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忠的代价

2015年03月13日 18:04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使命不是去讨好你的老板,而是能够为公司带来财富,为员工和供应商带来机会,但前提是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这比生意本身更加重要。

  Michael Woodford是奥林巴斯[微博]前总裁兼CEO,也是被称为日本的安然事件的奥林巴斯财务丑闻的告密者。在那之后,他推出了这起丑闻的回忆录《曝光—奥林巴斯丑闻内幕:我是如何从CEO变成了告密者》,并且已经有好莱坞制片公司希望将他的故事搬上荧幕。

  C=CBNweekly

  W=Michael Woodford

  2011年年末至2012年年初,Michael Woodford仿佛成了悬疑电影的男主角,人生陷入混乱。如今回想起来,他完全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让他对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人性的脆弱,以及忠诚与背叛有了新的理解。当公司的规模超越了国界,职业经理人团队不断专业化时,忠诚也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Woodford坦言自己不愿再回到企业任职,他希望能向更多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勾勒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公司从顶点跌落的挣扎,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奥林巴斯并不是一个个案,日本企业内“武士精神”般的愚忠会让它们失去自己的竞争力。

  C:你觉得目前日本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W:在日本,员工对公司终生忠诚是非常被看重的。很多日本企业中的高管,他们大多对商业运营并不擅长,而一些在公司资历老道的官僚主义者,如果表现特别出彩的话,就会被干掉。因而你很少在日本企业中看到应该有的那种创新的活力,很多日本公司都由老年人在管理,大家都遵守着武士般的愚忠。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是一个奇迹,其优势在于精湛的机械工程技艺,而现在这些技术都已经程式化了。你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操作,它们已经不再那么稀奇了。只有创新才能保持领先,日本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固守自己的技术,以电子产品为例,其逐渐被美国、韩国、中国所超越也就不难理解了。丑闻本身并不可怕,在西方国家也有安然,但奥林巴斯的丑闻中令人震惊的是整个社会的反应是联合起来掩盖这个丑闻而不是揭发它,其中包括独立审计机构和媒体。日本或许必须要经历一次重大的危机才能走出目前的迟滞,谁都无法预测这是否会发生,尽管现在所谓的安倍经济据说会带领日本步入蜂蜜与牛奶的国度。宽松财政这些谁都会做,但结构制度上的改革则异常困难。日本正变得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变化,年轻人和女性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用光了自己信用额度的那天到来时,会是怎样。

  C:你是否认为有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问题?企业聘用一位外籍高管是个好主意吗?

  W:虽然近几年被中国超越,日本依旧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很多的生意都来自于国外。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企业不可能封锁自己,它们必须跟西方打交道,也不得不适应西方的那种企业文化—不是恭谦礼让,而是有那么点浮夸和自负的风格。那些西方的高管,你看他们收入高得惊人,但如果他们表现不好,同样会承担被解雇的风险。而很多日本大公司的高管甚至一辈子没有炒过人鱿鱼。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你必须有能力去管理来自全球各地的员工和市场,如果还是用日本自己的那套公司管理的手段去运营的话,肯定是行不通的。

  C:你觉得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是什么?

  W:日本企业中的董事长往往像皇帝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我觉得这是非常丑陋的,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像粉丝一样崇拜他,绝对地服从,从来不会提出异议或挑战。这和一个强势的管理者的角色是不同的。比如乔布斯,他是一个喜欢掌控一切的管理者,强势的管理能够让公司变得非常有执行力。但苹果是由他自己创立的,类似的还有戴尔[微博]和戴森。以创业者的身份一路伴随公司的成长,与空降的职业经理人,代表股东来管理公司是不同的。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使命不是去讨好你的老板,而是能够为公司带来财富,为员工和供应商带来机会,但前提是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这比生意本身更加重要。很多日企现在的问题是,它们想聘用一位西方高管,却无法判断此人是真的有能力还是只是吹嘘,一些人正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进入一家日本企业,就有了终生职业保障,并且还能享受高额的薪酬待遇,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这样很容易失去动力。(采访:姚芳沁)

  扫或者不扫,我就在这里,不俗,不媚——一个有营养的公共号,杂志精选。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9人辱骂围攻内地游客被拘捕
  • 体育NBA欧文57分骑士加时逆转马刺 火箭连败
  • 娱乐葛荟婕斥汪峰经纪人为维护声誉致电葛母
  • 财经楼市时隔6年再遇窗口期:迎第4轮刺激政策
  • 科技央视315曾曝光的科技企业现在咋样了?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非985、211毕业生就业遭遇学校歧视?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地方债置换计划不是QE胜似QE
  • 任志强:当前楼市没泡沫
  • 杨玲:A股有望再次迎来普涨行情
  • 谢百三:牛市是中国1.4亿股民的春天
  • 叶檀:国企改革落子淡马锡模式
  • 郎咸平:中国版QE是否会卷入货币战争
  • 易宪容:资金入股市难说支持实体经济
  • 叶荣添:大盘半年内破4000 疯狂地买
  • 刘杉:地方债置换是种“庞氏骗局”
  • 向小田:地方债务置换不是中国式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