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周鸿祎的创新窘境

2015年02月09日 10:33  《商界》杂志  收藏本文     

  在新旧商业时代交替的节点,被旧有的成功惯性所裹挟,在陌生市场固守以往思维模式,强行移植曾经无往不利的战术,让以创新著称的360,成为“慢慢凋零的老兵”。

  ■ 文/本刊记者 张若夫

  大戏背后的逻辑

  奇虎360从来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孩子”,哪怕是经历了2014年短暂的沉默。在岁末年初的当口,它又通过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再度成为互联网的焦点。

  先是一封“内部邮件”在去年圣诞节当天被曝光,周鸿祎[微博]在信中回应了不久前砸下24亿元人民币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的传闻,高喊:“带上AK47,随我去南方做手机。”随后,老冤家百度[微博]又再度躺枪,其杀毒产品“恶意捆绑、无法卸载”成为被360攻击的新痛脚。周鸿祎还声称自己就此事当面“约架”李彦宏,但对方“临时决定不约”。百度立刻扯出周投资病毒公司来反击,同时在官微上举办“360受害网民”的“诉苦大会”。

  有经验的看客很快就明白了老周“开炮”的意图,纷纷表示360这是有新东西要上市了。果不其然,1月6日360正式推出包含“摸字搜”、“安全购”等七种功能在内的独立搜索品牌“好搜”,并豪言要做“未来中国第一搜索品牌”。

  虽然和三年前推出360搜索一样,“红衣教主”事先为造势做足了功课,但这一次好搜却没有获得相同的关注度。不少审美疲劳的观众对这种老套手法开始丧失兴趣,认证头衔为“多米市场主管”的“烨LYY”在微博上向周鸿祎抱怨:“你(这么三天两头挑事)不累,我们看也看累了啊!”

  其实变得“老套”的不单是营销手法,纵观360近两年来的表现,这个曾经的互联网创新者,战略思维和运作模式也在慢慢“变老”:PC业务无论是产品还是变现模式,都难有新突破;抢滩手机动作迟缓;BAT都已建好了护城河,360除安全外的各项业务却还在二三线苦苦挣扎。

  与之相呼应的,是360的市值也开始一路走低。从最高时的124亿美元,缩水到现在的70亿美元,同与自己对标的百度(765亿美元)差距越拉越大。

  360究竟怎么了?

  “老周这两年移植旧有成功模式到手机上,遇到了很多麻烦。”刚跳槽到另一家互联网巨头的前360中干J先生说,“最关键的底层安全应用已不像PC时代那样,能轻松占领用户的手机,这打乱了360后续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他(周鸿祎)做手机也许是真的横下了心,想直接从硬件终端切入,为360转轨抢滩阵地。”

  J先生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面对仍旧生龙活虎的BAT,周还固守着赖以成名的战术打法,在移动互联网格局逐渐稳定后,这个老态渐现的“创新者”,拥有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搜索:慢人一步的延续性创新

  “微创新”,是周鸿祎在互联网时代引以为傲的撒手锏,当他带着同样的思维进入移动搜索市场时,从产品定位和资源配置来看,似乎只准备做一个旧有PC搜索的“优化版”。

  这种用“延续性创新”替代“破坏式创新”的思路,让360移动搜索输在了起跑线上。

  2014年中国移动[微博]搜索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已突破4.87亿人,其作为流量入口的重要性展现无遗。作为行业老大,百度已经基本完成了搜索引擎的移动化布局,将市场份额固定在70%~80%,而且移动端的流量已在去年Q3超过PC端;去年5月推出移动搜索客户端的搜狗,也成功跻身次席,占据17.4%的份额,逐渐拉开了与第二集团易查、儒豹等竞争对手的距离。

