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早年历史

2015年01月15日 17:21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三岛由纪夫作品的英文翻译和其权威传记的作者,写出了一本日本公司史的杰作。在《索尼秘史》中,约翰·内森描述了这家战后日本明星公司从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到出井伸之继任总裁为止的历史。

  文|李翔

  《索尼秘史》

  作者:约翰·内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定价:58.00

  索尼从东京轰炸后的废墟中起步,最初只是小作坊,后来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及大众文化的代表。索尼的故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之一。在《索尼秘史》中,作者约翰·内森对索尼公司的传奇故事进行了剖析,掀开了这个曾经是全球最成功、最神秘企业的面纱。

  索尼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里,井深大迷恋技术,而盛田昭夫长于营销和整合。和多数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不同的是,这两个人一生都维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人们所见到的他们唯一一次较量,是在《时代》杂志刊登过的一张照片上。在照片中,两人正在扳手腕。

  索尼的前身由井深大创办。身为一名工程师,井深大在1946年创办这家公司时,“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工作场所,工程师们能够在这里将其内心的想法付诸行动。”这家公司在创立时就具备了技术基因。井深大对索尼的一个要求是坚持原创,无论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1961年时,受到巨大的市场诱惑和来自经销商的压力,索尼的销售部门希望公司能够从别的制造商手中购买现成的彩色显像管系统,进行组装和包装,作为索尼的产品销售。但井深大拒绝了。在这件事情上,井深大对技术和原创的坚持,甚至一度将索尼推入濒临破产的境地。但随后开发出的彩色显像管,却成为索尼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这也是井深大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盛田昭夫也有自己的坚持。盛田昭夫的决心是,索尼必须是一个高品质、高价格产品的品牌。1955年,盛田昭夫携带包括磁带录音机、立体声话筒和晶体管收音机在内的索尼产品进军美国。宝路华手表的一名采购代理相中了索尼的收音机,他对盛田昭夫说,如果索尼允许自己的收音机用宝路华而非索尼的名字销售,宝路华可以采购10万台索尼的收音机。当时索尼的月最大产能才为1万台。但盛田昭夫拒绝了。他认为索尼的品牌要重于这份能带来利润的订单。

  索尼能够迅速成为最知名的国际品牌,同盛田昭夫本人有很大关系。正是盛田昭夫自己亲自主持了索尼对美国市场的开拓。1963年时,盛田甚至将全家从东京迁往美国。他在第五大道租了一栋有12个房间的公寓。在纽约,他主动与美国人交往,而尽量避免同日本人亲近。为了更好地融入美国圈子,盛田昭夫家每周都会举行一次晚宴,客人包括商界领袖、艺术家、音乐家和设计师。盛田昭夫于是也就建立起了一个包括彼得·彼得森(黑石的创始人)、亨利·基辛格、戴维·洛克菲勒(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长,后来任美国副总统)等美国名流在内的政商社交圈。

  盛田昭夫的长子盛田秀长说,盛田昭夫可能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西化的日本人,一个同时理解日本和美国的商界领袖。盛田昭夫只是在“表演”,“如果你想扮演一个国王,你就必须始终像个国王。我的父亲颇擅此道。”约翰·内森则说:“没有人见过他不带面具的样子。”无论怎样,盛田成为全球最着名的日本人,对索尼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是价值无限的。可以说,盛田昭夫也是以此为标准来挑选他的接班人的。约翰·内森曾问大贺典雄,是什么因素使得大贺典雄脱颖而出,成为索尼的总裁,他在纸上写了句话,其大意是,“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宛若太阳”。“索尼的领导人必须光彩夺目”,大贺典雄说。

  约翰·内森称大贺典雄是一个“充满矛盾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在东京和柏林接受过教育的音乐家,他身上既有生意人的精明,又不乏艺术家的敏感。”在加入索尼之前,大贺典雄就得到了盛田昭夫的保证,只要来到索尼,总有一天,大贺会成为索尼的总裁。

  约翰·内森的说法是:“如果说井深是晶体管时代的灵魂和领军人物,盛田运用营销手段使随身听风靡一时,那么,大贺用CD将索尼带入了数字时代的说法也绝对合情合理。”大贺典雄还推动了索尼对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收购。和之后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收购一样,这标志着索尼对内容的重视,以及推动软硬件结合的努力。在当时,索尼已经是全球最大也最受欢迎的消费电子硬件制造商。但是,盛田昭夫和大贺典雄想要更进一步。这也是在随后索尼未能做到,但是包括苹果和亚马逊[微博]在内的公司想要走的道路。

