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染指金融的新模式
文|本刊记者 何正祥
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商业模式)都在准备或实践着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因此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当然其中也包括供应链金融。
中国供应链金融脱胎于贸易融资,最早由原深圳发展银行于2003年正式提出。到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入平台化的3.0版本,它不再以银行为主导、摒弃传统的核心巨头企业概念,而是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每一个企业和客户作为中心、专注中小企业自身交易过程监控的平台化模式。
供应链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并将过去围绕核心大企业的“1+N”模式,拓展为“N+1+N”模式。两边的“N”分别代表供应链上下游各个主体,中间的“1”即为综合性服务平台,其实质是让供应链上的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商务活动,使之更方便快捷的对接到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对于线上融资而言,风险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将融资平台这个“1”与网上交易、物流等有机结合,可以通过积累用户数据,增强金融风控能力。
传统电子商务仅通过压缩供应链环节实现交易成本的节约,而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四流合一”使得平台的盈利方式从撮合交易扩展到提供物流、融资等更深层次服务,通过提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效率实现了增量的收益。
P2P+供应链
“在可以看得见的金融创新服务中,目前基于核心主导产业而进行的供应链金融是风险相对可控、盈利相对可持续的确定性商业模式。”国海证券分析师孔令峰对《英才》记者表示。
对于P2P平台来说,如何获取源源不断的、没有规模天花板限制的优质资产是其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2014年以来,已经构建支付场景并且形成可控闭环的大型供应链体系等成为P2P平台积极拥抱的优质资产之一。P2P也从理论逻辑上解决了产业互联网提供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数量已超过50家。
以产带融 海尔海融易
海尔集团此前已布局了小贷、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诸多金融领域,2014年12月又上线海融易,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
海尔集团产业链主要以家电为核心,涉及供应商客户数量5000余家,下游约有3万家活跃的线下经销商网络,均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海尔集团凭借其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通过独有的大数据分析,可实现从项目源头到项目渠道再到项目实施的360度动态管控;充分掌握了链条上所有参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库存等信息。并通过合理制定金融服务方案,能够有效控制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授信风险和下游经销商提货权质押授信风险。
以保理融资为例,上游供应商将货物销售给海尔集团,海尔确认企业对其的应收账款。通过海融易,企业可将自己对海尔的债权转让给平台上的投资人从而及时获得资金回流,该笔应收账款到期时则由海尔兑付。
综合来看,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对低的进入门槛,使得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产业界跨界金融的火爆新模式。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