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华张国祥:金融和它的袈裟

2014年11月10日 16:43  《商界》杂志  收藏本文     

  □文/本刊记者?樊 力?刘 醒 摄影记者/雷 辉

  在跑到第41.195公里的时候,张国祥肯定不会注意到他身上那件编号00195的亮黄色T恤。

  人在极限的状态下,再跳跃的颜色都很难构成记忆点。但路旁同事们的目光一直期待着他,从第1公里到第41公里,他们越来越不希望自己的董事长放弃。其实张国祥完全可以选择停下来,继而一头倒进尾随其后的那部汽车,毕竟47岁的他所参与的上一次长跑,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这是2011年3月19日的重庆,一场国家级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公里。此时的重庆刚刚下完一场小雨,一层淡淡的白雾正笼罩在长江之滨。

  4小时52秒21,最终张国祥坚持跑完了全程,名列569名马拉松全程选手中的第445名。

  ——对于张国祥而言,这种漫长而需要强大信念支撑的极限运动,像极了自己创业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希望交替着疲倦,极限伴随着下一个极限,还有内心深处对目标的终极渴望……马拉松40余公里中的所思所想,就是自己创业十年的一个浓缩还原。

  2002年,张国祥萌生了做民生金融的想法;随后经历两年的思虑挣扎,最终他从银行的高位毅然离职,一头扎进未知的大海。十年之后,他一手创立的瀚华金控在H股成功上市。

  这是一场有些不可思议的行业奔袭。于张国祥而言,民生金融绝不是一连串冰冷的数字,它应该是一种披着袈裟的、有着人性温度的使命关怀。就像马拉松运动的源起,当年那个名叫菲迪皮茨的战士,从海边一个劲地跑回雅典时,他的使命,也不过是将一个关于胜利的消息,带给正在远方等待的故乡人。

  窗口期打开,窗口期关

  那天,香港气温32℃左右,张国祥给自己套上一件黑灰色西服,当他手中的红锤和铜锣正式触碰的那一刻,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2014年6月19日,瀚华金控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

  庆功晚宴上,张国祥喝醉了。他脱下西服将衬衫挽得很高,坐在他身边的,有瀚华的客户、股东、高管,当然还有他的妻子——创业10年,张国祥与她聚少离多,往往一个月也难得见一次面。这些人的人生交织在一起,终于创造了一个历史:国内第一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民营担保和小贷公司。

  这一年,张国祥50岁。

  用十年的时间摘掉大众认知中的有色眼镜,这有多难?且不说中国民营金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长期缺位,即便在内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瀚华所在的这个行业也依旧是曙光夹杂着尘埃腾升。提及民营担保、小贷,即便今天也依旧会有很多人下意识地贴上妖魔化标签。

  瀚华成立于2004年。彼时,“民间金融”、“普惠金融”等词汇尚未出现,人们将这些游走于主流金融体系边缘的行业,称之为“草根金融”。草根,既是指它们服务的对象——草根企业,也是指提供金融服务的张国祥们。

  草根意味着生命力,同样也有着非主流的意味。但从一开始张国祥就坚信,所谓的“草根金融”,其实是有着巨大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虫草金融”。随着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体中的占比越来越重,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已经走到了历史的窗口期。

  人的一生,又能遇见几个窗口期?

  张国祥曾经一次次地翻阅中国金融史,种种迹象表明,大时代的浪潮已经将他们这一代金融人推向了风口。由民间资本做金融,中国经历了5次窗口期:第一次就是南北朝的典当;第二次是宋朝的钱庄;第三次是明清时期的票号;第四次是一百多年前,以上海为中心建立的远东金融中心,当时民营银行有300多家;而当下,正是第五次历史机遇,而且是近百年来唯一的一次,也将是更大的一次。

  从窗口期打开到窗口期关,沧海横流,万马奔腾。要想最终留在历史舞台上,需要依靠铁腕的纪律和智慧的远见。

  早在2002年,张国祥就准确预言:未来的小银行,谁敢对民营企业做信用贷款,谁就能抢占制高点。然而,民营企业市场虽大,风险也大,银行都不敢吃这只螃蟹。

  为什么是信用贷款?因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就难在无抵押物。瀚华采用的是“无抵押信用贷款”,这意味着,仅凭一个名字,中小企业就能获得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当然,这对瀚华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瀚华做到了,大幅低于同行平均水平的坏账率充分说明了企业的风控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组数据:瀚华金控10年资产规模已超过100亿元,累计服务中小微客户超过5万户,累计业务规模近1000亿元;旗下全资子公司瀚华担保累积担保客户超过1万户。对比全行业,截至2013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8185家,累计为23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一相比较,良莠立现。瀚华十年,究竟是如何驯服资本苍狼,站在历史的窗口期前一步一步施展其金融技艺的?

