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品位”价值定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 18:09 经济观察报

  陈劲松/文

  不管你同意与否,“品位”,正成为你的一部分,而且正在控制着你。无论你干什么,吃饭、穿衣、说话、喝茶、走路、坐车、开会、交友,甚至逛街、抽烟、如厕、看电影、读书.....可能这些并不关乎多少钱,却全都关乎“品位”。真要命,“品位”不是物质,如果是具体的物质就好办了,但所有的物质又与她相关。

  “品位”不是纯精神和纯理论,她总是在物质中体现价值。“品位”是什么?有多重要?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一下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玄之又玄的东西?

  一.不是地段,不是用料,不是面积,而是“品位”

  由于职业关系,每到一个新地方总是联络当地的地产经纪去看楼。记得一次在香港看

豪宅,事先告诉当地的专业人士尽可能安排看传统豪宅中有名的或新发售的住宅。我发现传统的豪宅区中凡楼龄超过五年的,无论什么地段、什么用料、多大面积,与同类地区的新楼相比,在价格上始终有着不小的距离。实地观察下来,本人的感觉也是这样,觉得这些老楼不如新楼。不在实用率的高低和房间内的
装修
布局,而在于一个整体的感觉。这个感觉之差,体现在房地产的价格上,可能就是“品位”的价值吧。

  想当年在世联与深圳商报联合举办的一次年度论坛中,潘石屹大讲“黑物质”——一种我们看不见但能感知的物质形态,当然他主要是指网络新经济时代下物质的存在,我倒是觉得“品位”可以成为这样的新物质形态。对这种物质形态的研究与讨论尚在蒙昧状态之中,体现在“风格”、“档次”、“感觉”、“杂碎”、“纯粹”和“时尚”等等。本人一向反对就某一论题进行内部人控制和装神弄鬼,既然“品位”已经这么具有市场价值了,不研究一下找点规律,我们怎么能给人顾问出有“品位”的东西?

  二.“品位”价值的来源:吃饱而且撑了之后

  现在年轻人如果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就会发现中国人当时“品位”不怎么样,可当时那些电影比如《春苗》之类可是比当下任何一部大片轰动。我之所以理解“品位”是吃饱了以后的事,原因是在此之前,“饱”是第一位的,“品”是绝对次要的。当时中国人做梦都是天天大鱼大肉,而讨厌目前最有“品位”的有机蔬菜,要不是那些最没品位的“鱼、肉、蛋、油”全是限量供应,市场价格还不知得多高呢?

  当时最有“品位”的事儿与现在正好相反,这可以引出几个推论:

  1、品位是变化的。

  2、品位的变化有一个关键转折时点:小康时期(也就是吃饱的意思)。

  3、品位价值的多少与物质的稀缺性成正比。

  现在美国总统的爸爸(老布什)在70年代曾出任驻北京办事处的头儿,他自己说当时看到中国人民的生活很兴奋,又环保又和谐又可持续,而且立马买了两辆自行车,带着夫人没事就满街逛。当时中国人不知道这俩是谁,就算知道他俩是未来的总统和夫人,而且还会生另一个总统,肯定对美国人的“品位”没什么好印象。当然让时下的中国人评价则正好相反。由此可以引出:

  4、玩“品位”不能超前环境,有被人当傻子和疯子之嫌。

  如果有人不管环境,硬是坚持“品位”到底,就像老布什夫妇那样,我也不反对,但你的市场价值是负的,赔钱不合算。如果你说南非的原始稀树草原中的高档酒店就是一个反例,那么你应该看一看住在酒店中的是什么人,有多少当地人?

  5、“品位”价值体现在商品的客户追求上。

  潘石屹来深圳就一定要我带他去看“雕塑家园”,应该承认它是一个有品位的建筑,可是与定位的客户和环境不匹配时,就兑现不了“品位”的价值。当时深圳的白领们刚吃饱,还没撑呢。总之:

  6、“品位”的价值来源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

  由此可见这与党的方针是一致的:

  7、中国人逐步品位起来,而且越来越有品位。

  三.“品位”创造:是偶然还是产业?

  我总是觉得时尚界和“品位界”在有意图地制造时尚和品位的神话:这些品位和时尚的创造者本身多么有品位,多么有灵感,多么深沉,多么有创意,多么另类。我觉得这样很不诚实,而且会误导年轻人。

  比如我儿子四岁半,一天从幼儿园回家骄傲地向我展示了一副彩色墨笔画,说实在话,要是平常夸几句也就算了,但那天刚看了著名当代艺术家的画册,我惊喜地发现儿子是艺术天才,发生了遗传基因变异,“品位”直追当红艺术家。如果我因此猛挖掘小儿的品位价值——天才+汗水,而让他专走艺术之路,就违背了品位创造的规律:

  8、有个出奇的“品位”并不出奇,难在“品位”创造价值,这是品位价值创造的“小数定律”。

  9、而品位价值的“小数定律”决不是偶然,而是有与“品位价值链”或者叫产业价值链完全吻合的机遇才会发生。

  比如小儿这幅画虽然无论从色彩、构图等等方面多么与当代艺术价值最高者相类,但我如果拿去拍卖行,恐怕连前台都过不去。什么是产业价值链?就是由艺术学校、老师、画家、评论家、画廊、博物馆、艺术品商店、印刷厂和仿制品地摊所构成得一环又一环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干以上勾当的人要生存吃饭所必须形成的价值体系。

  愤世嫉俗和怀才不遇通通没用,产业与不产生价值的品位无关。当你的独创品位尚未有这样的机遇时,你只能艰难困苦,就像凡高、曹雪芹等人一样。

  当然我这里指的是独创性的品位,比如仔细看了一下我儿子的画,我发现还是能挖掘点潜力,因为和某派画家品位接近,将来搞一点地摊上的伪画倒是可以挣点小钱,就怕到时这个派的品位不时髦了。

  四.“品位”投入的风险规避

  如果你是一个有独特品位的人,或者是一个有独到偏好的商人,心甘情愿相信持续地投入是值得的,你就不必规避什么风险,有没有价值就只有靠天命了。其实有关价值有一条永远成立的规律,就是:

  11、品位价值与风险成正比。

  比如潘石屹“永远不做大多数”,率先搞SOHO就是,搞

长城公社也是,而且居然都成功了,得到的价值当然大。但你也弄一个“公社”试试,最有可能的是风险大。现在问题是:凭什么有人就成功了?这就有风险规避的原理在发生作用:

  12、“品位”成功转化为时尚就要主动制造或投靠产业链。

  换句话说,你得找到“组织”,并找到“媒体”,并得到大家的议论之后,找到“品位”的先试者。

  13、“品位”得以复制才能使“品位”的投入产出最大化,但前提是先试者得到了以“品位”之名带来的升值。

  所以一期、二期,所以建外、尚都,所以批判,所以博客。但大多数商人可能不愿意这么忙乎,这么累,怎么办?我的建议是稳妥地盯住趋势,事实上SOHO也不是我们首创,不过是舶来品。

  最后要说的是:

  14、曾经是某些个人的习惯、偏好或打发时光的消遣,一旦有金钱的介入便成了时尚、艺术和品位。

  (作者为世联顾问董事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