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变脸乱象丛生:消费者整形失败维权困难

2015年04月08日 15:51  《商界》杂志  收藏本文     

  ——你不知道的整形业

  文/张思施 肖庆华

  当你阖家团圆之际,正有十万中国小伙伴奔赴韩国度过他(她)们的“整容小长假”,而且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同样的产品在一家医院被列为违禁品,在另一家却被称为先进技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韩国专家,可以同时为国内多家整容医院站台;在韩国一台韩国人仅需10万元的手术,中国人需花费17万元,却仍有人趋之若鹜……

  从中国到韩国,整形业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各路人马绞杀其中,乱象丛生。2013年12月6日,山西女孩靳魏坤通过一档名为《许愿清单2》的整容类真人秀节目,赴韩国JW整形医院进行了12项面部整形手术。2014年底,靳魏坤在北京召开记者会,拿出一张在国内医院拍摄的CT,上面清楚显示,靳魏坤的鼻子和下巴都是歪的。随后,涉事的韩国JW整形外科医院却在一份声明中表态:“靳魏坤的手术很成功,不存在问题,没有进行修复的必要性。”

  ——消费者整形失败,维权困难,只是这条中韩整形链所滋生乱象的冰山一角。从商业角度观察,这个行业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生态?其产业链上又有着哪些玩家?混乱市场最终能否被自律和规则有效净化?

  正规军和游击队

  如果按整形手术总量统计,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2011年曾公布一组数据,美国以311万人次高居榜首,中国则以每年105万人次位居第三,力压同为亚洲整形热国的日本和韩国。来自业内的另一份报告则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整形手术的总人数将超过743万人次,到2018年可超过1110万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整形美容超级大国。

  市场的确很大。自2013年起,中国内地每年赴韩整容的人数就已超过十万人。过去整形的一般是“需要修复的人”,而现在,“10个整形的人有9个都是纯粹为了美的普通人”。业内人士甚至告诉记者,整形美容消费已经成为中国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3C之后的另一大消费热点。

  各式整形机构的数量因此飞速增长。仅2014年一年,全国的整形机构数量就增长了50%。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整形机构的经营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公立医院的整形科。记者以患者身份去到重庆急救中心整形科,进入医院后,记者并没有经历一般就医时挂号、收费、取药的流程,而是被一名刘医生接待。记者疑问为什么没有挂号候诊的流程,刘医生回答:“我们是外包的团队,不用按照医院的门诊出诊的规定挂号候诊。”

  “外包团队的资质由谁审核?”刘医生解释道:“我们的医生都是急救中心的外科医生,急救中心也会为手术风险负责。”

  这种依靠公立医院口碑和医疗资源的经营方式在业内非常普遍。以重庆这家急救中心整形科为例,整形科的医生大多都曾是急救科的外科医生,因为看好整形行业丰厚利润,辞职后经营私人诊所。但资金不多,只能做熟人生意,于是又回头与老东家合作,开设了整形科。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医院往往财政独立,医生的收入来自手术出台费用,医院会向医生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用以提供场所、器材和设备,也负责审核医生资质。

  第二种则是民营医院,在记者调查中发现,相比公立医院,这类医院推广很高调,最爱用的就是打出韩国元素牌,比如“ XX整形,来自韩国”、“XX韩式整形连锁”、“XX整形医院,携手韩国明星御用整形专家”。

  而在这些花样繁多的韩国牌中,韩国整形名医金孝宪的出场频率特别高。青岛诺德医学美容、长沙美莱整形美容、杭州时光医疗美容医院等近10家整形医院都推出“金医生坐诊”的广告——金医生忙得过来吗?

  为此记者以患者身份咨询了重庆天妃整形美容医院,得到的回复是,“金医生只在月初或者月末来坐诊,需要预约,金医生主刀的手术费也比中国医生高。”

  这并不能完全打消记者的疑惑。不过,以上两种都还属于相对上得了台面的正规整形机构。潜伏在台面下的,还有一些美容院。

  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一般的美容院除了向顾客提供皮肤护理等生活美容服务项目,绝对不能开展任何医疗美容项目。但一些美容院打擦边球,硬生生地在医疗美容上插了一脚。一是自己悄悄做,低价格低成本,三无产品居多;二是联合外地的营销机构,到北京上海甚至韩国,再请所谓的国外专家来主刀;三是推荐到整形美容医院,拿高额提成,最高能拿到50%的提成。

  纱带之下的秘密

  高收费并不意味着高品质。

  “现在比较成熟的玻尿酸,正规医院打一针三五千元,但一些美容院却只要一千多元,连成本都不够。谁来保证真假?”