  青纱帐外的第一次邂逅

  人不识货钱识货,资本比钱更识货。金融的魅力,不在于它的上帝之手能够在物质形态领域横扫千军,更在于它能够改变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命运走向。

  张国祥与信用的首次邂逅,是在三十多年前。那真是一个戏剧性的命运注脚。

  上世纪70年代末,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普通村庄,正值初中的张国祥实在交不起学杂费。他渴望上学,百筹莫展。恰好,张国祥的一位同学的父亲在农村信用社工作。最后在同学的口头担保下,张国祥从信用社里贷出了50元,不仅支付了学费,还解决了家庭农耕生产的燃眉之急。

  这50元钱改变了张国祥的一生。谁都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这样的故事会成为张国祥日常工作的常态。只不过这一幕的主角,变成了如今在面临资金困境时百筹莫展的众多小微企业。

  张国祥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帮助别人同样是在帮助自己,所谓施比受有福——“施”的过程无疑也是在为自己积累一个正向的能量。

  他曾经讲到自己的一个观察,很多人其实是不会住酒店的。为什么?当你离开酒店时是不是把房间搞得一片狼藉,服务员本来按照标准流程只需要整理打扫十五分钟的房间,最后变成需要打扫一个小时,这样的客人是不会得到服务员内心尊重的。

  得不到周围人内心尊重的人,很难得到命运的福报,而能够真正言行一致要求自己多替别人着想,并最终获得周围人内心尊重的人,往往是那些真正吃过苦的人。

  张国祥是家里四兄妹中唯一的男孩,那时父亲已病逝,为减轻母亲的负担,还是中学生的他学会了所有农活儿。一次,他顶着三伏天的高温钻进遮天蔽日的青纱帐中打农药,下午2点左右是打农药的最佳时机,效果最好,而这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青纱帐里不仅气闷,农作物的叶子还会将裸露的皮肤割出一道道血痕,农药喷洒出去落在皮肤上,混着灰尘和汗水,蛰得人直想哭。

  而农村又没有洗浴设施,有一次,实在忍无可忍,张国祥一头扎进路边的机井,没等浮出水面,冰冷的井水让他瞬间腿脚抽筋,“那时真是后怕,一浮出水面立马用手紧抓石缝儿才爬出井壁”。

  中专毕业后,张国祥因为成绩优异被安排进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这又是一种幸运,当时的银行有机关性质,岗位特别紧俏。”那是1988年,他在这里待了整整10年,离开时已在省分行营业部担任重要岗位。

  这10年,是中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10年。张国祥逐渐认识到,改革开放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可是唯独金融业没有开放。他隐隐觉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民营经济的崛起,民营金融开放应为时不远,可是方向在哪里,他还没有想清楚。

  寻找方向的张国祥选择了参与组建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当时组建的中信银行是股份制,理念和机制都更先进,也更市场化”。1999年,为寻求事业的更大发展,张国祥选择了招商银行,一干又是5年,并成为招商银行重庆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

  有趣的是,因为预感到金融改革的号角即将在沿海吹响,张国祥早在2002年就将家安置在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深圳。他强烈感觉到,自己将伴随着民营金融发展的脚步,从辽宁到重庆,最终还会从重庆去往深圳。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来到重庆后,他一待就是整整16年。

  当然,瀚华的成就,或许也缘于这座城市独特的金融环境。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它将于2017年建成以金融结算为特征的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事实上,瀚华已是重庆上市的第3家金融公司,此前还有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这在其他城市是绝无仅有的。

  时势需要英雄

  真实世界的残酷,绝不会简单得像一首黑白分明的诗。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与他最终获取的事业高度,究竟有没有相关性?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张国祥时,他的回答是:抛开短期的片段人生,把时间延长来看,质量人生与道德品质一定正相关。

