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钱:胡同对面有什么

2015年02月09日 10:34  《商界》杂志  收藏本文     

  尽管被万达[微博]并购,却很难说不是赢家,360万企业合作伙伴已是优势,再吃下万达的15亿人次客流,快钱在布局O2O大棋中又成功系上一环。

  ■文/张书乐,本刊特约撰稿

  虽然此前与百度眉来眼去,“绯闻”不断,但最终快钱支付还是花落万达。

  2014年12月底,万达集团正式与快钱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快钱控股权,双方业务将紧密合作。据了解,万达入股快钱的总金额约为20亿元,占股51%。而有意思的是,股权交易完成后,快钱仍将保持独立运营。

  对于公众而言,这个交易规模位于银联商务、支付宝[微博]和财付通之后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舆论的认知上也大多以快钱傍上了款爷,有望“脱贫致富”为着眼点。

  如何不成为那些“其他”?

  当万达和快钱的联姻公布之时,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关国光[微博]却出奇地平静。

  在被并购之时,保持平静,如果仅仅只是万达承诺的“独立运营”并不足以解释一切,“现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朗的趋势,所有的人都希望能找到这个领域中能够快速复制、驱动爆发式增长的解决方案。但其实,早在两年以前我们就开始计划布局O2O领域的创新转型了。”关国光对媒体的表述,似乎能解释他的期待值和平静根源——借助万达的力量,进入自己一直想进入的全新领域。

  似乎一切都在关国光的掌握之中。作为一个“棋手”,关国光总是喜欢在为数不多的有关快钱的报道中,表达自己看得比同行更远,“面对胡同,别人只能看到胡同,而我能看到胡同的对面。”

  根据艾瑞《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年度报告》,按照交易规模计算,快钱位列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第4名(6.7%),前三位分别为支付宝(48.7%)、财付通(19.4%)和银联商务(11.2%)。支付宝的交易规模为快钱的7倍多,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因为支付宝背靠阿里电商平台。而到了2014第三季度,快钱排名依然第四,市场份额依然原地踏步。如果单从这个角度上看来,关国光和他成立整十年的快钱,“胡同对面”这个说法,似乎只是一个概念股。

  但如果看另一套数据会如何?快钱方面称,2014年交易流水规模超过两万亿元,与超过200家金融机构合作,拥有360万企业合作伙伴。在这个数据里,关键词是“企业”。这也是关国光口中的“胡同对面”的真相所在。

  没有这个关键词,或许此刻的快钱,就不是第四,而是和众多同行、前辈一道成为统计数据中的“其他”了。

  寻找沉默的“中学生”

  尽管在关国光创业的2004年,信用卡已经在国内普及开来,但他却看到了更远的“胡同对面”——第三方支付。

  在代理网易游戏产品的经历中,各种繁琐的支付问题,让游戏收费在当时只能依靠售卖实体点卡来完成,工本费、配送费和各种中间费用都“剥削”着网易的利益,而通过手机费用代收,被盘剥得更厉害。网游行业在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体的消费人群支撑下,制造出一个又一个首富奇迹的年代,有没有更为快捷的方法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益呢?

  关国光思考之后的答案就是第三方支付,他找到了一个庞大的“中学生”市场,创业的蓝图第一次谋篇布局。当然,玩家市场只是一个启发点,并非关国光目标中的真正蓝海。

  按照标准的口径,在当时,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分为两大阵营,其一是用户型,以支付宝为代表,背靠自有平台和用户,产生黏性;其二是网关型,与各银行做接口,为需要的商家提供网上支付通道,不接触商家的用户,即那些关国光考察过的公司。

  关国光准确预计到两种类型的各种瓶颈,前者不用愁用户,但却没有拓展力,特别是电子商务公司,不会乐意让自己的用户信息被竞争对手的支付平台所掌握。而后者则没有用户黏性,完全的服务性行业,很容易被财大气粗的对手以恶性竞争式低价所压垮。

  2005年1月,快钱的第一个产品,基于Email和手机号码的支付平台上线。当年度,快钱开通国际Visa和MasterCard在线交易功能,服务覆盖全球30亿张银联和国际银行卡。接着,在通过各种努力和软磨硬泡下,百度、搜狐、建行、招行、中移动、国美等成为了快钱的客户。

  第三方支付也好,商家的网上支付业务也好,都不再是胡同对面,快钱的路又一次变窄了。

  在2007年下半年,快钱开始了新的市场挖掘——线下业务。PC、手机、固定电话、POS机等支付终端,都被快钱接入了进来,服务的对象没变,还是企业而非普通消费者,但快钱的性质变了,从网上支付变成了涵盖面更广的电子支付。

