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化风险为机遇

2015年03月13日 16:08  中国房地产金融  收藏本文     

  丛霄 发自上海

  目前的经济形势,恰好给了中国经济一次彻底改变结构性问题、去泡沫化去房产化的机会。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贯穿全年,很多指标更是创下近年来最差的表现。由于对中国人口红利、资源和环境红利的过度依赖,企业创新不足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的问题愈加突出。

  在房地产这架马车熄火以后,中国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中国经济下一步往哪里走,已成为决策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微博]认为,未来的3到5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困难时期,在这样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新的思维、新的道路,告别对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的盲目追求,真正从质量和结构上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

  过剩是最大的基本面

  尽管2014年的GDP数据被冠以“过去24年来最差”的头衔,但马光远依然认为2014年全年7.4%的增长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从总量上来看,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6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大国。即便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样的成绩依然引人注目。

  马光远分析,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内,中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短缺经济体成为过剩经济体,从工业小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从一个温饱经济体正在嬗变为小康经济。事实上,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增速、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产业业态,中国经济在这三十年间都发生巨变。

  “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红利周期的兴衰是铁的规律,过去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行业很多都已经难以为继了”,马光远表示,告别高速增长进入经济增速将在7%左右运行的“新常态”将是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基本的特征。在目前状况下,再一味将经济目标定位为高速增长是不合时宜的。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应该破除对于经济速度思维的定式,正视我国经济的真正问题和风险。在马光远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基本面就是产能过剩。根据他的预测,中国住房的需求将会在2017年达到历史顶点,而在此之后住房会大量过剩。“目前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屋库存量,足以满足未来十多年的需求。”

  而2015年1月官方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再次跌破了50%的荣枯线,显示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中国制造业仍然没有回暖的迹象。“过去制造业规模扩张很厉害是因为短缺经济造成的,但是现在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

  另外,在中国制造业、房地产这些曾经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断衰竭的同时,本应成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服务行业发展却并不顺利,未能计时弥补因为这些产业的减速而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给为来中国经济前景打上了问号。

  通货紧缩风险增大

  另一方面,现阶段中国经济出现的通货紧缩苗头也是值得警惕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CPI在2014年第四季度已经重新回落到“1”时代,而PPI更是连续35个月为负数,中国经济面临通缩的危险已经显而易见。

  马光远表示,通缩不光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2015年全球经济的头号敌人。从国际看,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了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竞相贬值”,使得通缩压力成为全球性的经济问题。虽然美国经济复苏而带来的美元强势地位,加之新兴市场经济的糟糕表现,使得全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趋势日益明显,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否把全球经济从通缩的压力下解救出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在全球经济再次动荡,特别是新兴市场面临二次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样的货币政策动荡,对中国经济来讲,对于金融危机后时代的新兴市场来讲,面临的冲击都非常大。”而且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影响,输入性通缩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应把着力点放到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确保中国经济既不陷入通缩的危险,也不致出现“失速”危险。

  马光远表示由于过去国内经济长期处于通胀风险之下,中国央行[微博]对于通缩的破坏力的应对能力明显不足,政策行动也过于缓慢:“在去年2季度,中国的流动性紧张已经非常明显,那个时候是中国央行是改变政策的最好时机。而在目前人民币贬值已经出现的情况下,降准降息已经非常被动了。”

  虽然实际上降准降息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和资金外逃并导致股市的非理性上涨和房地产泡沫卷土重来,但是相对于经济停滞和通缩,“货币贬值和资金流出以及房地产泡沫相对而言好对付一点。”

  尊重经济规律

  尽管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形势,但是马光远认为201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又给了中国一次修正错误的机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忘记过去的‘漂亮数字’,干一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大力推动改革,努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创新度和核心竞争力。2014年中国经济给我们的最大启迪是,要真正尊重经济规律。”

  在他看来,与增速放缓相比,长期以来对速度的过度依赖才是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尽管高层一再强调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强调对速度保持平常心,但过去的惯性思维决定了很多人眼里只有速度二字,速度障目,不见森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中国未来经济前景将会更加扑朔迷离。而目前的经济形势,恰好又给了中国经济一次彻底改变结构性问题、去泡沫化去房产化的机会。

  纵观全球的经济形势,多数国家在经历6年的复苏历程之后仍然深陷泥潭,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犯了普遍性的错误:力图通过政策的刺激和调整度过危机,而没有深刻意识到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的全面失衡。“2014年以来,新兴市场开始陷入危机,根子就在于对宏观政策依赖太大。”因此无论是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要想真正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唯有摆脱对于刺激政策的依赖,进行真正的结构性改。

  马光远认为,现在国内面临的经济问题正是2008年经济危机时处理不当、错失调整时期的后果。目前我国经济最为关键的是必须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而不是一味出台刺激政策,让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只要应对正确,每一次风险都是机遇”,因此把握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所来带的改革时机才是当务之急。

  扫或者不扫,我就在这里,不俗,不媚——一个有营养的公共号,杂志精选。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9人辱骂围攻内地游客被拘捕
  • 体育NBA欧文57分骑士加时逆转马刺 火箭连败
  • 娱乐葛荟婕斥汪峰经纪人为维护声誉致电葛母
  • 财经楼市时隔6年再遇窗口期:迎第4轮刺激政策
  • 科技央视315曾曝光的科技企业现在咋样了?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宁波在校生现30多例艾滋 8成为男男传播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杨玲:A股有望再次迎来普涨行情
  • 谢百三:牛市是中国1.4亿股民的春天
  • 叶檀:国企改革落子淡马锡模式
  • 郎咸平:中国版QE是否会卷入货币战争
  • 易宪容:资金入股市难说支持实体经济
  • 叶荣添:大盘半年内破4000 疯狂地买
  • 刘杉:地方债置换是种“庞氏骗局”
  • 向小田:地方债务置换不是中国式QE
  • 许一力:存款保险后金融市场翻天覆地
  • 水皮:首富李河君抄底光伏豪赌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