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一战成名!

2015年01月15日 15:17  《经理人》 微博 收藏本文     

   以一名TCL[微博]公司普通市场分析员身份,转投外语网站沪江网,徐华在7年副总裁期间,通过组织变革、战略设计、商业模式与产品创新等实效打法,让这家当初蛰伏于居民小区的小微公司,创造出2亿用户和50亿的市值规模,并挤进了中国在线教育行业中的四强席位。 ■ 文 / 沈伟民

  世道是功利的,如果在线教育网站—沪江网(上海互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是驻扎在居民小区里的一家小微公司,谁会看它一眼?可如今,它已和腾讯教育、淘宝学堂、YY教育一起,占据了中国在线教育行业中的四强席位。数据证明沪江网的地位:2亿用户、市值50亿规模。

  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徐华表示,他本人和沪江网的成长一样,都属于草根逆袭。徐华告诉《经理人》,沪江网2001年成立,他入职的时间是2007年,2年之后,公司开始迅速腾飞,算起来,沪江网正式崛起也就5年。根据沪江网的三位创始人伏彩瑞、于杰和唐小浙的联合意见,徐华在组织变革、战略设计、商业模式与产品创新等四个实效打法上,创造了沪江网的今天。

  捂着TCL之“痛”转投沪江网

  和那些背景复杂和光鲜的执行官相比,徐华的履历简单异常:曾在TCL任职高级市场分析员。这样的一个履历,似乎和他今天领导2000多人的沪江网形成强烈的反差。

  按照徐华的话说,TCL经营之“痛”,让他最终离开了TCL。故事是这样的:2002年,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徐华在TCL谋到了第一份工作,由于他日语和英语颇佳,被安排专门分析海外家电的市场趋势。此后,他连续2年做出分析报告,均认定家电行业将抛弃背投、等离子,向液晶转移。但是,他的报告没有被管理层待见,与此同时,TCL不仅沉浸在上市和兼并汤姆逊、阿尔卡特的亢奋中,而且还在“打工皇后”吴士宏的主导下,超前推出互联网电视机战略,结果导致巨亏40多亿,公司被迫裁员。徐华回忆,当初裁员是一层层楼面裁撤,而且在液晶产业起来后,公司原有的专家全部武功尽废,同时,由于无力回天,吴士宏也被迫下台。

  尽管徐华的市场分析部门没有被裁撤,但由于公司业务停滞,徐华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反思经营一个公司的种种问题。2006年,他在浏览英语网站的时候,意外发现到以外语学习为内容的沪江网。当时的沪江网实际已经在伏彩瑞、于杰和唐小浙等创始人领导下,从BBS刚刚转型到正式网站,但其形式还有很深的网贴痕迹。

  通过网站上的网贴,身在广东惠州的徐华和上海的伏彩瑞隔空认识,伏彩瑞得知徐华深谙日语,于是就请他在沪江网上开辟一个日语社区,就这样徐华免费为沪江网当起了日语社区的“版主”。由于日本和中国的政治关系问题,在沪江网的日语社区出现了很多愤青帖子,为了做人气,徐华一一回帖。

  此事被伏彩瑞知道后,就在后台把这些非学习的帖子全部删除,他告诉徐华:沪江网永远只会专注于学习和创造学习氛围。这句话让徐华很“走心”,于是他决定去上海考察沪江网。

  到了上海后,呈现在徐华面前的沪江网简直土得掉渣:公司寓居在一处居民小区,三室一厅,三位创始人和员工加起来只有17人,办公桌平时放电脑,吃饭的时候就是餐桌。三位创始人看到徐华,都呈现羞涩的表情。然后,徐华和伏彩瑞进行了单独沟通。据徐华的描述,伏彩瑞给他画了一张中国互联网教育的“饼图”,这张“饼图”让徐华最终决定抛家离子跟随伏彩瑞创业。

  徐华告诉《经理人》,他选择加入沪江网,成为这家小微公司的第18号员工,思考过三个问题:第一,公司进入的产业是否正在向上?第二,市场需不要公司的产品?第三,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徐华当时清楚看到:“互联网和教育,都是黄金产业,沪江网把这两个产业交汇在一起,能够产生前途;中国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对教育产品的迫切需求,而互联网能解决这一问题;伏彩瑞等人是一群狂热的学习者,他们有创业者精神。” 独创在线教育“网校”模式

  在公司最艰苦的创业期,选择加入这家公司,徐华入职沪江网担任当初所谓的“副总裁”,可谓前景与风险并存。做好了,可在今后分享到公司红利,做不好,意味着职业败笔。

  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差距。进入公司后,徐华发现,尽管包括创始人和他的员工只有18人,但由于缺乏战略思维和一个基本的组织形态,使得大家终日很忙,没有办法把力量汇聚在一起。于是,徐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亲自写出了一个关于公司战略价值评估的SWOT分析,实际上,公司所有人当时连什么叫做SWOT都一无所知。徐华亲自分析沪江网的优势、弱势、竞争、机会等四个环节,结果是:优势在于当时沪江网已有50万用户;弱势有一大堆,特别是18人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重叠,影响效率;竞争是,把对象锁定为金山词霸[微博];机会是,有付费意愿的人群集中在二三线市场,沪江网能通过互联网手段继续扩大市场。