  快钱再一次达到了同行还没看到的胡同对面。用关国光的话来说,这是“中学生”升级版。

  必须占领胡同对面

  其实,胡同对面也好,中学生市场也罢,都不过是快钱在自我包装时创造的词汇,用更熟悉的话语来表述就是——蓝海。

  发现蓝海,并不代表独占。快钱还必须有自己的杀手锏。在舆论眼中,快钱占据胡同对面的优势是其在2011年5月成为央行[微博]颁发的第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得者之一,且获批业务范围极其广阔,拥有线下、互联网、移动、跨境等领域完善的产品与服务,覆盖了零售、商旅、保险、电子商务、物流、制造、医药、服装等各个领域。只有支付宝才能与之媲美。

  但支付宝的这些业务范围大多还是荒地,快钱却已经开垦得有声有色,又岂是牌照二字所能涵盖的。

  快钱的法门是帮忙。从帮企业搬钱到帮企业管钱。快钱从2007年开始,专注传统企业的支付业务,为它们开发更多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它们的财务效率,说得更直白点,就是为企业的支付和现金流更畅通提供解决方案。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普及和深化,其应用范围已经由最初的B2C零售扩展到更为广阔的B2B领域的大时代背景下。

  而在企业的选择上,快钱也没有执意去抢夺银行中意的大企业们,而是立足中小企业。快钱用来打动中小企业的一个策略是融资。根据快钱的统计,所有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中的70%,是因为应收账款没收到或者还没有收回,才进行补充流动资金的,如果这个融资需求全部满足,将比现有的银行信贷规模大四倍。快钱基于此设计了一套商业模式——先和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沟通,获得它开出给所有中小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利用信息系统对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进行评估,将筛选出的应收账款打包,交给银行进行放贷。

  而效率则是快钱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基础。就上述系统而言,快钱宣称,该系统一人一天能够处理4万笔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而银行的操作模式是一人四天才能够处理一笔应收账款融资业务,16万倍的效率差和成本差,足以让快钱占据胡同口。

  更何况,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其实恰恰形成了一个在电子商务中被津津乐道的长尾,只是和消费者支付业务一样,是专属于第三方支付的长尾。2014年4月,快钱又推出为小微商户提供安全、全面、易用、低成本的一站式收单方案的快刷,进一步扩张领地。

  “商户想得出什么样的应用,快钱就可以帮助商户完成什么样的应用。”关国光的观点,带出了快钱立足于商家的全部心态,这使得它与其他立足消费端的支付企业有了差异化竞争的力量。所以快钱的支付叠加策略,其实就是不断满足商家各种需求的应用策略。

  与此同时,快钱的网上支付业务也快速发展起来,依靠庞大的企业客户群体和与之匹配无间的通道,哪怕被快钱暂时放在一边的消费者支付业务也得到了带动。短短一年时间,仅网上支付的份额,快钱已经超过了首信易支付、易宝支付、网银在线和云网等第三方支付前辈。

  而这还没有计算快钱其他电子支付领域的收益,且时至今日,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依然只是计算网上支付部分,快钱的江湖地位其实是被轻视了的。

  万达是下一个胡同对面

  在万达收购快钱之前一个多月,坊间曾爆料称百度意欲将快钱揽入旗下,以补完自己在支付领域上的短板,并为其正在展开的O2O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有趣的事,当时的传闻也是百度出资20亿元,和万达最后的出资一样。尽管当事方均登场辟谣,并最终花落万达,但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和万达的联姻,与其说是收购,不如说是更加情投意合。快钱早就想要进军O2O市场,在基本稳定企业这块责任田的同时,快钱并没有放弃过普通消费群体这块大蛋糕。2014年“双十一”期间,其移动端交易纪录被刷新,日均激增4.5倍,就是其积极布局移动支付的例证。

  最终和万达联姻,其实快钱亦有选择。表面上,百度位列互联网的顶峰,但在O2O领域百度并没有多少实际的话语权,基于百度地图、百度糯米和其他百度O2O产品的商业模式都尚在摸索和建立中,连百度内部都尚不明确该往何处发展,且百度一直在发展自己的支付体系,只是不完善,并购的结果可能是让快钱消失。

  万达则不同,作为商业地产实体经济的代表,其在全国拥有107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占全球第二,运营71家五星级和超五星级的酒店,并拥有万达院线、大歌星KTV、万达百货等一系列的线下支付场景,是全球最大的线下消费平台。2014年客流超过15亿人次,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亿人次。这些都是万达发展O2O的基石.

