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5日 18:59 《法人》 

  频发的民企腐败案例,令整个民营经济看到了腐败现状的严重性。以阿里、百度[微博]、华为、万达[微博]为首的民企反腐事件,在带给民营经济反腐警示的同时,也带来对民企反腐路线和机制的思考

  ◎ 文 《法人》记者 吕斌

  在刚刚过去的七月,有两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民企相继通报了内部员工腐败事件,他们分别是腾讯和万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民营经济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角色,民企的腐败现状正日益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龃龉之一。近年来,以阿里巴巴[微博]、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民营公司,不断爆出内部腐败事件,给无数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反腐败绝不仅仅是政府和国企的事,也是每一家民营企业的事。与多数国企不同,民企往往在反腐制度安排上并不完善,一些家族企业在管理和规范上随意性很大,易留腐败滋生空间。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有一句感言:“没有什么能阻挡华为,除了内部腐败!”恐怕说出了许多民企创始人的心里话。

  目前一些大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以互联网BAT为代表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市值动辄数千亿,如果不能在制度、管理和追责等层面建立完善的监督和遏制腐败的机制,对于企业经营和收益的影响可想而知。

  制度往往晚于现状。作为经济配角起家的民营经济,也就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相对国企的纪检、审计等机制,民企几乎没有什么反腐的制度。在惯常的观点中,民企都是私人的,钱都是自家的,民企老板对于企业决策、管理又往往具有主导权,没什么腐败可反。

  但一些颇具规模的民企,情况并非如此。资本的多元化导致所有权分散,而经营权与所有权并不匹配,职业经理人制度也越来越被认可。加之一些新兴行业的快速崛起,此前无迹可寻的制度漏洞,在一些民企中暴露无遗。

  做电商的阿里巴巴,其店小二制度便是典型案例。随着淘宝交易量的暴增,小二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一帮平均年纪只有27岁的年轻人,掌握着数百万商家的推广、营销等生杀大权,又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约束,腐败在所难免。

  能上平台首页或者推广链接的当然只能是少数商家,供需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寻租空间的出现,包括阿里巴巴自己,也是在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阿里旗下淘宝和聚划算的多位员工因此被追究刑责。

  阿里巴巴其实是幸运的,在于其从事的行业比较容易出现腐败问题,所以阿里可以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并试图解决问题。阿里的廉政部门在民企中相当强大,正得益于此。

  尽管目前绝大多数规模型民企都设立了法务、合规等部门,但在相当范围内,法务部门的权限往往集中于外围,承担谈判、合同制度、纠纷解决等,对内的合规也多在业务流程上,并无明确的反腐职能和权限。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内部地位并不高的法务部门想去审计或者监督一位或数位部门负责人甚至企业副总、老总级别的高管,几乎不可能。

  当下,一些民企已经开始参考国企的相关制度,如干部轮岗制、设立廉政部、定期审计等,但这些照搬的制度,能否在民企反腐中起到中坚作用,尚有待观察。但可喜的是,从现有案例来看,民企的反腐意愿远高于国企。只是在机制上不成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民企反腐也应是一项系统工程,除自身反腐机制的建立和常态化之外,政府层面可有限介入,但不可直接干预民企管理和经营。监管的有理、有节、有度,加之民企自身强烈的反腐意愿,或许,民企的反腐效果会远远好于国企。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