从丁女士的语气中,记者明显感觉得到她尝到过很大的“甜头”。“你看这盆花,就是从我去年买的下山兰中发现的。今年开的白花,我给它取名叫‘玉娇龙’。前不久,我把照片拿到花市上交流,当时就有人出4000块钱买,我都没卖。”

  “为啥要卖?”丁女士再一次反问记者,“这几苗草,没准明年就会发芽,3苗变成4苗、5苗,到时候再卖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4000不就变成8000、16000了吗?”她笑了。

  最近几年,丁女士每年都会花几千块钱赌草。用她自己的话来讲,赌到一苗就保本,赌到两苗就赚了,而她确实也赌到了一些好品种。照她看来,市场行情一路看涨,所以不急于出手。

  据了解,“赌草”在初级兰花市场上正愈演愈烈,要是发现一株罕见的兰花品种,能卖到几十万的天价,其主人一夜之间腰缠万贯。不过丁女士不知道,极品兰花之所以名贵,就在于稀少。在市场上买到的“下山兰”,早已经过花贩子层层筛选,能赌到好品种的概率微乎其微。更多的赌草者没有丁女士这么幸运,往往砸进了巨额的资金,却一株好品种也没赌到过,血本无归。

  哄抬:我的地盘我做庄

  2005年9月28日,第六届中国花博会在四川温江举行,共有1600多盆各种兰花参展。兰花展区大约有2500平方米,门口安排了戒备森严的岗哨,并安置了20台摄像机,24小时全天候监控馆内参观者的举动。

  主办方如临大敌的最主要原因是,据相关人士估算,展区内的兰花加在一起,市值超过一个亿。其中单苗价最高的“御前梅”,据专家估算,其价格至少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排名第二的“盛世牡丹”单苗价也在30万以上。

  而在今年的2月27日举行的贵州兰博会上,一盆名为“天逸荷”的兰花更是叫出了1100万的天文数字!除此之外,甚至有人用“奔驰”、“奥迪”为兰花命名:“奔驰牡丹王”、“奥迪牡丹王”,形容以这样的一盆兰花,可以换得一辆奔驰或者奥迪轿车。

  自古以来,作为一种名贵的欣赏花卉,兰花一直备受世人青睐。不过高档兰花毕竟罕见,尚且可用“物以稀为贵”来解释。而西南地区最权威的《大西兰》杂志最近一波行情报告中,成交价上万元的兰花数不胜数。据观察,几年前价格不过几百块钱的中档兰花,现在也已飙升至几千上万。

  兰价直线上扬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对于记者的疑问,远东国际兰花公司董事长、中国兰界的老大——陈少敏先生给出了答案:“最近一两年,有大笔从股市上退出的资金转向了兰花市场,这些人就像股市上的庄家,通过品种垄断,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牟取暴利。在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炒股不如炒房,炒房不如炒兰’!”

  “东莞大梅”,又称“岭南梅”,是沿海一带传统的兰花名品。在2004年以前,它的市价仅为800元一株。全国市场存量共有1万多株,存在如此大的基数,这种兰花的价格按理不应再出现剧烈波动。

  然而到了2005年底,“岭南梅”的单株价格突然猛涨到2500元。是什么力量促使其价格一路狂奔呢?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从2004年开始,广东顺德的几个兰花大户,联合投入巨资,在全国范围内高于市价,敞开收购“岭南梅”。一年之后,将市场上的该品种兰花横扫了个十之八九,造成“稀缺”的假象。而后,“岭南梅”供不应求,价格开始飙升,这些大户自然“奇货可居”。

  一位“庄家”给记者讲解了这个行业的“生意经”:“我每年都要买四五千万的兰花,就是看准一个品种,连续买,把价格买高。”而在重庆兰花信息交流中心,一位炒兰人向记者透露:“现在热卖的‘桃园三结义’,市场价格是50万左右,而我们私下交易只需要25万就可以搞定,一株兰花在连续买卖几次之后,价格很快就上去了。”