  在汹涌的移动搜索抢滩大战中,以“颠覆”和“创新”闻名的360却奇怪地落后了,不仅属于市场边缘人(4%),甚至到目前,都还没有拿出一张明晰的产品路径图。

  2012年底,域名为m.so.com的360移动搜索低调上线。此时360还没有为其配置专门的团队,只有几个从原PC搜索部门转岗过来的员工。同时,移动端使用的搜索引擎也没有与PC端分开,员工的工作只是集中在优化无线搜索的结果上,甚至“没有专门拉取wap站点”,更谈不上针对移动搜索进行产品开发。

  这种“微创新”式的搜索移动化,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质疑:“手机搜索和PC搜索的显然区别非常大,需要进行浩大的适配和调整工程。”有专家告诉记者,任何一个搜索公司进军移动端,都会有专门的团队跟进,从根本上将搜索引擎和之前产品做区隔,很难理解360为何在这么重要的战略转型上“因陋就简”。

  尴尬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4年。6月,360搜索独立App姗姗来迟,时间点上已落后于百度、搜狗以及UC等主要对手。而在图像语音搜索、LBS搜索、开发者云这些与移动搜索关联紧密的业务板块上,360还没有实质性的公开动作。

  8月,也许是发现自己的移动化战略已落后对手太多,周鸿祎终于在Q2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会在短期内重组移动搜索团队,并且加大该部门的招聘力度;另一方面,开始在自己的“手机助手”等产品中内置360搜索,以借势推广。

  此时,相比百度移动搜索流量超过PC端的成绩,360的移动流量还不到总流量的15%。

  360在布局移动搜索上的迟缓,反衬出百度转身的迅猛。特别是在过去的两年里,百度已经成功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突破:App用户数达到4亿,其智能卡片浏览方式、便捷查询服务让这个强入口开始从搜索向综合信息服务升级。

  百度领先的不仅是产品布局,还有盈利模式的探索。2014年其移动营收比例突破了36%,并以每个月5%左右的幅度递增,而360至今还未在财报上公开相关数据。

  从PC端的“探花”到移动端的“榜眼”,搜狗则是复制了360在PC上的玩法:背靠腾讯大树,借助强势入口进行导流。搜狗CEO王小川[微博]曾表示,搜狗跟搜搜合并后,搜狗搜索无线流量基本从腾讯过来,占80%~90%,直接从手机QQ浏览器过来的流量占70%左右。

   点评:

  面对全新的移动搜索市场,整个行业生态和产品定位都已截然不同,周鸿祎却还试图沿用PC端引擎进行“阶段式改良”。等他醒悟过来时,移动搜索市场的格局已然成形,再难有突破。

  浏览器:错把趋势当小众

  和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描述的那些经典案例一样,周鸿祎错误地将手机浏览器,当作了“规模小、需求不明确、利润低”的低端小众市场,不愿花费成本进入,结果让对手们抢占了先机,给自己的总体移动战略带来了危机。

  2014年,360的PC端浏览器仅次于IE,以26%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二,而第三名谷歌[微博]的Chrome只有不到7%。

  可惜360在PC端的辉煌,没能延续到移动端。虽然早在2011年就已进入移动浏览器市场,但周鸿祎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却否定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前景。

  “假如人们在PC上逛淘宝,一定会使用浏览器,但是在手机上,人们会选择淘宝的App”。基于这样的考虑,周鸿祎没有把手机浏览器作为核心产品去做,和移动搜索引擎一样,只保留了一支很小的研发团队。

  由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战略层应有的重视,360在手机浏览器市场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在QQ、UC、百度瓜分掉八成的江山后,留给360的,只有区区7.5%的一小块“蛋糕”。