  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过程,充分表明了这家公司在当时仍然是一家由创始人影响和左右的公司。按照约翰·内森的描述,1989年8月东京索尼执行委员会讨论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会议,完全被盛田昭夫和大贺典雄之间的争论主导—当然,最后所有的意见也都必须由盛田拍板。

  当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股东提高了报价,而盛田昭夫的开场白就是一个问句:如今,大贺身体虚弱,索尼在这个时候涉足一项自己一无所知的业务,这是否明智?在场的人,包括曾经力主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大贺都陷入了犹豫不决的状态。最后,盛田昭夫的总结是:审慎的做法应该是放弃对哥伦比亚公司的收购。会议记录中也如此写道:“按照总裁的指示,放弃对哥伦比亚公司的收购。”

  但在当天晚上的董事晚餐会中,盛田昭夫在谈话的间隙突然感慨了一句:“实在太可惜了。我一直都梦想着拥有一家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于是,收购的计划被继续推动。

  约翰·内森说:“假如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么,这又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证据,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索尼管理事务的方式与其说是基于集体决定,还不如说是基于个人喜好:感性多于理性。”

  盛田昭夫坚持,必须要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找到合适的管理者才能收购它。但是,既然索尼已经在“拒绝还是接受”的二选法中选择了接受,那么,找到合适的管理者也就从必要变成负担了。这让索尼在好莱坞的最初经历可以用一片混乱来形容。索尼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盛田昭夫坚持用一种长期思维来看待索尼在好莱坞的举动。在他看来,只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仍然在好莱坞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收购就是值得的。

  索尼公司的规定是,员工在65岁后必须离职。因此,大贺典雄也需要为自己挑选继承人。最终,他选定的是一名让索尼内部大吃一惊的人选:负责公司全球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出井伸之。大贺典雄自己的话是:“索尼公司的100个人中,有99个人反对我的选择。”

  大贺典雄的理由是,“出井的狂傲使他敢于采取他认为必要的行动,甚至不惜破坏索尼的传统架构和运营方式。”后来出井伸之挑选霍华德·斯金格作为他的继承人,更验证了他的“异端”精神。

  出井伸之对自己在索尼的诸位领导者中的定位是:“井深君是晶体管弄潮儿,盛田君是随身听弄潮儿,大贺君是CD弄潮儿,而如今我们必须要做数码梦想弄潮儿。”在出井伸之思考的未来中,电子产品的硬件业务形式将会过时—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考已接近于现实。他以电视和机顶盒为例,“无论电视机屏幕多么亮丽,分辨率多么完美,都无济于事。真正的王者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谁创建的内容,以及谁控制了分销内容的网络。”今天再看,尽管索尼进军客厅的尝试并不成功—正如微软[微博]和苹果也都失败了一样,但出井伸之的话,却在今天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智能硬件身上得到了印证。

  今天,索尼已经不再是消费电子行业的弄潮儿公司。约翰·内森本人没有对索尼的明星产品如随身体和游戏设备PS大加描述,也从未试图去总结索尼早年能够迅速崛起的规则。恰恰相反,他有时甚至在有意无意暗示,索尼当时日本式的内部人治理有其缺陷。不过,在这些叙述中,我们能读到:富有魅力的创始人、一个初创公司的商业雄心、拓展全球市场时的文化冲突,以及试图赢得外部世界尊敬的努力。

  李翔,《财经天下周刊》主编,财经作家。

文章关键词: 管理商业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亚洲杯-国足2-1逆转胜乌兹 头名出线
  • 娱乐庞麦郎回应《人物》采访:是闲聊非采访
  • 财经4000万体制内人员将缴养老金:按工资8%
  • 科技商户撤离 中关村e世界关门进入倒计时
  • 博客中国人什么时候习惯下跪的(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卧底传销点救母被骂:毁发财机会
  • 叶檀:证券业薪酬盛宴 可借鉴华尔街
  • 姚树洁:世行经济学家为啥藐视中国
  • 管清友:12月金融数据争抢末班车
  • 沈建光:2015年警惕三大灰天鹅事件
  • 王福重:房地产真正的繁荣还没有到来
  • 易宪容:中国政府如何应对油价下跌
  • 明天的天: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化
  • 天天说钱:香港为什么暂停投资移民
  • 洪榕:2015年大盘股小盘股齐步走
  • 钮文新:央行失控的情况已经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