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彤,本刊特约评论员
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第一个向美国证监会[微博]提交招股说明书的中国团购股,不是美团也不是大众点评,而是“好久不见”的窝窝团[微博]。
2015年1月9日,窝窝团向美国SEC提交了招股文件,计划于2月25日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然而就在临近上市前夕,却突然宣布“搁浅”,正当大家纷纷猜测窝窝团上市将以失败告终的时候,3月4日,窝窝团再次更新了招股文件,其中规定窝窝团须在2015年3月31日前完成IPO。
即使这样,窝窝团的上市也略显奇葩,窝窝团计划发行600万股美国存托股,发行价为每股9~11美元,最高融资额约为6500万美元。但创始人徐茂栋之前所投入的钱比融资的金额还要多,近乎是花钱买了个IPO。
烧钱成瘾,只为上市
窝窝团的上市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2011年,成立不满周年的窝窝团就已经“抢跑”过一次,赴美IPO的消息炒得风生水起,却以失败告终。而今美团、大众点评刚刚完成一轮私募,还未披露上市的时间表,没想到窝窝团又一次“抢跑”。
窝窝团的创始人徐茂栋,算得上是创业的老兵。徐茂栋20岁出头创业做超市,早早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其后进入手机广告行业,所创公司被分众传媒[微博]并购,赚到第二桶金;2008年创立的百分通联,卖给了澳洲电讯,又让他成功套现10亿元。2010年3月,43岁的徐茂栋拎着三桶金,创立了窝窝团,杀入炙手可热的团购领域。
徐茂栋心高气壮不差钱,一开始窝窝团不断以高薪挖角,有时甚至是集体一锅端。2011年5月,拉手网[微博]华东大区200多名员工跳槽到窝窝团,不久又传出美团网[微博]上海、合肥等地的100多名精英骨干加入窝窝团。徐茂栋在2010年底,先后接触了超过300家区域团购网站,并购了其中20多家。旋风式的并购、挖角,窝窝团从80人迅速膨胀到5500人,从数千家团购网站中脱颖而出。
2011年5月,窝窝团还仅以3126万元收入排行团购市场第八,但时隔一个月,易观国际[微博]就在《中国团购市场趋势研究报道2011》表示,窝窝团在北上广等城市品牌知名度远超过竞争对手,从而成为国内实力第一的团购网站。
2011年4月,团购网站中的佼佼者大众点评网[微博]和拉手网先后获得1亿和1.1亿美元投资。窝窝团也不甘示弱,高调宣布,获得鼎晖、天佑、清科等多家机构“团购业内单笔最大融资额两亿美元”。当时业内颇多质疑:在这些投资机构中,唯有鼎晖投资和清科创投是比较有名的机构,而后者主要做投资咨询业务,基金的数额很小,其他机构更是难以拿出1亿美元投给窝窝团。
不过后来招股书一出,便发现窝窝团夸大了当年的融资金额:2011年的A轮融资只拿到5500万美元,而不是两亿美元,被夸大了近4倍,IPO也随之成为泡影。
私募圈到的钱少,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当时窝窝团巨大的摊子,而上市又远水不解近渴,徐茂栋虽有“三桶金”也经不起每月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地烧。窝窝团的神话,来得快去得也快。
2011年8月左右,窝窝团开始以“优化”、“末位淘汰”的名义大规模裁员。
大逃杀后,转型谋生
2012年,经过“千团大战”的洗礼,窝窝团从团购的红海中撤出,改名为窝窝商城,开始转型做O2O“生活服务平台”。从商户入手,邀请饭店、理发店、洗车店等生活服务商在窝窝商城中开设专卖店,再把线下门店延伸到网络上,将店内的服务,包括团购、卡券、限时售卖、特色菜等在网店中直销或促销,让商家可以自主定价、自主销售。与之前相比,商家拥有自主权,自行定价、自主发布优惠等信息,无需走团购网站这一环节。
在新的生活服务平台上,商户兜售自家的服务,网站收取的费用本质上是广告费,转型后的窝窝商城实际上是类天猫[微博]的电商平台模式。这样的转型在用户端可能感觉并无多大差别,只是面对商家的模式完全改变。这样的形式,实际上与大众点评、美团现在所做的事相差无几。
2012年在转型的同时,窝窝团又进行了B轮融资。当时徐茂栋透露B轮融到5000万美元,但跟同一时期的美团融资3亿美元、大众点评获4亿美元再加上腾讯的流量入口相比,已是小巫见大巫。值得注意的是,这笔新注入的资本基本上全部来自于公司原股东团队,创始人徐茂荣自己就占到50%以上,俨然一副“为自己代言”的模样。