  回过头看,很多人觉得张国祥运气好,因为他的人生似乎每踏出一步,机遇就往往尾随而至。比如,民营担保业放开的时候,他恰好下海;民营小额贷款放开的时候,他第一个吃螃蟹;就连当初从辽宁去重庆,他也恰好赶在了重庆直辖的第2个年头。

  然而,外人往往只是将人的机遇简单归结于运气,却很少在机遇之外发现好的为人所起到的作用。张国祥认为信义是为人之本。

  2004年6月的一天,张国祥来到领导面前,婉言提出辞职。他热情地描绘自己关于民营金融的畅想。这些图景,张国祥已经思考了整整两年。

  领导静静地听完,拿出一张纸,是一张通过无记名投票投出的后备干部名单,“张国祥”三个字位列榜首。只是,此时这个名字的主人,去意已定。

  张国祥当然可以拍屁股走人,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找领导沟通,试图获得他的理解,并等待接班人的工作交接。“人是要讲信义的,领导待我不薄,我不能不顾及他的感情。”这一坚持,又是两个月。最终,领导被感动了:“原来我不理解,你反复跟我沟通,我觉得这似乎是条路子,我看好你这个人。”老领导的“放行”,让张国祥内心坦荡没有包袱。

  2004年7月,在解放碑这个重庆最繁华的地段,瀚华担保信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华担保”)开业了。没有华丽的典礼和隆重的仪式,仅仅是知情的几个朋友送来花篮,张国祥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彼时,瀚华的办公场所只有300平方米,员工7个人,股东1个人,注册资金也只有股东投入的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7人团队中除了张国祥和另外一位同事,其他人都是金融门外汉。

  创业初期,张国祥是总经理,同样也是骨干员工兼培训老师。几乎每天,他都会开着一辆老款奥迪车,奔波在重庆的大街小巷。

  第一单业务终于来了。一个搞运输的企业,因为业务发展向银行贷款近千万元,需要瀚华为之提供担保服务。虽然这单业务来自张国祥在银行工作时积累的老关系,但他还是谨慎地做了近一个月,除了调查客户的真实信息、制定担保方案等,还顺便培训员工——言传身教,瀚华发展的10年里,几乎所有业务员都是这样手把手“实战”培训出来的。

  签合同时,张国祥拿起笔,但那一刹那,他突然意识到,这次签字和以前在银行时的签字不一样了,他停了下来,拿起合同郑重地端详了一番,试图让内心平静,“即使是这样,后来我又找了这份合同看,字体仍然不是很流畅。”

  张国祥没有向同事们解释自己的激动和压力。但事实上,在瀚华此后发展的每一个“第一次”,同样的“颤抖”都发生在相关当事人身上。比如,当瀚华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彭刚签下四川片区第一单业务时,当时任陕西分公司总经理魏忠海签下陕西第一单业务时,他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激动、欣喜和紧张……

  节奏,才是时间的艺术

  从一张单子到一批单子,当大家都认为张国祥将会重兵囤积重庆之时,瀚华担保兵分数路,以迅雷[微博]不及掩耳之势落子全国。10个月后,瀚华四川成都分公司成立;其后不久,北京、沈阳、贵阳分公司成立;10年之内,瀚华在全国布局了26家担保公司、9家小贷公司。

  速度让人错愕!然而对于张国祥,快与慢其实无关宏旨,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节奏的把握。什么才是好的节奏?“战略上要快,战术上要慢。”

  节奏才是时间的艺术。张国祥在国有银行和市场化银行耕耘了16年,悟出一个道理:金融作为规模经济,除了需要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外,还需要时间密集。

  金融的魔力是“无中生有”,“无”就是诚信。对于瀚华,“无”是信用和品牌。然而,金字招牌并非一蹴而就,信用只能交给一个个独立的客户来书写,品牌只能交付给一天一天的时间去沉淀。

  因此,在战略上,瀚华要快——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服务网络覆盖尽可能多的城市;而在战术上,瀚华要慢——谨慎接单,严格考查客户,详尽制定方案,周全平衡风险与回报。

  最终,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诚信种子,在瀚华担保成立的第5个年头凝聚成为重大机遇。

