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K/A向左 品牌专卖店向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23:09 新浪财经

  K/A向左,品牌专卖店向右

  ——品牌服装业两种渠道模式比较

  逸马顾问 马瑞光

  2006年2月西班牙时装巨头ZARA登陆上海。其2100平米的营业面积,3月份的销售额竟达到了80万元左右,为国内相同面积单月销售额的150%以上。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休闲时装巨头GAP、瑞典的时装巨头H&M、德国的平价服装连锁巨头C&A,均已经在内地市场积极地选址,力争2006年年底前进入我国。相对于各种大中型K/A来说,品牌服装特许连锁经营,最为一种新型的业态渠道,无论从高档的HUGO BOSS到中档的LEVIS还是大众化的BALENO,已成为很多国内国际品牌巨头采用的一种常见方式,这种新型的渠道模式也带了很多品牌服装业几何级数增长的市场份额。

  当我们从品牌服装业产品周期来看,产品在不同的阶段竞争的主题有所不同。在导入期,技术和创新意味着机会和高附加值;在成长时期,由于竞争者加入,生产能力成为竞争的主轴,生产力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在成熟时期,产品同质化、价格空间压缩至最低限,渠道便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从品牌服装业市场进一步来看,根据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accenture的研究,

零售业市场的历史结构变迁是由邻里市场到大众市场再到饱和市场的一个过程,其市场经营主体分别为家庭式经营,百货超市和专营店。由于中国现阶段二元对立的社会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品牌服装业在一线城市已经露出饱和的市场端倪,其特征主要有:

  一:新商品推入市场速度明显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迅速。

  二:随着销售实际增长率的下降,市场竞争会更激烈。在这个阶段西方零售市场销售量/平方英尺数下降平均为14%左右。

  三:市场营销支出增加,大型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四:收购兼并现象严重,各大品牌借机整合产品竞争力。

  在这个饱和市场阶段,品牌服装业必须在狭窄的品类中分享规模经济,渠道建设比以往各个时期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现阶段K/A和连锁专卖店做为品牌渠道的两种主要方式,到底国内品牌生产商应该采取哪一种渠道方案呢?

  一般来说分析决策一个渠道系统应该有以下四个步骤来决定

  一:分析目标客户的需要。渠道可以大概提供五种服务产出:A批量大小,B等候时间,C空间便利,D产品品种,E服务支持。在品牌服装业,,由于K/A营业面积较大,市场覆盖面广,在批量大小,空间便利、产品品种上占有明显优势。而连锁专卖店更能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在等候时间与服务支持上的优势明显。

  二:建立渠道目标。什么样的市场细分决定什么样的渠道方案。根据产品的特性与服务对象的差异。在选择渠道上应该有所区别,根据商品学的一般规律,商品一般分为快速消费品与耐用品,消费者对于快速消费品价格的偏好远远高过产品的品质偏好;而耐用消费品一般是维护性产品,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物质形态还有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品牌价值,因此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有差异的。消费者对中低档的品牌服装,类似于购买快速消费品,只要品质无大问题,其要求提供购买便利性和产品的平价性就可以了。大型K/A在此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渠道广泛,产品线较长,价格平价,运营成本较低。而定位于中高档的品牌服装相应更应该选择品牌专业店的形式。由于其品牌面对的是较为狭小的细分市场,要求比较专业的服务,比较特殊的消费体验,且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比较重视,只有通过合理的卖场布置,专业化的售后服务才能体现其独特的品牌文化,而这一切只有品牌专业店才能够提供。

  三:识别主要渠道方案。使用中间机构的何种类型取决于目标市场的服务产出要求和渠道交易成本。品牌生产商必须挑选出能促进其长期利润的渠道类型。在这里我们主产品要做K/A和品牌专业店的对别:品牌专业店因为严格地限制其专卖店只经营本公司产品,是典型的专营性分销。它适用品牌生产商想对其加盟商实行大量的服务水平和对服务售点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品牌生产商亦可以根据其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策略来确定是采用选择性分销或是密集性分销策略,而选择不同类型的K/A。

  四:评价主要渠道方案。我们说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判断选择自己的渠道方案时,笔者认为应该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经济性原则,二是品牌控制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说明品牌服装业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市场终端份额。品牌控制性原则指的是如何能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印迹,占领消费者的心理市场,形成源源不断的潜客户群,提升品牌资产。从经济性原则方面来说,笔者觉得K/A和连锁专卖店主要围绕的根本问题是由自己做终端还是需要中间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收益性比较。在运营过程中,无论是KA还是品牌专业店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按照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三大要素在渠道内的流通,对两种渠道设计做简单的分析。

  (一)项目运营成本,我们为什么现阶段大多数的服装品牌商选择利用中间商,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建立 品牌专卖网络?根据经典的营销学理论,中间商的存在可以使得交易次数增加50%以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渠道商大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渠道商的资金支付方式较为及时,使企业减少了很多风险和资金压力,也促进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虽然说渠道扁平化是一种趋势,但跳过中间商直接去做终端,由制造商一手操办专业店,其需要的前期资本较大,相应的管理费用也很高,资金周转较慢。从管理成本来说,品牌制造商进驻许多大型KA需要缴纳一定进场费、公关费、赞助费…….这个费用与自己支付一定的店务管理成本,究竟谁高谁低,还要具体衡量。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品牌生产商在品牌推广初期可以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先使用专业的渠道商,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之后,也许可以再考虑参股或控股中间商,达到曲线自建渠道的目的。

  (二)供应链成本。一般来说,专业的中间商在区域内产品的仓储、配送、物流等方面有自己较大的优势,货物流通较为顺畅。连锁专卖店必须在自己的市场区域内建立与租赁配送中心。虽然可以把这部分工作转给第三方物流去做,但巨大的费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渠道覆盖面与渠道控制。从区域市场来说,K/A基本上可以控制到国内一二三线城市,乃至县级区域,而连锁专卖店根据自己的产品特征,基本上只是针对国内一线城市。从卖场人流量来说,很多大型的KA由于产品线更丰富,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流;连锁专卖店由于产品更为个性化,吸引更多的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客流。而从渠道控制来说,KA基本上无法对品牌服装的客户资源进行加工与管理,对市场的反应与判断也远远无法与连锁专卖店相比较。

  (四)终端管理与品牌信息。从这方面来说由于大多数KA做为中间商,其对品牌的理解,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营销环境中有关潜在和现行的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参与者的信息管理比起品牌专卖店相差甚远。

  随着中国服装品牌市场发育的逐渐成熟,PB做为一种新型的第三方势力,正加入到渠道大战中,未来的渠道设计与竞争会越发复杂。

  商业模式在推动商业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步中,没有一种模式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中国市场不平衡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很难选择大一统的渠道模式,应该是有主有次的多方式组合,未来市场应该是属于最能适应他的那几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