然而更让窝窝团“打脸”的是,在今年的招股书中披露,B轮事实上只融到1250万美元,窝窝团当年对外宣布又夸大了近4倍,每股均价0.41美元,而A轮融资每股均价是0.97美元,不升反降。由于公司估值下跌,窝窝团只得在B轮融资的同时,白送A轮投资者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使他们每股的成本降至0.41美元。
即使有着一系列的改革、转型,窝窝团在2012年后已经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比起美团这样媒体和资本的宠儿,窝窝团的身影显得格外“被嫌弃”。从市场份额来看,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微博]糯米分别以55%、22%、12%的市场份额稳居团购市场前三名,窝窝团则约为3%,远远被甩在身后。
团购市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本就所剩无几,行业利润也低得不到5%。再加上后期昔日竞争对手纷纷找到了靠山,2014年初糯米从人人网投奔百度,2014年10月拉手卖给宏图三胞,满座也已经卖给苏宁。而美团、大众点评早已脱离单纯团购的范围,将目光瞄向了市场空间更大的O2O领域。徐茂栋却表示,不找靠山、不会卖身、保持独立发展,因为“窝窝团的资金压力不大”。
亏本买卖,坚持上市
事实上,这些年来闷声谋求转型的窝窝团,日子也并没有好过。
转型后的窝窝团收入模式主要来自三方面:平台使用费、竞价排名等增值服务,以及交易分账,收入形式比从前更丰富。2012年Q1,平台广告收入仅占营收的1%;2014年Q3,广告收入已占到营收的40%。
近三年来,窝窝团营收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在2014年出现下滑。2013年前三季营收2800万美元,2014年为2100万美元,同比下滑25.3%。营收下滑,净亏损却增加了,2013年前三季度净亏损2100万美元,201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3200万美元,亏损额同比增加53.8%。
交易额增长缓慢,佣金收入自然也增长乏力。2014年前三季同比增幅仅为5.4%;佣金率从6.2%大幅降至3.8%;佣金收入下降35.9%,窝窝团佣金收入维持现状都成问题。
同时,平台广告虽然成为重要的收入部分,但从实际收入上来看也不乐观。2014年前三季收入同比增长9%;相应市场费用与广告收入的比值从30%增至47.8%。如果能够上市圈钱,窝窝团购买流量的支出必然大幅增加,广告收入当然会上一个新台阶。但这种增长并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值得期待。窝窝团将销售费用从市场费用中拆分出来与行政费用合并成“销售及行政费用”。拆分后的“市场费用”用于线上流量购买,主要投向百度、好123及360;而数千线下销售人员的成本则包括在“销售及行政费用”之中。
2014年前三季度市场费用占营收的42%,销售及行政费用占营收的187%,合计为营收的229%。假如行政费用是营收的29%,则驱动营收增长的市场费用加销售费用合计为营收的两倍。好比一个卖5元的肉夹馍,不算肉、面、房租、水电及人力成本,仅促销就花掉10元钱。由此可见,窝窝团这点业绩也是“买”来的。
在这样的业绩、这样的行业环境下,窝窝团却还是要谋求上市,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其坎坷程度应该不难想象。
首先其行业地位较低,窝窝团交易规模增长缓慢。招股文件披露,2012年窝窝团总交易额约25亿元,2013年27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22亿元。而2013年、2014年,美团交易额分别为160亿元和460亿元。由于团购网站已所剩无几,窝窝团交易额仍能保住前5的位置,但与美团、大众点评、糯米构成的第一阵营差距过大,翻盘的希望十分渺茫。投资人即使还看好中国团购概念,也应该会偏向于美团、大众点评这样的行业龙头。
回顾窝窝团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一直热衷于资本运作,每一次登上新闻几乎都与资本运作有关。而这次窝窝团为了上市更是不惜“流血相搏”。
窝窝团的招股书中只说ADS的定价区间是9美元至11美元,没有说每份ADS代表多少股;只说最多融资金额在4000万~6500万美元,却没有为融资金额设定下限,还用一个表格列出完成25%、50%、75%、100%等情况下的募集金额及用途。这一切的措辞,明摆着是为上市而上市,而且是来碰运气的。同时,2015年1月28日,徐茂栋为公司提供了6390万美元免息贷款,这笔债权将在IPO时转为1.15亿普通股。
