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Thiel:不再相信竞争的重要性

2015年03月13日 18:03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彼得·蒂尔,美国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对冲基金管理者,PayPal的共同创建者之一,他也是Palantir的共同创建者和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的总裁,以及畅销书Zero to One的作者。

  01.“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是你“Zero to One”的开篇问题。现在你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没有改变?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答案。我在书里认为,大部分人把这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实际上它很难。时至今日,我比当初更相信这个观点—因为我遇上了很多读者,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但他们还是会给我很多很通常的答案,比如“我们需要少用点能源”、“我们将会花更多时间在虚拟现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想要有天然的洞察力是很少见的。

  02.你对目前中国创业环境的看法是?对中国的创业了解多少?

  中国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进行软件和电商的工作:腾讯和阿里巴巴[微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当然,全球很多创业公司都在信息技术(IT)领域工作,因为新的计算机让创造一个新的软件成为可能,这件事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尚未开发的领域。

  03.中美创业环境的区别是?

  对美国的创业环境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可能发生在信息技术行业之外的大公司里,比如,在工程学领域进行改革的Tesla[微博]和SpaceX,或在原子世界层面、专注于人类身体治疗的Stem CentRx。要建设一个成功的未来,我们需要各个领域都涌现创业公司。

  04.有什么是你早年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怀疑的事情?

  当我年轻时,我相信竞争的重要性,但现在我一点都不相信竞争了。比如年轻人非要进入斯坦福、哈佛这样的大学就是一种过分竞争,因为这并不是提升个人独特见解的最好途径了;同理,和其他公司过分竞争也不是建立垄断的好方式。通常,我们不竞争是出于理性,而竞争只是因为这是一种令人上瘾的行为。

  05.当你在创业和投资上收获了成功后,你生活的动力是什么?

  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啊!我们不可能只凭借技术就解决世上的所有问题,但没有技术,就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我的目标就是向值得投资的技术进行投资。

  06.钱和名望的好处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它们给我带来了能和许许多多聪明人对话和学习的可能。另外我倾向于认为建立公司是对社会进行公益的最好的方式。这也是我使用钱的方式。

  07.名望的坏处是什么?

  抱怨成功听起来是挺荒唐的事。但名望确有坏处,比如你在公众场合说话必须非常小心,这就很难让你进行有创造力的思考。

  08.你投资了研究抗衰老的公司,人类真有可能长生不老吗?

  我认为抗衰老的研究是一片很重要、但没被开拓的研究领域。当你30岁的时候,你有千分之一的可能得癌症;但当你80岁时,你就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患上癌症。这些内容还没被人真正投入研究过。我们对待衰老的态度是同时结合了“接受”和“否认”:“接受”“就是”我们都会死啊,什么也做不了“;而”否认“就是”我不会这么快就死啊,所以我就不去考虑“。当你对衰老有这样的态度的话,你就什么也不会做—而我认为,面对衰老最好的就是Fighting。

  09.如果有机会问任意一个人一个问题,你会问谁?

  我觉得爱迪生很酷,特斯拉[微博]也很有趣,特斯拉是更好的发明家,而爱迪生是更好的企业家。

  10.你有没有厌恶清单?

  为什么要关注那些厌恶的事?最好还是拥有一个关于哪些问题还需要解决的清单。如果说我的解决问题清单和其他人的略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认为死亡是一件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不应该是件”就这么接受了“的事。

  扫或者不扫,我就在这里,不俗,不媚——一个有营养的公共号,杂志精选。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9人辱骂围攻内地游客被拘捕
  • 体育NBA欧文57分骑士加时逆转马刺 火箭连败
  • 娱乐葛荟婕斥汪峰经纪人为维护声誉致电葛母
  • 财经楼市时隔6年再遇窗口期:迎第4轮刺激政策
  • 科技央视315曾曝光的科技企业现在咋样了?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非985、211毕业生就业遭遇学校歧视?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地方债置换计划不是QE胜似QE
  • 任志强:当前楼市没泡沫
  • 杨玲:A股有望再次迎来普涨行情
  • 谢百三:牛市是中国1.4亿股民的春天
  • 叶檀:国企改革落子淡马锡模式
  • 郎咸平:中国版QE是否会卷入货币战争
  • 易宪容:资金入股市难说支持实体经济
  • 叶荣添:大盘半年内破4000 疯狂地买
  • 刘杉:地方债置换是种“庞氏骗局”
  • 向小田:地方债务置换不是中国式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