  不仅是打玻尿酸,以祛眼袋为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家整形医院号称超声波祛眼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价格高达5800元;另一家医院则重在宣传无痛技术,红外线搞定眼袋,价格3100元。而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管是红外线还是激光,或者其他名目的祛眼袋,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内切祛眼袋。”

  那么这种内切祛眼袋手术实际需要多少钱呢?仅1500元。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为采用进口仪器、红外光溶解脂肪的“洋技术”,价格就此翻番。

  再以隆鼻为例。记者暗访中,某医院医生极力向记者推荐一个名叫“爱贝芙”的隆鼻项目,可以不用开刀,用注射改变鼻子形状。但当记者来到另一家整形医院,提出想咨询“爱贝芙”时,却被告知:“爱贝芙我们是不做的,我院作为三甲整形专科医院,必须要选择在临床运用广泛,得到安全认证的产品。”

  记者又咨询了一家直营公立医院的整形科,得到的说法则是,“我们是爱贝芙定点注射单位,爱贝芙在我们科室已经注射了8~9年,至今没有出现过问题。”

  “那爱贝芙到底有没有安全认证呢?”

  “有的,我院产品都是拿到国家药监局认证后才能使用。”

  随后,记者在百度[微博]上搜索,得到的答案是:“爱贝芙于1996年获得欧盟CE认证,在国外已达30多万人接受注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注册。”

  ——仅仅是爱贝芙一个项目,各个医院之间就说法不一。放大到整个行业来看,归根结底,在价格标准乃至产品标准上,业内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比如目前市场上非常火爆的美白针、童颜针、蛋白线注射针剂,实际上都是没有得到国家药品审批的产品。

  由此可见,一边是急剧增长的市场,一边是信息的极度不透明,催生了整形行业的暴利和高风险。

  炒作新概念新技术是常见手段。比如一些医院会细分类别,重复收费。以外切祛眼袋为例,可以分解成祛眼袋和眼皮提升2个项目,让顾客花双倍的钱只做了一个手术。

  而价格至今仍是自由定价状态,只要有人埋单就行。不同城市,整形项目的定价也相差甚远。北京割双眼皮的价格可能是合肥的五六倍。

  至于打韩国专家牌,更是不少整形医院的法宝。前文所述韩国整形名医金孝宪正是如此。

  事实上,真正的专家很难得。正规的整形医院需有卫生许可证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刀者则需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并且具备6年以上的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消费者只需要去当地卫生部门,查一查这些韩国医生有没有备案,便知真假。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就曾曝光过冒充韩国整形名医的乱象,指出在北京,众多所谓的韩国整容专家多为“游医”,在央视记者调查的8家医院推荐的14名韩国医生中,注册并取得行医许可证的,只有1人,其余13人均为无行医执照。

  也因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整形医院“不说韩国医生直接主刀了,改成请韩国专家来做技术交流和指导。”

  赴韩整容大军

  那么,赴韩整容是否更靠谱呢?

  来看看应运而生的赴韩整容中介。这些中介提供的服务都大同小异,包括手术咨询、翻译、联系医院等。微博上输入“韩国整形中介”,相关用户就有500万个。

  这些中介常在社交媒体上做推广,比如在微博上刊登成功案例或广告来吸引消费者。也有一些暗箱操作手法,比如2013年,29岁的重庆女孩闵阙凡赴韩旅游,行程中旅行团安排了一系列整形外科咨询体验,最后小闵取消了行程接受了整形,手术结果却非常不理想,小闵几乎毁容。

  调查过程中,记者在微博上发现一家声称可以提供赴韩整容维权、砍价的“韩国整形交流群”,于是申请加入该QQ群。入群条件是必须加群主QQ验证通过验证,没想到记者与群主互相加了好友后,群主并没有直接邀请记者进入QQ群,而是向记者推荐起了赴韩整容的项目。

  随后,记者在百度上搜索该群主昵称,发现该群主长期混迹各大论坛,发布“赴韩整容中介”广告。据群主介绍,他所在的机构是跨国的整形中介,而他只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如果交易达成,他就会把顾客交给在韩国的同事。

  在交流过程中,群主还告诉记者,他们不负责选医院,记者需要自己选好医院,只要由中介带到医院,他们都可以从医院那里拿到提成,绝对“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服务、保障在韩国出行。”而这里的服务,指的是车接车送、术后护理、购物陪同。术后如果有问题,还负责纠纷解决。记者询问该中介机构的名字,群主却避而不谈,声称可以给记者看营业执照,但要记者到了韩国才可以。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样的中介数量庞大。他们向消费者介绍韩国的医院,然后在手术费用里提取10%~50%左右的提成。

