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中国软件如何不当白菜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09:5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江南

  软件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而我国软件产业仍面临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值得期待的是,即将出台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将对此开出“药方”

  中国软件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已增至3.55%,高于印度和韩国。

  不过,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认为,软件产业已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但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和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矛盾比较突出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软件产业不仅实现不了质变,甚至连目前快速增长的局面也很难维持,而即将出台的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将对此开出“药方”。扩大产业规模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软件从业人员90万人,而日本有120万人,占全球软件产业份额31.9%的美国是240万人。在中国,员工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只占全行业不到1%,而50人以下的小企业却超过全行业的60%。反观印度,员工人数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有上百家,软件企业的员工人数平均超过300人。

  另据

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5年中国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家企业名单”显示,只有华为一家的软件年收入超过100亿元。而微软一年的营业额就高达400亿美元。中科院院士、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芙清说,软件业是高技术含量的智慧密集型产业,但中国软件行业内大量中小企业仍维持着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众多的小舢板企业已经占据了国内软件企业大量的份额,却难成我国软件产业的顶梁柱,更难以与国外航母级的软件企业相抗衡。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客户定位严重重叠甚至恶性竞争等,将严重影响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

  这一现状也使得软件产业的并购不可避免。国内软件业虽然也一直有零星的小规模收购行为发生,但是总体而言,收购还没有上升为本土软件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的战略手段。

  而国际软件巨头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在最近两年有加速趋势。争夺本土软件渠道网络与市场资源,成为其资本的基本流向。从2005年微软参股浪潮,到新近SAP成为东软集团的战略投资者,全球软件产业的洗牌,已经开始波及中国。

  “今后2~3年将是中国软件产业格局重构的变革时代,企业并购的规模与速度都将会大幅提升,其中外资将成为并购的重要主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曹方做出上述预测。

  业内人士指出,外资的积极进入,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软件企业确实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要把握好这一机会,就必须快速提升产业与应用的整合能力。如果仅仅依靠本土渠道与资源优势,软件企业将无一例外沦为外资分羹中国市场的工具。挣脱低价泥潭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593亿元增加到2005年3900亿元,出口也由4亿美元增加到35.9亿美元,并在以

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为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平台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但是,软件业的快速发展未能掩饰企业生存的尴尬境地。中国软件企业在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利润率却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20%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7%左右,以至于有人发出了“软件当白菜卖,赔本赚吆喝”的感慨。而对于相当一部分软件企业来说,退税等政策性补贴竟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有业内人士指出,跨国软件企业早年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免费战略搅乱了国内的价格水平,这一影响至今未消除。低利润的现状又迫使中国软件企业不得不尽量压低科研投入与管理成本,而这无疑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是相悖的,阻碍了整个产业发展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目前,软件作为服务(SoftwareasaService)已经成为软件行业重要的趋势之一,有些厂商在考虑不通过版权收费,而是通过服务收费的新的盈利模式。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转型做服务型企业,意味着软件公司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同时,以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管理体系与模式也要随之改变,这对软件企业也许是一个更高的挑战。创新才是出路

  软件产业发展有三种模式:产品模式,即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代工模式,即接订单进行加工,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外包;服务模式,即不生产产品,但为客户提供服务。这三种模式组成了软件的产业链。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认为:“在这个链条中,上游和下游潜力最大,盈利能力最强,难度也最大。”

  “中国软件业要崛起,不能仅仅盯着为别人代工,关键是要立足中国市场,进行自我研发,找出适合中国市场的软件业标准。”徐少春表示,“美国的软件市场很大,所以才催生了许多大的软件公司。而中国的市场比美国更大,我们为什么要跟在人家后面跑,而不是自创标准、自设平台,做中国化的软件业呢?”

  问题在于,部分企业对软件应用不够重视,导致软件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国内软件投资仅占IT总投资的9%,而美国则达到24%。另一方面,我国软件企业进入门槛偏低,一些软件企业技术含量比较低,软件后续升级能力、标准化水平都很弱。这些都影响了软件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此,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郑雨林认为,决定企业差距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产品和技术,而其背后支撑的是产品和技术创新的能力。15年前,国内至少有数百家财务软件企业,今天在市场上还有影响的屈指可数,只有在研发上持续投入、产品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活到今天。

  在郑雨林看来,商业模式创新也必不可少。因为产品与技术创新必须服务于商业模式,真正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品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中国软件企业想要赶上乃至后来居上,必须改变商业游戏规则,实施破坏性创新、价值创新。

  “专项规划的发展思路就是加快自主创新,集中力量支持关键软件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软件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在“2006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十一五’规划预计,软件信息服务业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的时候,产值要突破13000亿元大关,软件出口达到125亿美元,形成若干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同时未来五年内从业人员要达到250万左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