  在2014年8月29日,万达集团、百度、腾讯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股权15%。这个被业界戏称为“腾百万”的O2O庞然大物,其实最缺的就是支付环节,毕竟占有绝大部分股权的万达并不放心让腾讯的支付体系控制命根子一般的后台数据。

  收购快钱成为必然。根据协议,在万达控股后,快钱将在未来成为万达电子商务及金融产业重要的支付平台,将为万达电商建立大会员系统、大数据服务等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万达旗下的所有业务板块也将使用快钱支付平台,并将推出商家与会员使用快钱的优惠措施等。

  快钱如愿以偿地借助万达之力,杀入了过去一直弱势的消费者支付领域,拥有了和支付宝一样规格的大“后台”。而且更重要的是,支付宝的阿里背景让众多电商平台与之无法合作,而万达这个目前非电商企业,则不会影响到快钱此前的合作体系。

  有了后台,仍能独立发展,这次联姻,快钱真地笑了……

  点评:

  做得好不如嫁得好

  ■文/李 磊,凤凰财经评论员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快钱而言,选择“嫁入”万达,绝对是一次理性的选择。因为基于现实的考虑,这桩婚姻对于万达和快钱双方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次成就对方的机会。

  事实上,支付业态本身正在发生高速的变化。有两个事情在同时发生,一是支付本身的量级比较大,支付市场本身还有巨大增长空间;另一个是支付工具的演变在同时发生,例如从PC到手机的演变,以及智能工具的研发和普及等。支付终端的改变,对快钱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每天拿着POS机在地上跑的快递物流都成为了敌人。

  虽然快钱是老牌支付公司,在行业排名中居于第四的位置,但是从市场占有率和江湖地位上来看,快钱显然没法和前三甲比肩。在支付场景方面极为弱势的快钱,相较于支付宝、淘宝、天猫[微博]千万计以上的商户,财付通各种线上入口,银联在线下全方位的布局,快钱在个人支付方面的竞争力实在太过弱小,只能与其他电商合作拓展应用场景,显得无依无靠。

  但是,快钱在企业供应链支付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这是快钱的看家本领。360万家企业合作伙伴、200多家金融合作机构,这些可谓快钱嫁妆中的核心资产,也是快钱与其他支付公司相比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反观另一方面,刚刚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募资266亿的万达集团风头正劲,目光远大,志在打造从线下到线上的O2O模式。

  2014年8月,万达牵手腾讯与百度成立万达电商,万达持股占70%,探索从线下到线上的O2O模式。但相较于马云[微博]旗下的阿里巴巴[微博],万达虽然有线下商户的优势,但是在支付领域却没有和支付宝一决高下的利器。在这火上眉梢的时刻,能够收购快钱支付,也是万达的运气。接下来,如何利用快钱支付的独到之处,建立起独树一帜的线上线下,甚至集团购等为一体的大型购物平台,是大众对万达的无限期待与观望。

  虽然万达拥有巨大的客流量,但是要把这些客流量转化为有用的数据并非易事,万达需要更有效的手段来掌握客户的信息,而支付工具是最好的手段。目前散落在万达广场的各个商家使用的是不同的支付机构,万达很难全面掌握这些数据,相较于支付宝在淘宝上每一笔消费都有详细的记录,万达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与快钱的联姻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快钱的全支付牌照将为万达开展从线下到线上的支付提供有力的帮助。这无异于京东中断与支付宝的合作,而主推属于自己的网银在线。这样,以预付卡为代表的支付手段就可以在整个万达平台上畅通无阻。

  另外,万达作为房地产企业,有着丰富的供应链,又可以通过快钱擅长的公司供应链支付业务进一步拓展,一系列如保理的业务形式也会开展起来。通过战略控股,万达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商业闭环,如果双方合作顺利且达到预期目标的话,这无异于再造一个属于万达的支付宝。

  但是,万达O2O之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快钱是一家互联网属性较强的支付公司,而万达是一家地产起家的、处于转型的商业地产公司,二者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如同来自不同成长环境中的夫妻,要想相濡以沫还需要长期的磨合,毕竟美满的“婚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编辑?周春林]

  E-mail:zcl@chinacbr.com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新浪财经

文章关键词: 财经宏观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哈佛模联列台湾为国家 中方代表被驱逐
  • 体育梅西两球巴萨5-2 阿联34+11广东1-1东莞
  • 娱乐孙俪邓超庆结婚纪念 烛光晚餐晒戒秀恩爱
  • 财经国内油价今日将迎新年首涨 买涨风气弥漫
  • 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颁奖 视频回顾
  • 博客马伯庸:想远离癌症一定要知道的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二女生被扇57耳光 因初三男友疑其劈腿
  • 童大焕:莫高估汇率对房价的影响
  • 凯恩斯:A股已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
  • 叶檀:资本外流不可小视
  • 明天的天:年轻人急着买房的原因
  • 许一力:杠杆是A股不可承受之重?
  • 冉学东:央行有管理地让人民币贬值
  • 陶冬:美非农再呈强 希腊赖帐又遇挫
  • 水皮:上证50进入做空时代
  • 易宪容:房地产调整在向纵深发展
  • 徐斌:央行或每月都要下调存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