  相对的,这种中介的手术项目报价比在中国医院做高出很多,甚至比韩国整形医院官网上的报价还高出10%~40%左右。

  假设韩国人手术100元,中国人会比韩国人贵20元。如果找了中介,医院还要给中介提成。所以最后手术费用就是:120元+中介的提成费用=170元。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做10万元的手术,最终价格会是17万元。

  记者执意要求群主说出他工作的中介公司名字,群主最后回复道:“你可以去找其他中介,不相信我们的顾客我们也不会接待。”

  此后,记者又向正在发展韩国业务的整形O2O平台美尔贝项目负责人周波求证,周波的回答是:“没听说过韩方会给中国中介办理执照。”

  如果真如周波所说,中介无法获得合法的身份,那为什么韩国医院愿意与之合作呢?周波告诉记者:“韩国大型医院里都会专门配备会中文的员工、中国版的网站,商谈的时候都会有专门的中文翻译,根本不需要中介介入。”

  换句话说,愿意与中国中介合作的韩国医院,其资质也许并没有中介说的那样靠谱。

  互联网突围

  可以说,医生资质不明朗,产品监管不明确,中韩两国行业间的信息不对等,都是整形行业急需解决的痛点。如何解决痛点?互联网思维倒是给整形行业带来一些启示。

  记者调查发现,在整形行业,有几家公司亮出O2O平台概念,试图改造整形业。现阶段这些平台有两种模式,一种混搭天猫[微博]和团购模式,消费者通过平台选择手术项目,并支付订金,确定消费后向医院交付尾款,平台根据消费项目向消费者收取佣金;另一种则是社区模式,消费者通过其他人的分享和推荐选择医院,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以现在很火的整形O2O平台美尔贝为例。许多整形医院近50%的收入都投在了推广上,所以收费居高不下,而互联网为其提供了一个更为经济的推广方案。美尔贝的模式是,整形医院只要向平台缴纳保证金,就可以和平台以团购方式合作,推出团购价。对消费者来说价格适中,医院则依靠平台增加了营销,平台向消费者收取佣金,是三方的共赢。

  但这也只是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更大的问题还是来自缺乏监管,记者在主打社交模式的新氧整形网上,发现一则声讨韩国FACELINE整形外科医院的帖子,发帖人是一名叫宓圆圆的用户,声称赴韩整容失败,至今维权无进展。这篇帖子原始帖已经被删除,新氧整形网给出的删帖原因是:“内容已超出一般帖子的范围,涉及一定的法律范畴。需要对帖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核实后才可以发布。”

  不难发现,不管是美尔贝还是新氧,毕竟只是中间平台,没有权利审核医院资质,“无法为整容的风险负全责”,所以整个交易过程依然缺乏监管。

  当然,这些平台也在尝试搭建监管环节。美尔贝就组建了专门的地推团队,对每一家合作的医院进行审核。从经营层面上讲,这一方法并不容易被复制,一是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并没有针对整形医院的考核评级,所以游戏规则是美尔贝在制定,而其他平台可能运用的就是另一套规则了。

  总而言之,整容行业最后的消费环节还是需要在线下实施。包括此前提到的药品监管、医生资质审核、行业标准等问题,都需要从行业规则上进行改良。现在看来,也许这需要更有力的力量介入。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整容失败中国韩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三周内超万名公务员上网投简历欲跳槽
  • 体育中国飞人刘翔宣布退役 高清特刊 视频
  • 娱乐成龙:我以前犯的罪可以判无期徒刑了
  • 财经昌樟高速路7公里收10元 收费单位:被误解
  • 科技专车评测之Uber:管理松散 毫无品质
  • 博客不养父母却捐七成月薪不值得提倡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对性又爱又惧:开发软件共享资源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金岩石:经济新常态 亚洲新时代
  • 叶檀:嗜血牛市 制度改进必须跟上
  • 易宪容:散户是这波股市上涨的动力
  • 陶冬:非常规货币政策成就股市繁荣
  • 马跃成:新政下一个开发商的逻辑
  • 徐斌:小心中国重蹈美国次贷悲剧
  • 朱大鸣:房价暴涨 楼市畸形的惊人
  • 李大霄:风险大幅出现的5个迹象
  • 杨德龙:赚钱效应吸引资金加速入场
  • 叶檀:存款保险有利于三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