  徐华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解决SWOT分析中的突出问题—人的资源。在他建议下公司成立了事业部门制,在18人中划分出了内容编辑部、技术部、B2C部、商务部等四个组织形态。当然,沪江网今天的各个事业部门远比2007年复杂许多,不过它们都孵化自当初的这四大部门。“在18人中搞事业部制,看来有些滑稽,但对于2007年的沪江网来说,就是一次组织变革,使得这家激情的创业公司从此转向理智创业,另一方面通过四个支点撬动,让大家明白自己做事目的,尽管当时还没有引入部门考核。”徐华告诉《经理人》。

  组织变革的目的,就是释放与激发人的活力。2年之后,效果显现:沪江网第一次实现小微盈利。尽管2009年的沪江网开始“上道”,但问题也暴露出来:第一,员工开始增多,但流失率同样频繁;第二,盈利结构单一,90%以上依赖于网站广告,且订单波动和应收账款拖期,导致现金流有断裂风险。负责运营的徐华必须向老板们提供良策。

  第一个问题,是将人的资源问题推到新的深处。徐华梳理了招聘、录用、培训、薪酬、升职等各环节的人力资源模块,最后分析认为是培训环节出了问题,原因是这个管理模块在公司内部根本就没有。于是就和老板们决策,在内部推出公司历史文化、商业模式变迁、市场环境分析,以及代码设计、社区建设等八门培训课程,由创始人和他共同担任公司内训讲师。“这一制度推出后,员工和老板、高管之间零距离,让员工加快了和公司的磨合期,使得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公司。”徐华表示,这一摸索出来的管理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二个问题最棘手,直指公司生命线。徐华和创始人都清楚,公司单靠网站广告绝对不可能持续,但出路何在?

  此时,徐华接到一个当时在“天下网(现已倒闭)”工作的朋友电话,请他去考察一下。在天下网,徐华发现,这家网站内容一般,也不以广告为生,收入全靠给客户提供专门向用户发送垃圾短信的业务,每个月稳稳的赚钱。“尽管这样的业务不光彩,我们不会做,但它启发了我们,就是网站公司的商业模式一定要靠‘自生产方式’取得。”回公司后,徐华开始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沪江网新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2012年之前3年中,徐华和老板团队们一起尝试过商业模式的改变,比如给外企提供外语人才的招聘、转型翻译公司,甚至还在原来提供外语图书的B2C业务中增加化妆品业务,但都不见效果。最后再次利用SWOT工具分析,决定回到自身的优势,就是将外语学习产业化。脑力震荡后,公司推出了一种叫“网校”的商业模式—就是在网上建立虚拟的外语教育学校,里面有学科、班级、学习互动、学习制度、学习论坛等等和线下教育类似的模块。

  作为实验性的“网校”模式很快赢得民心。它不但使得网站流量加速向付费流量转化,同时也孵化出了沪江学币、VIP课程等支付和盈利性项目。而沪江网靠“网校模式”一战成名后,这一模式很快在行业中被复制开来,现在已经成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中各公司的一个基本标配。

  现在,沪江网早就褪去了当初的青春痘,并且正在谋求A股上市。徐华的个人价值,也在其推动公司从草根到明星公司的7年中逐一呈现,这对很多当下的新创公司来说,都是一种启示:在聘请执行官的时候,不要总是好高骛远地苛求他们的光鲜背景,反而在创业期更需要的是,务实并能共同面对困难与问题的执行官。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宏观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亚洲杯-国足2-1逆转胜乌兹 头名出线
  • 娱乐庞麦郎回应《人物》采访:是闲聊非采访
  • 财经4000万体制内人员将缴养老金:按工资8%
  • 科技商户撤离 中关村e世界关门进入倒计时
  • 博客中国人什么时候习惯下跪的(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卧底传销点救母被骂:毁发财机会
  • 叶檀:证券业薪酬盛宴 可借鉴华尔街
  • 姚树洁:世行经济学家为啥藐视中国
  • 管清友:12月金融数据争抢末班车
  • 沈建光:2015年警惕三大灰天鹅事件
  • 王福重:房地产真正的繁荣还没有到来
  • 易宪容:中国政府如何应对油价下跌
  • 明天的天: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化
  • 天天说钱:香港为什么暂停投资移民
  • 洪榕:2015年大盘股小盘股齐步走
  • 钮文新:央行失控的情况已经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