  实际上,从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各细分市场布局来看,虽然手机浏览器的重要性,没有PC浏览器在互联网时代那么高,但仍旧具有非常强的入口属性,同时它还是个超级App,让UC、QQ能轻松做到几亿的用户量。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场景化、碎片化以及多内容需求的背景下,手机浏览器的平台化属性和内置的搜索等功能,可以拉动用户的持续增长,厂商们也可通过浏览器的平台化合作以及搜索等业务的布局,来获取广告及流量分成等收入。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手机浏览器不单能做新闻、小说两方面的分发,还能在应用、游戏、视频方面有很大建树,比如UC应用中心、QQ浏览器的热门视频。而且电商方面如淘宝、天猫[微博],团购方面如美团,生活服务平台如58同城等,这些应用的很大部分流量也都是来自于手机浏览器。

  也许是重新察觉到了手机浏览器的价值,360高层的态度忽然转向了。2013年,周鸿祎开始接触UC的俞永福[微博],但他很快发现那时的UC已不是自己能开得起价的了,而且俞永福也已经攀上了阿里巴巴[微博]这棵大树。无奈之下,周鸿祎只好把目光转回360内部。去年4月初,一名业内人士爆料:周鸿祎已经在内部表态,要开始在手机浏览器上狠下功夫,并把这块业务上升到用户入口和提升移动搜索市场份额的战略高度。

  该人士还开玩笑地说,原本受冷落的360手机浏览器部门,如今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正在加班加点地研发新版本。

  果然,仅仅一周后,360手机浏览器6.0版就正式发布了。

  只是,老周这时才想起重拾手机版的“三级火箭”战略,是不是稍微晚了点?

  在“亡羊补牢”的同时,360在手机浏览器上的定位似乎也出现了问题,周鸿祎仍然把自己新产品的核心卖点定位在赖以起家的“安全”上,想和UC的“省”、百度的“快”、欧朋的“轻”做产品区隔。然而就如IT观察者土妖所言:在手机浏览器市场,安全已经不是刚需,“快”才是第一需求。

  在这样的前提下,360再打安全牌,是在错误的地点使用错误的战术。

  点评:

  像360这样在创新层面一直领先的企业,往往是某些破坏性创新的发现者,但它们往往会将这些发现,套在现有用户群上做分析和预测,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浪费宝贵的市场先机。

  分发:高墙难筑,突围盲目

  互联网的边界是模糊的,如前文所述,分发市场与移动搜索、手机浏览器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每一家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布局。同时,由于“整体分发都没有太强的产品创新,想做到完全不一样很难,创新点都不太多(UC创始人何小鹏)”,所以在经过了几年的市场培育期之后,整个行业格局也逐渐稳定了下来,没有出现“黑马”。

  一个没有真正创新者的市场,如果放在几年前,那一定是“颠覆者”周鸿祎大显身手的舞台。但如今,360连原本的市场份额都在流失,与“老三”腾讯的份额差距,在去年三个季度内从11%缩小到了危险的交叉点。

  从市场前几位的产品布局来看,360的劣势源于别人都已经有了完整的布局和护城河,但它一直都缺乏一款真正的“杀手级”产品,自身最核心的“安全基因”,在手机上迟迟未能挖掘出创新的方向。

  例如百度,其搜索基因已经在分发市场里,进化成“搜索+应用商店”模式,“搜索”可以覆盖有需求(包括需求明确和模糊两类)的用户,应用商店则可以成为用户习惯的延续和全覆盖产品;腾讯发挥其“社交基因”的优势,依托微信、手机QQ积累的庞大移动互联用户,利用自己在社交游戏和网络游戏方面的优势,建立起了以游戏分发为核心、社交推广为手段的入口模式。

  由于两者已经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生态,所以一个能牢牢占据市场老大的地位,一个能后来居上,抢走360大量的用户。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360在2014年年末和腾讯一样,推出了名为“社交分发”的新产品,并将其定义为分发2.0时代的标志。

  然而让人一头雾水的是,360选择的主攻方向,竟是自己整个运营模式中最短的那一条木板——“社交化”。按照360自己的定位,“社交分发”包括了“好友分发”、“位置分发”、“当面分发”和“个性分发”等精准App分发方式,意在挖掘好友关系、LBS地理位置、面对面交流等社交功能,开拓应用分发的新通道,提升分发能力。

