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读书当然有性价比,这事儿得算!

2015年03月13日 18:03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你会为此付出多少成本,同时你又可能收获什么?与之有关的,是你所在的行业、职能、年龄等因素。

  文|CBN记者 何丹丹

  出国读书,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提升个人竞争力,同时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的途径。当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遇到职业瓶颈、想要转行,或是想系统地提升自己,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你收到得众多建议中,一定有“出国读书”这一条。

  它被看做是一种蓄势的方式,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逃避。本期《第一财经周刊》想要讨论的,正是这件事的性价比。

  首先,在科锐国际业务总监杨展所接触到的案例中,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职场经历的人的确更适合出国读书,因为这群人往往带着职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去学习,他们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过程也更有针对性。

  根据万宝盛华集团(中国)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李承志的观察,出国前就有工作经验的人,回国后的薪资至少提升20%至30%,这是个保守的估计。因为他认为,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人的个人竞争力往往在入职之后才会得到更大的体现,如果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话,这群人在职业晋升上所花的时间比普通人要减少20%至30%。

  除了在回国后获得薪酬的涨幅和职业晋升的机会,从我们采访的个人案例中,也听到了诸如“眼界、思维方式、心态”这样的关键词。“你真正意识到世界有这么大,有很多人正在做各种有意思的事,你不再局限,一方面精彩的世界能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与不同的人接触,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哈佛大学MBA毕业的唐瑭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用出国读书来解决当下的职业问题,出国深造的性价比还与你的行业、职能和年龄等多个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和你对未来的职场规划有关。

  规划,是我们这次采访中接触的个人案例和人力资源专家都反复强调的两个字,它可能直接影响了你出国读书的投资回报率。具体来说,在出国前,你应该先分析一下你未来想从事的行业、职能、你的预期薪酬和职位,然后决定你想要留学的国家、学校和专业等等,对这些内容规划得越清楚细致,未来就业的难度就越小,性价比也越高。

  当然,留学回来,除了多一张文凭,更重要的是,海外留学的知识和经验能否与未来的工作相匹配,因此在留学期间,也不要忽视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及人脉资源的拓展,这些综合能力都是HR在考评你时很看重的因素。

  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两个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公司人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源专家,他们从个人与人才市场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了出国读书的性价比,以及要提升性价比可以做的事。

  A有几个行业读完回来特别抢手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问句问的并不是你的个人愿景。客观来说,当你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出国读书往往是希望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那么在做决定前,还是先了解下人才市场对于留学这件事的偏好吧。

  根据智联招聘海外招聘事业部资深招聘顾问朱兆丰的经验,通常高技术、快消、汽车、金融、医药行业吸纳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数较多,大型制造业的研发部门也更中意有国外名校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这其中又以外资企业、500强企业最明显。

  李承志则观察到,快消、零售、咨询、金融行业对MBA学历求职者的需求明显多于其他行业。另外,法律行业如果能在国外读个学位同时考出当地的律师执业资格,在处理跨国项目时会很有优势,这也是目前许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外资律师事务所最需要的人才。

  具体到职能来说,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出国深造后的就业行情更好。技术、制造业、医药、汽车等技术推动的行业里,有欧美国家技术类专业学位的公司人比较受青睐。另外,在注重海外背景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做到一定的管理职位时,有一些跨文化的学习背景和就业背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提升。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处在这些行业或职位上的公司人都适合去出国深造,这件事也和你的个性有关,你是否能够独立生活、你有没有独立拓展资源的能力、你能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文化等,都是决定你是否能在国外生存下来以及你的出国深造是否能兑换出更多价值的因素。

  B再回学校也得掐个时间点

  唐瑭在去哈佛大学读MBA之前已经在国内的外资投行工作了3年,当时她面临的状况是,如果继续往下做,可能会有职位的提升,但一旦晋升后,人的习惯和惰性都可能让她缺乏动力再去做一些革命性的改变,“那个时间点我必须做一个选择,是某种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理想,还是在这个职业上安稳地走下去。”唐瑭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她的想法也代表着大多数工作一段时间后考虑出国读书的人的想法—想要做一些改变,并且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大多数猎头顾问的建议是,至少在国内工作3年,管理类岗位最好有5年以上经验。因为只有对行业、公司和个人规划有一定认识后,才能带着困惑和问题去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和你要承担的成本有关,当你处在一个高位,全真空的学习状态下,你需要承担比低职位公司人更多的收入落差。

  任仕达中国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经济周期也应该作为考虑因素。通常一个经济周期大概会持续5至6年,比较好的出国时间点是在全球经济见底的一两年后,这样等回国求职时,整体经济正在稳定上行。

  C不妨先算算成本

  出国读书意味着你得停掉国内的工作,假设你去国外读两年,那么你得担负的成本首先是这两年的学费。除非你拿到全额奖学金,否则出国读书其实还是一笔蛮大的费用。以美国为例,学费和生活费每年大约要花掉30万到50万元人民币。欧洲国家比如英国,研究生有相对短的学制可供选择,因此总体学费会略低一些。“不过实际的数字会远高于此,因为你得出去社交,参加各种活动、旅行等等。”唐瑭说。

  另一方面,停掉手头的工作也使得你在学习期间是没有收入的,除非你去兼职做一些事,否则你要做好两三年零收入的准备和心理落差。

  出国深造还需要考虑的另一种隐形成本则是职业状态改变所带来的风险。比如你原本的晋升机会,以及这种晋升所带来的薪酬上的提高。

  因此,杨展的建议是,出国读书前一定要把对未来的计划做到细致:未来想跟哪个行业的哪类公司发生联系,想做到什么岗位,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决定了你最终去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以及你出国读书的成本回收率。