融资有上限无下限,上市时老板不套现反而投钱,而且投的钱很有可能比IPO募集的还多。为上市保驾护航做到极致,如此种种,即使窝窝团上市成功,也几乎是“买了个IPO”。
点评:
团购转型的第三条路
■文/宗 宁,新徽商联盟品牌公关顾问
我一直认为团购模式是没有未来的,去年团购鼻祖,美国Groupon,也在开始转型电商。O2O这个词当年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区分以本地生活服务的团购和淘宝聚划算那样的实物团购。其核心命门就只有一点:毛利。本来一般的毛利被团购削去几折后再提成一折,直接导致了合作商家利润大幅下滑,继而导致服务下滑,最终损失的不但是利润,还有自己的品牌和定价。
而O2O的天然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导致了其品控质量总是不够满意的。美团陷入这个规模泥潭中无法自拔,扩大扩大再扩大,盘子越大,管理成本越高,毛利没有起色,如果继续强行扩张只会丧失未来。这和大众点评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大众点评我认为是一家媒体公司,团购只是其变现的手段,类似媒体特权。所以,现在大众点评的日子好过一点,而美团则因为剽悍,所以也雄霸一方。其他团购基本都已经花果飘零了,不过谁都没想到当年高举高打收购地方团购的野路子窝窝团,可以走到今天申请上市的阶段。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还是很容易说清楚的。目前看来O2O唯一的机会,在于平台的建立,我之前服务的国内某二维码服务公司,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一直高盈利。他们的做法和今天的窝窝团很相似,他们做的就是二维码验证平台,通过发码服务赚钱,你使用的包括加油票、电影票、麦当劳[微博]套餐等二维码凭证多半都是他们家的产品。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不靠让商家打折来获得收入,而是仅仅提供平台服务,让商家可以自己完成数字化营销,换句话说,就是让商家用他们的平台做团购这样的营销。这个逻辑是我目前认为O2O最有可能成功的逻辑,而窝窝团的转型也正是如此。
2012年,窝窝团推出商城模式,显示出其转型决心,团购如今只是其中一个子频道。
如今的窝窝团与团购的关系,有点类似阿里与京东。阿里是以商品为中心聚合商户和用户的平台,简而言之就是“开放平台,招商引资”。商家与用户在平台上自己“连接”,阿里只要做好平台的服务就好。而团购本质上看是把商家的服务采购到团购平台,平台再销售给用户。这与京东的全流程自建模式有些相似。京东把采购、仓储、物流、配送全都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做的好处是消费者在这里享有保证,但却给自身带来极大负担,其表现就是财报被拖累,而阿里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心,相反阿里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相当亮眼。
也正是如此,全流程自建模式的京东和以团购为基因的美团都还在烧钱,而阿里则实现了赢利。
团购网站最大的问题就是管得太多,不但管产品标准化,还要提供流量和客户,在没有高毛利的支持下,这种模式必然是泥潭。如果把模式变轻,只帮助商家提供标准化服务和传播渠道,让商家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微博、微信、人人、QQ等途径进行宣传和促销,无疑会让自己好过很多,可复制性更强,运营成本也更低,平台服务收费的最大好处就是随着用户的增加,平台的成本会显著降低。团购模式则显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效益和规模是同比增加的。
窝窝团目前走平台化之路,虽然还没有做到盈利,但平台模式一旦搭建成功,其后续市场复制效应会逐渐显现。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看,窝窝团的平台使用费收入在逐年增长,亏损额在逐渐收窄。
再看美团和大众点评,大众点评的媒体属性很强,美团则不断地寻找增长点,有点小米手机[微博]的意思,必须不断地开拓领域和疆土,才能保证不断地增长,但稍有决策失误,则有可能吞噬掉主业的毛利。
这三个模式几乎代表目前中国团购模式转型的三个方向,不过窝窝团的模式更轻。从这个角度讲,窝窝团的模式还是较为清晰的,如果上市成功,就真的是团购转型的样板了。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