  相对基于微信和手机QQ的腾讯社交分发,基于手机通讯录的360版本,明显缺乏强用户关系链,关联到产品的方式很生硬。简而言之,就是360缺乏社交的基因。一位微博网友抱怨:“360手机助手的新版完全是瞎搞,从通讯录里导好友,这是多久之前的套路?一下让产品后退了好几年。”

  而一些分析人士也认为,360手机助手近一年来在分发能力和产品形态上难以突破,市场份额也遭遇百度、腾讯等竞争对手不断蚕食。如果3.0版本宣告失败,或将成为压垮360手机助手的最后一根致命稻草,届时360的分发业务将彻底退出主流竞争。

  点评:

  创新者在陌生市场“泯然众人”,甚至错误选择突围方向,都有可能源于自身创新底气和手段的缺乏。

  安全:自我设限,后院失火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PC用户与手机用户,也是两个大相径庭的群体,连PC端“小白用户”本身的构成和消费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何况智能手机的用户。可惜的是,老周仍试图用自己熟悉的那个套路做手机安全……

  就如同“搜索=百度”、“IM=腾讯”一样,360也是安全软件的代名词。即便是在移动市场上,360也一度拥有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但如今,这个360的大本营似乎有了失火的迹象。

  2014年Q2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360、腾讯、百度在移动安全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0.9%、40.9%和23.5%。仅在两个季度前,同样一家分析机构的数据中,三方的势力对比还是61.5%、27.1%和18%,再往前推两年,360甚至一度占据七成的市场。

  事实上,360在移动端的安全市场曾经走过弯路。

  2011年,360手机卫士用户达到3000万,成为市场老大。周鸿祎开始对手机业务有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借此开始复制PC时代的玩法——用“安全”捆绑其他应用,层层铺开自己的产品线。

  在这种背景下,已经发展到几十人的手机团队被重组,分拆出几个小团队,每个团队都独立进行了很多新业务的尝试。比如,手机宝盒分拆出来做成手机助手,一部分人做手机浏览器,一部分人做口信(微信的同类产品)。

  但是这些试验性的探索并不成功,同时,多面出击也分散了360本身核心业务的战斗力。当时随着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市场规模开始疯长。但360手机卫士的用户数增长没跟上行业发展速度,只从年初的3000万增长到年底的4000万,市场份额从60%跌到50%左右。

  而金山、腾讯等公司也趁这个时候开始在移动端发力,推出各自的手机安全产品。腾讯更是不惜重金,先是通过收购安全管家、投资金山网络,建立了手机安全的“腾讯系”阵营,然后在电视、楼宇、媒体投放巨额广告,全力推广腾讯手机管家。这个在腾讯内部被称为“国防计划”的项目,目标就是利用手机取代PC的洗牌机会,对360手机卫士形成围攻之势。

  感受到危机的360,紧急召回已调往PC部门的原手机业务带头人李涛,重新将重心放回手机卫士。但此时其他竞争对手已经在360的后院站稳了脚跟。

  站稳脚跟之后对手们便开始“纵火”。2014年,手机安全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百度、腾讯甚至阿里巴巴等,均拥有了自己的安全产品,再加上金山、猎豹、瑞星[微博]等专业化的互联网安全公司,该领域已是绝对的红海,而这显然给360造成了更大的压力。360的Q3财报显示,其安全产品在PC端的增长基本陷入停滞状态,而在移动端,360也不具备绝对领先优势。

  反观腾讯和百度这两个对手,它们之所以能在移动互联网中硬生生撕下360的份额,原因在于成功转型和完成了产品布局,每条产品线之间能发挥巨大的协同优势。

  以腾讯为例,它利用手机QQ、微信迅速拓展了大量的手机用户,而腾讯手机管家作为其卡位移动互联网的战略级产品,增强了腾讯在应用分发入口上的布控,更加突出腾讯对于流量把控层面的优势。

