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和脆弱的

2015年01月27日 00:06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微众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字“webank”,洋溢着互联网商业特有的民主气息。对此,低调的传统银行业感受到了。较量在暗中进行。

  李洋

  两件大事发生在1月19日,一个明晃晃的,一个静悄悄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也不能说毫无关系。

  第一件事是中国股市的骤然暴跌,创下7年以来的最惨纪录,我们会有一条新闻解释这是为什么—以中信证券为首的券商为什么如此急迫,不惜违规为客户提供杠杆,以致受到监管部门的警告,而小小的警告和象征性的惩罚又为何会让刚刚振作起来的股市一泻千里。

  另一件事看起来意义更重大一些:中国的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开始试运营了,它的股东之一是腾讯,因此被称做互联网银行。不过此刻,你还什么都见不到,这一测试只在内部进行。而即便刻意严格保密,弄得人紧张兮兮的,也没有降低其低调背后的里程碑意义。

  我们本期的封面故事会向你解释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银行,脱离了实体网点的它们能做哪些传统银行不能做的事,尤其是能为我们做什么,以及它们怎样与传统银行在人才和业务模式上展开竞争。

  这些创新不是来早了,而是已经让人等得发慌。

  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全都是大家伙,并且都由国家控制。其规模之庞大充分体现了中国在金融领域30多年来的非凡成就,从一穷二白到拥有6家全球500强大银行,其中的中国工商银行还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但就像卡尔·沃尔特在他与人合着的那本着名的《红色资本》里所提到的:“它们既没有创造性也没有创新性”—它们大得脆弱。

  不创新这件事—我们总是避免不了会提到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完全与大相关。像所有国企一样,这些银行在体制内外存在两套体系。它们承担了中国经济绝大部分的资本供给,这直接影响经济命脉,作为代价,国家协助其处理了大量坏账,也用固定下来的利差保证了它们因此而减少的损失。但那些隐藏的风险并未因此而消失,它们依然躺在银行和资产公司的账面上。

  乔·史塔威尔在他的《亚洲大趋势》里评价,中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理总体来讲是有效的。但东北亚国家的发展经历也表明,在金融体系经历长期压抑后,“银行、企业和储户最终都会想办法挣脱国家的约束”,以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或者是更好的服务。

  事实上,影子银行的存在也已经在削弱政府在此方面的一些控制力了,从很多国家的经验去看,国家想要一直控制住金融体系的难度很大。此时微众等私营银行的出现也许可以适度缓解这一矛盾。大银行们需要把钱留在体制内,靠的是储蓄,假如中国人有一天像美国人一样依赖借钱和消费度日,那麻烦就大了。微众们的大数据和各种互联网入口,它们对个人消费用户更好的了解,都会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些可以预见的改变,这一点无论站在消费者还是行业角度都是值得观察的。但要相信它们能在现有体系之下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恐怕想法过于幼稚。

  用相同的逻辑,你就可以理解中国股市为何表现如此—压抑太久的券商急于追求利润因而显得有些激进冒险,惊弓之鸟的市场则对“一声令下”做了过度的解读。

文章关键词: 管理商业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杨卫泽被中纪委带走前欲跳楼被摁住
  • 体育NBA-哈登37分火箭胜 詹皇34分骑士胜
  • 娱乐曝陈赫前妻怀孕8个月 点赞张子萱豪放照
  • 财经油价13连跌消费税不调 汽油回5元时代
  • 科技IBM否认裁员11万:仅裁不到1万
  • 博客曹林:放鞭炮必须从春节传统里开除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人流现低龄化过半青少年性行为无防护
  • 任志强:政府强刺激 蛇还是井绳?
  • 冉学东:包工头暴富神话依然终结
  • 童大焕:总理首度公开谈楼市说明什么
  • 金岩石:A股为何大起大落
  • 杨德龙:坚守蓝筹股 兼顾消费股
  • 叶檀:市场对不守信用央行有计可施
  • 马光远:索罗斯退休是金融危机尾声?
  • 刘军洛:中国央行为什么买什么亏什么
  • 如松:普京看懂了黄金 中国人没看懂
  • 杨红旭:中央会拯救三四线住宅高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