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 > 正文
 

杨晓民:豫商不应重演徽商的轮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12:03 经济视点报

  财智盛宴(3)

  杨晓民:豫商不应重演徽商的轮回

  (河南固始人,中央电视台人事室主任,《徽商》等大型电视系列片总策划、总撰稿)

  □经济视点报记者 司超慧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著名学者、文人、对徽商颇有研究的杨晓民,一开场便将文化、历史与经商联系了起来。

  众所周知,徽商是中国明清时期最著名商帮之一。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勃兴到衰落,也是中国商业经济史上最使人亢奋同时最让人困惑唏嘘的现象。从延续四百年的辉煌到最后的灰飞烟灭,徽商的兴衰轨迹,至今还在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豫商作为正在崛起的商人群体,“从徽商看豫商”就显得尤为必要。

  杨晓民介绍,徽州一府六县,方圆4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万人,但是就是这个小地方,出现了一个大的商帮集团,当时清朝鼎盛时期国库的存银不过7000万两,而徽商资本就达6000万两。徽商富可敌国,甚至影响朝廷政治,与此同时还形成了独特的商帮文化。

  这么一个庞大的商帮如何得以形成?

  杨晓民认为,徽商成功的经验重要的一条是灵活的方式。有的是借贷资本,有的是独资和合资,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第二个就是重视教育,人才素质高。河南省历史上只出现一个

状元,徽州就出现5个状元,安徽是9个,他们重视教育,人才素质比较高。

  徽州人对政策的利用也很精明。他们抓住了明清时代几次盐业改革,当时,只要交税就可以领盐票,结果徽州商人马上进行资本组合,然后垄断盐业。明清时期盐业的70%都是徽州人经营的。

  徽商的成功,还得益于当时经商环境的优越。明朝官吏制度规定,祖籍或当地出生的人,不能在本地方圆500里内任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保护主义。拆除商业竞争保护主义壁垒,这在当今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另外,徽州商人用儒道规范自己,注重诚信,因此是儒商。

  以上这些,都是徽商用几百年时间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庞大商帮,最终也难逃衰落命运。对于其衰落原因,对徽商有7年研究的杨晓民有自己的理解。

  徽州商人积聚了那么多的财富,但并没像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那样创造财富,他们不去扩大再生产,而是买地、盖房子、建祠堂、捐书,到处吃喝玩乐,70%~80%的资本转移了,但不是投资实业,这样他们没有成功转型为企业家,商业资本也没有转化为产业资本。

  “徽商说白了就是官商,他们跟政府关系非常密切,其次才能说他们是儒商。”

  “因为是官商,过度依赖政府,一旦没有了政策支持,就会很快衰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衰落是必然的。靠盐发家的徽商由于政府放开私盐买卖,很快经济基础便坍塌了。

  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衰落也是徽商衰落的重要因素,抵制现代技术,经营方式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另外,在封建社会上,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你做得再大,皇帝一句话就把你的钱收了。中国私有财产得不到保护,这种缺陷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敲诈一个商人很容易,有专政工具、税收等很多手段。在一个市场经济完整的商业社会,不可能是这样的。”

  最后,杨晓民将话题回到豫商身上,他认为,不可否认,豫商正在成为一股商业势力,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与徽商相比,豫商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就是因为大家对河南商业诚信缺乏信任,这需要大家来共同扭转这种局面。而且,豫商并没有像徽商那样地域观念特别强、抱团。与真正的商帮相比,豫商显得较为分散,没有在某个行业形成“垄断”。另外,“官商”过多也成为一把双刃剑,在杨晓民看来,豫商要真正成为一个团体,还是需要一些文化上的东西。“徽商是传统商帮,豫商应该是现代商帮,但如果没有一种凝聚力的文化,商帮的概念就是虚幻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