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4日 14:49 《法人》 

  在企业做法务,至少要做到“四面玲珑”,学会跟业务团队沟通、学会跟管理层沟通、学会跟自己的团队沟通、学会跟外部律师沟通,这样你的法务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 文 《法人》见习记者 彭飞

  34岁的马强只有五年的法务经历,却已经分别在一个市值超过三十亿和一个上百亿的企业坐到了法务部第一负责人的位置。

  初次和《法人》记者联络,他会主动在微信里询问:“需要我准备什么吗?”采访前一天,他将自己的履历发过来,还会在邮件正文写上:“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认识,期待明天见面聊。”

  十年职场经历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任何世故,看起来还有些书生气。说话柔缓,丝毫不会给人压迫之感,即使在有些喧噪的咖啡馆里,也没有刻意提高多少声调。采访中途接了一个老板的电话,仍然不乱节奏,不疾不徐。

  9个月前,在马强职场生涯的第十年,他从国美集团法务部第一负责人的位置上离开,来到如今所在的当当网[微博]担任法务部高级总监。

  离开之前,马强在国美期间亲自参与的两个足以撼动集团基业的案子——“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与“国美海航集团合同纠纷案”一审都胜诉了,为他在国美集团的职业经历画上圆满句号。

  “有什么不能坐下来沟通的呢”

  非名校毕业,学历也不夺目,但马强善于沟通。这种本领,让他从国美集团的最基层到部门第一负责人只用了四年时间。

  “在企业做法务,至少要做到‘四面玲珑’,学会跟业务团队沟通、学会跟管理层沟通、学会跟自己的团队沟通、学会跟外部律师沟通,这样你的法务工作绝对得心应手。”马强总结自己五年多的法务经验时说道。

  国美集团经常会有房地产纠纷,客户投诉、上访,情绪难控,马强会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谈判,相互做出妥协让步,化解一系列纷争。

  “我常常觉得自己扮演的是街道维稳办的角色”,不过马强并非为了完成工作才采用这种纡解之道,而是打心里觉得“没必要什么事都诉诸以庭,有什么事不能通过沟通来解决的呢?何必非要暴力对抗、撕扯冲突,甚至流血?”

  来当当网之前,法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龃龉不合,马强就经常跑到业务部门跟他们沟通,“你们有什么需要法务部门做的?有什么新的业务需要法务部提供支持的吗?”

  “有什么不能坐下来沟通的呢,美国和中国不都可以坐下来握手言和吗?”马强觉得,之前的法务团队和业务部门相互拌嘴、相互抱怨,就是因为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

  “法务部常被人诟病是不懂业务的鸡肋,那是因为法务只懂法务不懂商务。”马强还会安排法务部门陪着业务部门走流程,从头跟进,“如果法务能够从头到尾、从前到后,跟着业务部门把整个流程走下来,你会懂他们的。真有不懂的,还可以向他们请教啊。业务部门做好了,老板奖励了,我相信他们也会感激法务部的。我提倡法务要跨部门联动,如果法务只是简单的审合同、做诉讼,那你永远只能是个受诟病的小法务,永远不能有提升。”

  “法务部就是一个业务支持的部门,不是一个运作部门,不属于经营体系。”马强认为,法务部门对自己的定位一定要明确,“你的任务就是支持业务发展,和业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

  “沟通机制一定要有。不仅和业务部门沟通,有时候我也会跟老板沟通,问法务部门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是法务部门的问题,我们会自己承担。”

  尽管来到当当网只有9个月时间,目前法务部和业务部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马强的做法也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可。

  转型者

  两年前,马强和几位伙伴一起创办了中国公司法务联盟,该联盟的微信群友已经接近两千名,会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

  借此平台,马强结识了很多法务圈子里的朋友,对法务圈里的人员流动、转型故事耳濡目染:“华融资产法务部总经理郭卫华,原来是湖北某中院的院长;万达[微博]集团的法务部负责人是从中伦律所出来的。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转型者。”