  其次,腾讯还制定了建立移动安全产业链联盟的策略,试图以开放的姿态,拉来更多的盟友。例如吸引硬件厂商合作,给三星[微博]、小米、联想、中兴等手机厂商提供安全技术的解决方案,让手机管家的安全模块,在系统底层为用户提供各类安全服务。

  而2013年第4季度才发布安全产品的百度,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挤进了前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打造了移动安全的开放平台,全面开放自身三大移动安全技术能力——支付安全保护、骚扰拦截、病毒查杀及漏洞检测。目前百度已与几十家安全机构、开发者、应用商店、银行、第三方支付、运营商等生态圈内的合作伙伴展开深入合作。

  除此之外,百度移动安全开放平台还将建设接口,并打造开源社区和正版联盟等,完善自身整个移动安全生态圈。

  连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都在不停寻找盟友来围攻自己,孤独的“靶子”360在自己的后院,实在是过得艰难。

  J先生认为360已经丧失了PC时代的优势。在PC时代,Windows系统安装软件时,不需要通知用户就能取得底层权限;但在安卓上,“用户不点头你就不能取得权限”。加之手机并没有像当年PC时代一样,有各种病毒、木马严重肆虐的情况,用户安全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强烈。所以,才有了腾讯与各大手机生产商的合作,以及360砸重金与酷派的联姻,它们都试图以硬件为突破口,从移动端最底层开始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点评:

  相比壮士断腕式的自我革命,自我设限能保证创新企业在旧有模式中相对“安全”。毕竟这样的企业在面对破坏式创新时,旧有的组织结构、管理文化、成本结构、用户群体体验,乃至背后的资本方,都有可能成为掣肘的因素,但自我设限也的确是创新者陷入窘境的原因之一。

  后记:老兵的背影

  以“安全”为核心,以“免费”为卖点,向其他领域进行捆绑式拓展。这是创新者360颠覆旧时代秩序,并长盛不衰的商业逻辑。现在,它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的节点,而“安全”不再是新时代的“刚需”,赖以生存的根基已经迸出了危险的裂缝。

  面对充满各种破坏式创新的陌生手机市场,360即便抢占了先机,也似乎缺乏足够勇气从根基开始自我革命。取而代之的,是周鸿祎自我设限的“创新”:要么强行复制旧有成功经验,要么追求渐进式的改良,试图在延续性创新和破坏式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安全的缓冲区。但这种方式却导致了360在移动市场上的全线萎缩。

  网络时代催化了创新者衰老的速度,比如陈年,比如陈天桥。当BAT和众多适应了破坏式创新的对手绝尘而去时,我们是否会看见又一个老兵的背影,在创新的十字路口,孤独地徘徊?

  [编辑?周云成]

  E-mail:zyc@chinacbr.com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新浪财经

文章关键词: 财经宏观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哈佛模联列台湾为国家 中方代表被驱逐
  • 体育梅西两球巴萨5-2 阿联34+11广东1-1东莞
  • 娱乐孙俪邓超庆结婚纪念 烛光晚餐晒戒秀恩爱
  • 财经国内油价今日将迎新年首涨 买涨风气弥漫
  • 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颁奖 视频回顾
  • 博客马伯庸:想远离癌症一定要知道的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二女生被扇57耳光 因初三男友疑其劈腿
  • 童大焕:莫高估汇率对房价的影响
  • 凯恩斯:A股已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
  • 叶檀:资本外流不可小视
  • 明天的天:年轻人急着买房的原因
  • 许一力:杠杆是A股不可承受之重?
  • 冉学东:央行有管理地让人民币贬值
  • 陶冬:美非农再呈强 希腊赖帐又遇挫
  • 水皮:上证50进入做空时代
  • 易宪容:房地产调整在向纵深发展
  • 徐斌:央行或每月都要下调存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