  在这第二个环节中,大户们通过一系列炒作,如联合做庄,大量吸入某个兰花品种;圈内的几个庄家相互之间换苗、对买等手段,给投资者造成该品种交易异常活跃的幻觉,吸引眼球,从而达到拉抬价格的目的。

  连在兰花界与陈少敏齐名的云南“碧龙兰苑”园主——李映龙先生也向记者抱怨:“上个月刚在四川大出血,花了1000多万买了一批兰花。现在市场上的品种被越买越少,新加入的投资者太多,我的草都不敢卖,怕卖了加钱都买不回来。”

  追涨:多空对垒

  庄家拉抬价格,根本目的是要赚钱。而单纯的炒作,玩的不过是一种把钱从左边口袋,拿到右边口袋的把戏。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增值”游戏,总有人蠢蠢欲动,投身到这一场“天价神话”中来,最终为游戏买单。而这,形成了“狂潮”最狂热的第三个环节——广大的终端购买市场。

  乐山,“大佛江边坐”并没有带给人们沉稳的心态,相反,这里却是全国最火爆的兰市之一。在这里,流行着一个个炒兰炒成百万富翁的传说。而兰价的节节攀升,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催促人们纷纷拿出多年的积蓄,毫不犹豫地砸进大笔资金!周先生就是无数直奔经济效益而来的投资者中的一个。

  2005年,经朋友介绍,周先生拿出十几万元炒资,投资几个市场前景看好的品种。周先生对兰花栽培技术一窍不通,但精明的大户们早就为这样的投资者想好了对策。他们提供温室寄养,全权代为栽培,等兰花成交后,仅需提10%的佣金即可。

  到了2006年年初,兰花市场全线飘红,周先生早先买入的品种已经涨到20多万。经过精心培育,原有的10株兰花又长出好几苗新草。他卖掉其中的一半,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了好几万块钱。

  短短一年时间,投资翻了一番,周先生不禁喜上眉梢:“投资兰花真的有搞头,我准备介绍身边的朋友都来炒这个,比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攒利息容易多了。”当记者问及是否见好就收的时候,周先生笑着摇了摇头。他告诉记者,等赚够资金,开一家兰花公司,专门从事兰花倒卖。

  面对兰价高涨,在乐山,像周先生这样的投资者还有很多。他们的陆续跟进,是令该市场进一步升温的强大动力,随之而来的是,大户手上的“奇货”不愁销路。就市场趋势来看,越是名兰升值越快,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入。有的投资者发财心切,不惜借高利贷。然而,他们越是渴望一夜暴富,大户们越是待价而沽,市场价格也越来越高,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

  陈少敏先生向记者介绍,这股投资热潮正在由南向北蔓延,“原本不产兰花的地方投资兰花者开始增多,在上海、青岛、北京等北方城市,兰花价格也出现了非理性上涨。”据了解,原来价值几千元的“虎蕊蝶”、“程梅”,今年春季在北京市场上动辄3到5万。

  中国兰花协会一位薛姓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就目前情况而言,随着大量买家涌入,市场呈现主动上升态势。由于兰花大量繁殖需要一定时间,这股热潮在两三年之内不会冷却。”薛先生还告诉记者,许多投资者都把兰花当作一支“绿色股票”来炒作,市场反应表明,这将是多空双方的一场博弈。

  在此过程中,到山上挖野生兰花的农民自然稳赚不赔;收购和出售这些野生兰花的花贩们资金投入不大,也不存在风险;大户们处于交易的核心地位,控制着价格;而整条价值链的最后一环,追涨的中小投资者,是“套牢”的对象。