  马强觉得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应该加强这样的流动,这也是他当初创办公司法务联盟的宗旨:打破法律人之间的隔阂。

  马强自己也是一个“转型者”。在到国美集团做法务之前,他做了五年的执业律师。从基本功的夯实到身心的锻造,在律所的这段历练对他之后做法务的快速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刚做律师的第二年,马强为一个交通肇事的案子跑去河北某地法院开庭。和所有初出茅庐的新人一样,他提前做了大量功课。对庭的是一个50多岁的老律师,庭上念了很多东西,引用了很多法条。但其中两个法条其实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废除了,马强开庭之前已经查询过。老律师说完,马强便回应法官,“不好意思,这两个法条已经废除了。”法官确认属实后,“老律师当时脸上写满了惆怅。”

  “这个场景也给我自己一个教训。毕竟同行,能感受到他的心酸。”这件事也一直警醒着马强: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既然泡在法律这条河里,就要跟上它的流向。

  五年外部律师经验也让马强看到国内律所在对年轻律师培养机制方面的种种缺失。他直言:“中国对法律人缺少必要的职业培训,用田文昌律师的话就是,‘跌跌撞撞进到门里,摸着石头过河。’这是行业内的共同痛点。”

  马强遇到一些受过良好法律教育的海归,履历光鲜,但碰到国内的劳动纠纷就蒙了,“为什么天津的标准和北京的不一样?工资的的计算标准是23天还是21.75天?”

  马强欣赏德国“传帮带”的工匠传统精神,认为律师行业也应该注重法律技能和品质的传承。“律师函、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这些都是知识性的基本功。但除了这些,还有大量非知识性的东西是需要师傅点拨的,如果没人教,就可能走弯路,甚至走偏路。”

  “比业务,就是比团队”

  国美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众多,体量庞大,马强已经适应,但来到当当网之后他“丝毫没有觉得更轻松一点”。“在国美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棘手难缠的问题,但一般都是固定类型的,工作节奏相对也慢一点。互联网电商发展的得节奏太快了,知识更新也快,冷不丁就出了一些新东西,你要迅速更新。”

  9月1日新《广告法》施行前夕,众多电商平台焦头烂额。此次的广告法修改幅度非常之大,其中最让电商网站头疼的问题是如何过滤掉之前广泛散落在各个页面里的“极限用语”。

  这是一项巨大而琐碎的工作。新《广告法》第九条对禁止使用的极限用语的规定还不够具体,需要参照各地监管机构的细则。当当网的法务部只有八个人,每人每天平均要审六七十份的合同,工作量已经很饱和了,马强还是带领法务团队主动挑起了大梁。

  “电商平台面对的是全国的市场,各地的监管口径大小不一。所以我们就把所有的文件找出来研究,先把各地对极限用语的界定范围确定下来。然后再跟业务部门开会讨论,在全网平台上,针对海量的夸张用语,一条条的过滤,一遍遍的审查,扫了五六遍。”

  因为在这次“救火行动”中的表现,法务部前不久刚刚拿到了公司的最高荣誉——“总裁认同奖”。

  “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特别大,法务部门也一样,很多时候导致人才流失的因素并非是薪酬。”马强在他所带的法务部门里特别重视团队氛围的培养,“我平时喜欢读书,有好的东西我会分享给他们。工作之余,我们也会一起活动。有研讨会议、行业活动,也会给团队成员参与的机会。他有所收获,即使将来不在一起工作了,还是会感激你的。现在我们法务部门一有活,大家会抢着干。”

  当初之所以从律所转行,除了家人希望他能更稳定一些,还有另一个原因。他厌倦律师的单打独斗,“像一只独立觅食的狼”,希望能在公司找到更多团队氛围。

  “团队的氛围越好,团队的合力就越强。”马强最近正在看的《人在律途》一书里有句话,“比业务,就是比团队”,他深以为然。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