  D再看看回报

  薪酬的提升

  根据李承志的观察,出国前就有工作经验的人,回国后的薪资至少提升20%至30%,这是个保守的结论。如果有名校背景,同时个人能力和经验出众,增幅会更高。另外,薪酬水平也和行业有关,这得参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比如投行、私募、咨询等行业的公司就会开出比较高的价格。

  更快的晋升

  李承志注意到,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人从国外深造回来,很多企业的HR对于这群人的招募也趋于理性,具体体现在他们最开始给你的开价可能并不高。“真正看的还是你在后期的晋升。”李承志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出国深造过的人往往具有更独立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由于有与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交流学习的经验,这群人往往更多元化,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开阔,这些都会体现在进入工作之后的表现上。根据李承志的观察,有海外MBA经验的人如果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话,在职业晋升上所花的时间比普通人要减少20%至30%,甚至50%都有可能。

  人脉资源的扩充

  杨展认为这种人脉不仅仅只是多了国外的老师和同学,事实上,在你做作业或论文的时候,需要有业内的案例,和有经验的人进行交流的同时,也是推动你和业内人士建立联系的机会。在未来就业时,这些人脉资源或许能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机会。

  视野、心态等的提升

  这可能是个比较虚的东西,但从唐瑭和任衡的反馈来看,他们都提到了出国后心态的变化,在他们看来,见到了更大的世界,认识了很多和自己完全不同背景的人,有更高的眼界,心态上也更包容。任衡是在微软[微博]工作1年后去的斯坦福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正是受到斯坦福浓厚的创业氛围影响,他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尝试创业,回国后则创办了聚爱财。

  E做这些,提升你的出国回报率

  规划,还是规划

  出国读书并不是个草率的决定,如果在出国前能仔细规划好未来的方向,更能提高这段留学经历的投资回报率。

  这些是在你出国之前就要想好的问题:

  我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

  这份工作的职业上升路径如何?

  出国读什么专业对职业生涯有帮助?有什么帮助?

  申请这个学校是不是能带来资源?教授、同学能不能带来在当地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毕业之后是不是能在当地留下来?留在哪些公司?

  这些公司是不是有中国的业务?

  即便拿到了Offer,这是不是我期望的专业方向?

  选对学校和课程

  我们以出国深造方向中被选择最多的MBA教育为例,不同学校的侧重点就不太一样,我们以图表的形式更清晰地为你梳理各个院校的管理方向。

  杨展建议专业和学校的选择还可以结合到企业集群分布上:美国中部的石油公司跟当地的学校联系都很紧密,如果是石油化工类的专业,这类学校的相关专业是首选,因为你获得实习甚至工作经验的机会更大。同样的道理,IT类的学位,能去硅谷附近的学校是最理想的。甚至还要提前考虑好是否要在当地考个证,要不要在当地找个工作机会。每个专业也都有行业网站论坛,最好由有经验的人给一些介绍或者推荐则更好。

  课余时间的企业实践和社会活动

  如果你以为出国深造只要应付作业和考试,那就错了,事实上,你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你是否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你回国后找工作时很重要的加分项。

  找到当地的企业实习,获得更多实践经验。从时长来说,4个月以上的实践会让未来雇主对你的企业实习经验更有把握,如果一家公司没法给你长期实习机会,则可以多找几家,争取在总时长上有优势。

  从HR角度来说,他们往往更看重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学历只能证明这个人的学习能力,所以他们也会考察你的团队融入能力。“你放假时做什么,有没有参加社交活动,这些也是HR比较看重的。”李承志说。

  和国内保持联络

  由于出国期间在思维方式和心态方面会经历比较大的变化,回国后会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朱兆丰就发现不少国外回来的人才都遇到了不接地气的问题。

  杨展对此的建议是,在国外的时候也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中国之外。要常常了解所在行业在国内发生了什么,因为很多行业发展很快。其次,要和以前的同事、朋友、上级保持沟通,了解国内的雇佣动态,知道哪些工作紧缺,该找谁帮自己推荐,往哪里投什么职位的简历。杨展看到的找工作效率最高的案例,除了通过猎头就是通过推荐,因为同事、上级懂行业,也能看到你的成长过程,他们的推荐会更有分量。

  扫或者不扫,我就在这里,不俗,不媚——一个有营养的公共号,杂志精选。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9人辱骂围攻内地游客被拘捕
  • 体育NBA欧文57分骑士加时逆转马刺 火箭连败
  • 娱乐葛荟婕斥汪峰经纪人为维护声誉致电葛母
  • 财经楼市时隔6年再遇窗口期:迎第4轮刺激政策
  • 科技央视315曾曝光的科技企业现在咋样了?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非985、211毕业生就业遭遇学校歧视?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地方债置换计划不是QE胜似QE
  • 任志强:当前楼市没泡沫
  • 杨玲:A股有望再次迎来普涨行情
  • 谢百三:牛市是中国1.4亿股民的春天
  • 叶檀:国企改革落子淡马锡模式
  • 郎咸平:中国版QE是否会卷入货币战争
  • 易宪容:资金入股市难说支持实体经济
  • 叶荣添:大盘半年内破4000 疯狂地买
  • 刘杉:地方债置换是种“庞氏骗局”
  • 向小田:地方债务置换不是中国式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