  警报:“绿股”危情

  关于兰花市场未来几年的走向,许多受访者都相信将继续高歌猛进,“前景无限光明”,却忽略了隐藏在产业繁荣外表之下的“杨梅大疮”。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记者参观了一位大兰户的苗圃。在这间温室中,有空调调节室温,用专门的喷雾器调节湿度,施以特制的有机肥料,甚至连光照都可以调节。兰花的整个生长过程处于电脑严密监控之中,以确保这些珍贵的“股票”像韭菜一样快速生长。当地一位兰协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发芽速度,有些兰户甚至使用催芽剂、生根剂等化学药品,这样的兰花很虚弱,离了温室基本上养不活。”

  记者了解到,尽管没有种子,全靠自身发苗,但在温室中栽培兰花,尤其是大面积栽培,繁殖速度相当惊人。一般1000株兰花在一年之后就将会长到1500株甚至2000株。可以预见,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经过一段时间大面积繁殖,兰花就将跨入数量激增阶段。当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兰花形成抛售,一夜之间,就会让现有的价格体系陷于崩溃。在此之前,大户必定会及早抽手。

  一位有着十几年兰花栽培经验的何先生告诉记者,投资者严重急功近利,造成价格混乱。人们普遍追求一些新、奇、特的品种,传统名兰的价格上涨幅度反而不大,往往正是那些遭到“猎奇”的品种被炒到“天价”。最近在浙江绍兴,一盆新品兰花竟然叫到了700万元。这些所谓的“新品种”,尚未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其价值缺乏定论,“全是炒作出来的”。何先生还告诉记者,近年跟风而来大批兰户,通过寄养,为大户控制价格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就兰花的“运作”,一家花艺公司的老板对记者侃侃而谈:“我这不是炒作,这是一种运作。比如这盆花,你拿着1000块钱都卖不脱,但在我手里,就能卖到10000以上,这里面就存在一种‘运作’。兰花要想高价卖出,凭的是在这个圈子里面的名望、关系,甚至有时候,只是凭某个名人的一句话。”

  这样的“运作”,引发一些人急红了眼。今年2月贵州兰博会上,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位外地客商,花了十几万元买下的一株兰花,两天后才发现,花竟然是用胶直接粘上去的。除了粘花,有人还以次充好,明明是老品种却说是新品种,以此抬高价格欺骗买主等。更有甚者,直接入室抢劫。据了解,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行业规范,兰花交易一般多在私下或者网上进行,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

  反思:投机须谨慎

  参与兰花交易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确实是兰花爱好者,真正懂得兰文化;另一部分是纯粹的投资者,这部分人并不在意兰花本身的价值,而看重其炒作价值。通过拉抬价格,让兰花的实际价值与价格相背离,从中牟利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

  回顾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泡沫”这个词总是贯穿其中。一位经济学家分析:“市场允许泡沫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甚至是一种润滑剂。但有泡沫就意味着有投机,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过度投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大恶疾。”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最早见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而后又有日本

房地产泡沫,当年我国的东北君子兰泡沫、北京虎皮鹦鹉泡沫、西南地区的海狸鼠泡沫,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一次,由于显赫的身价、巨大的“想象空间”、不易快速复制等特点,兰花,又成为了投机心理追捧的对象。

  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条著名的“博傻理论”:人们像击鼓传花一样传递价值载体,其价格在此过程中被不断抬高,人们总是相信有比自己更傻的人“接棒”,把所有风险都转嫁到最后那个最傻的人身上。但是,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就是那个“最傻的人”?

  在采访中,面对记者的质疑,许多投资者都认为兰花价格的高低,能“通过市场求解”。国民心理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让人们总是像羊群一样随波逐流,对这样那样的“热门”趋之若鹜。过度投机导致的财富幻象,一次又一次被不断放大。而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那些“最傻的人”突然清醒,认识到击鼓传花只是在转移财富,而并没有创造财富的时候,庞大的交易体系立即土崩瓦解。

  对于国民经济来说,一场灾难或许将就此降临。

  (实习编辑 陆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