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声东击西

2015年04月08日 16:31  《商界评论》杂志  收藏本文     

  文/李彤 本刊特约评论员

  2013年10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2国财长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亚投行是一个政府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注册资本为1000亿美元(世界银行[微博]为2783.77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为1624.9亿美元、欧洲投资银行为2432.84亿美元、非洲开发银行为1002亿美元、泛美开发银行为1168.8亿美元)。

  美国和日本说:“有世行、IMF[微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和亚行,何必还要成立亚投行”。但美国从来不会说美国人垄断世行行长,日本也不会说日本人垄断亚行行长。2013年3月,亚行行长出缺,中国和印度心生希望,但日本在第一时间宣布由中尾武彦接任。不是说哪国人当行长有多重要,而是行长任免反映了世行、亚行是谁的“一亩三分地”。

  中国主导亚投行并非意气用事。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的不堪重负迫使中国制造业向外迁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情况。对中国来说,东南亚是理想的承接地,但那里的基础设施薄弱而且缺乏资金。亚投行的成立将为中国企业铺路,先帮助基建公司拿下项目,进而为制造业投资创造条件。而且,中国不会像世行、亚行那样要求这些国家政府治理透明、财政紧缩、提高信用评级。

  国家间经济组织的变迁和发展总是折射出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与此同时,英、法、德、意、荷、比、卢等国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盟约生效。1999年1月1日,欧元在11个盟国内正式发行。苏联解体意味着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争霸”转化为“一极多强”。欧洲诸强知道与美国相比自己不够强,他们没有浪费一秒去纠结几百年积下的世仇,而是团结起来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一极。

  转眼间,苏联解体已经快24年了,亚洲诸强仍是一盘散沙。中、日、韩、印谁也不服谁,亚元至今仍停留在构想层面。不是亚洲人比欧洲人狭隘,而是他们经历得还不够多。但如今的亚洲人吸取了教训,变得空前团结,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先后宣布加盟。印度于2014年10月宣布成为亚投行第二大股东,约占19%股权(中国占42%)。

  亚投行按“先域内、后域外”的原则扩张。日、韩一直不买账,在吸收大洋洲的新西兰后,2015年获得重大进展。2015年3月12日,英国申请加入,法、德、意随后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声东击西,突破了美、日的封锁。同时也令人看到,西方国家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美国的忠实追随者英国也迈出这一步,实在令人吃惊。

  一直以来,美国对“亚投行能否达到高标准”表示担忧,英、法、德、意的加入有助于提高亚投行管理水平的信用等级。

  2013年中国刚提出计划设立亚投行时,美国就开始劝说盟友抵制这个新机构,理由是:在清廉政府和环境标准方面,由北京主导的亚投行可能会执行不如世界银行严谨的放贷标准。

  英国带头申请加盟亚投行,在海外引导起的震动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马上发出警告称:中国设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争风头的机构,并吸引美国长期盟友的支持,美国的国际可信度和影响力将受到威胁。乐观者则认为:美国在这场比赛中虽然输掉了一局,但欧洲人的加入很可能推动该行转向更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要影响亚投行就应该在帐篷里面而不是在帐篷外面。还有些不靠谱的言论,诸如英国的申请会被拒绝、中国小孩子都知道八国联军……

  与美国人的高谈阔论相比,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则务实得多,现在还来得急获得亚投行的创始国身份,申请还是不申请?

  最新消息,韩国财长将在月底前决定是否加入。分析人士认为韩国提出申请只是时间问题。此前已经宣布因担忧亚投行管理水平决定不加入的澳大利亚表示:问题已有所改进,正在重新考虑。至此紧跟美国反对亚投行的亚洲经济大国只剩下日本了。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宏观经济深度评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三周内超万名公务员上网投简历欲跳槽
  • 体育中国飞人刘翔宣布退役 高清特刊 视频
  • 娱乐成龙:我以前犯的罪可以判无期徒刑了
  • 财经昌樟高速路7公里收10元 收费单位:被误解
  • 科技专车评测之Uber:管理松散 毫无品质
  • 博客不养父母却捐七成月薪不值得提倡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对性又爱又惧:开发软件共享资源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金岩石:经济新常态 亚洲新时代
  • 叶檀:嗜血牛市 制度改进必须跟上
  • 易宪容:散户是这波股市上涨的动力
  • 陶冬:非常规货币政策成就股市繁荣
  • 马跃成:新政下一个开发商的逻辑
  • 徐斌:小心中国重蹈美国次贷悲剧
  • 朱大鸣:房价暴涨 楼市畸形的惊人
  • 李大霄:风险大幅出现的5个迹象
  • 杨德龙:赚钱效应吸引资金加速入场
  • 叶檀:存款保险有利于三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