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旅游的卖点不是享受

2015年03月13日 18:03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医疗旅游的本质是更为优质、便宜的医疗服务。和以享受为卖点的旅游项目不同,它正从旅游局的工作内容中独立出来。

  黄伟强是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亚太区总监。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MHTC)成立于2009年,隶属于马来西亚卫生部。

  C=CBNweekly

  W=Max Wong(黄伟强)

  说起“医疗旅游”,你也许会想到去瑞士打美容针、去韩国做整形,再顺便泡个温泉做个SPA,享受一下当地风景和美食。的确,技术先进、空气清新而宜居的发达国家一直吸引着发展中国家的有钱人,但医疗旅游的内容不止于享受,它的本质是优质、便捷、便宜的医疗服务。另一股相反的潮流恐怕更好地描绘了全球医疗旅游市场的完整图景:不为享受,只为健康,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正排着队到发展中国家去看病。

  C:医疗旅游行业的侧重点是“医疗”还是“旅游”?

  W:我们曾经在旅游网站上做过一个统计,当你到一个国家做医疗旅游的时候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大家的选择是治疗。去境外游玩顺便做个体检也是医疗旅游的一种,但大多数人都是首先出于对某个医疗项目的需求才开始选择相应的目的地的。例如,欧洲的特色是植牙,澳洲是注射式美容减肥等。对马来西亚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推广的侧重点是优质医疗,以“医”为主,“游”为辅,所以就有了“Health Care Travel”这样的字眼。旅游的玩乐要素是没有那么被强调的,我们希望病人前来是真的为了健康着想。

  C:从全球来看,资源分布情况怎样?

  W: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全球医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并不是那些发达国家。相反,排名前几位的是南美、东欧、印度还有东南亚。北美的喜欢去南美,西欧的喜欢去东欧,当然也会去东南亚,这主要是由语言文化的接近性导致的。但根本原因是价差。比如,东南亚国家的收费是美国同等服务的1/4左右。这对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除了价格,医疗水平、排期也是两大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尤其在面对这些地区的潜在消费者时,你必须重点推广受到国际认可的专项治理技术。

  C:中国人出境进行医疗旅游的情况如何?

  W:2013年中国有22.2万人赴马来西亚进行医疗旅游,而2010年只有8000人,这说明中国市场发展得很快。我认为中国很快就会取代日本和印度成为医疗旅游的第二大来源国。他们大多是30岁以上,以南方城市居民为主,一开始多是基因体检等项目,渐渐开始追求一些比较高端的医疗行程。医疗旅游能够使他们得到一些本土没有的治疗。由于各国医疗技术和法规政策的不同,一些项目和治疗方式在本国不见得能找到,比如助孕和干细胞治疗。他们也非常注重私隐。许多人由于一些较为私隐的疾病而选择境外医疗。我们曾经接待过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VIP客人,接到的要求就包括要为他们安排不同的入口和出口。

  C:医疗旅游行业近几年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出现?

  W:首先是有中介性质的公司出现了,这些公司其实是医院的合作伙伴,它们为病患安排打理一切,也就是“定制医疗旅游”,这是近几年开始出现的一个新的行业分支。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好事,因为原先很多客户会受到语言、文化上的限制,与医院的沟通可能会有问题,而中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二,由于医院重视网络传播,包括组建国际部团队建设专门的网页等,所以人们更容易比较国家之间价格的区别,一些对于国民和非国民收费差别太大的国家就会慢慢失去竞争优势。比如在韩国,外国人就医的收费就比本国人高。

  C:为什么许多国家的医疗旅游是由旅游局而不是卫生局推广,其中牵涉到哪些难题?

  W:以旅游局作为推广主体会使医疗旅游看起来没有那么“严肃”。一个国家如果要从卫生局角度严肃推广医疗旅游,第一个要过的关卡就是自己的人民,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旦有更多外国人来寻求医疗,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当地民众的医疗权利。所以政府要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医疗资源是不是足够去应付额外的从外国来的一些患者。(采访:卢隽婷)

  扫或者不扫,我就在这里,不俗,不媚——一个有营养的公共号,杂志精选。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9人辱骂围攻内地游客被拘捕
  • 体育NBA欧文57分骑士加时逆转马刺 火箭连败
  • 娱乐葛荟婕斥汪峰经纪人为维护声誉致电葛母
  • 财经楼市时隔6年再遇窗口期:迎第4轮刺激政策
  • 科技央视315曾曝光的科技企业现在咋样了?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非985、211毕业生就业遭遇学校歧视?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地方债置换计划不是QE胜似QE
  • 任志强:当前楼市没泡沫
  • 杨玲:A股有望再次迎来普涨行情
  • 谢百三:牛市是中国1.4亿股民的春天
  • 叶檀:国企改革落子淡马锡模式
  • 郎咸平:中国版QE是否会卷入货币战争
  • 易宪容:资金入股市难说支持实体经济
  • 叶荣添:大盘半年内破4000 疯狂地买
  • 刘杉:地方债置换是种“庞氏骗局”
  • 向小田:地方债务置换不是中国式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