  那是2009年,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然成为全国性难题,全国工商联打算通过市场的力量予以解决:推广复制一家领袖型民营担保公司的商业模式,解决民企融资难题。此时,发轫于重庆的瀚华担保也被列入了考察范围之内。

  瀚华担保让考查组着实大吃一惊。他们很难想象,远离经济发达城市的重庆能够诞生这么一家理念超前的民营担保公司。在经营上,瀚华大胆采用了“信用无抵押担保”的模式,如果能科学控制风险,这无疑是最能减轻小微企业成本压力的贷款模式;此外,它甚至将当时流行的“草根金融”叫法换成了“民生金融”。

  那段时间,张国祥频繁赶赴北京,向全国工商联详细阐述自己在民营金融上的抱负、对瀚华风控的举措等。而全国工商联也从处长到秘书长,派出一轮又一轮的考查组,来到瀚华担保位于重庆的总部,细致谨慎地对瀚华进行调研、分析和论证。

  经过长达半年的苛刻审查和论证,2009年2月,全国工商联下发《关于支持推广瀚华担保集团模式的通知》,同意支持和指导瀚华担保发起设立全国性民营担保集团,向全国推广“专注中小微企业、以信用方式担保为主、职业化经营团队运营”的瀚华商业模式。

  由全国工商联推广一个民营公司的商业模式,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事!而全国工商联的信用背书,也为瀚华真正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这一年,瀚华顺势启动股份制改革,面向全国招募股东。股改完成后,它更名为瀚华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也从1亿元一跃变成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股改举行的首次股东大会后,张国祥收到了一位股东的短信:“第一眼,我从您的眼睛里没有读到一丝邪恶。善良不难做到,但智慧又刚毅的善者难得。”这位股东将数以千万计的全部身家都投入了瀚华股份,毫无保留和犹豫,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

  “信用无价,但信用有度。”这是张国祥做金融的一把铁尺,有取舍、有平衡、不急躁、有思量。在他心中,与其说自己在做金融,不如说是在经营信用,“做信用的门槛是很高的,要靠时间来打造。”

  几百双筷子背后的故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如果将信义看作瀚华模式的剑柄,那么其独特的风控体系则是其剑刃。剑柄厚重,剑刃轻灵。

  2007年,重庆一家很有名气的小面馆急需扩大规模,而几十万元资金缺口成为了拦路石,面馆老板找到银行却因为没有抵押物而一度搁浅。

  瀚华接到这家小微企业担保请求后,立即派人实地考查经营状况。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来到这家面馆,也没有过多言语,竟然埋头数起筷子来。一数不要紧,最后发现筷子竟有近千双,由此得到结论:这家面馆每天的流动资金非常大,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在瀚华,小额贷款能够做到平均3天放款——老客户一天搞定,新客户不超过5天。

  从几百双筷子看懂面馆的“无字账本”,是瀚华向“信义”的致敬,同样也是对不同民生业态的经验积累。小微企业的困难之处就在于,面对银行近乎苛刻的抵押条件和繁琐的抵押手续,这些做小生意的“缺钱人”根本无力招架。而对于瀚华,只要拿出一个有信用值的名字就足够了。当然,瀚华模式并非仅此而已。

  2013年3月,青岛某商贸公司为保证进货所需资金,急需200万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于缺少土地及机器设备等抵押条件,银行没有批准企业的贷款请求。

  瀚华担保经过调查后认为,这个企业在本地区商贸流通行业拥有较高知名度,经营持续稳定,且其实际控制人个人拥有住宅房产,可以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

  于是,瀚华担保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在有效落实信用反担保条件后,为企业提供2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并为了减轻企业还款压力,根据企业的商业模式、资金归流特点设计了分期按比例还贷的方案,让企业轻松运用信贷资金发展业务。

  在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瀚华担保还建议企业对其下属两家企业的资金进行适度归集,统一安排调拨资金,使企业法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资金动向,方便管理。

  在这个项目中,从提供信用担保贷款到设计个性化还贷方案,再到向企业提供资源整合与财务辅导等增值服务,整个方案分“三步走”,为促进企业良性提升建立了一条稳定且具成长性的融资渠道。

  用当下互联网流行的一句话评价:这是将自己的产品——信贷服务做到极致。

  然而,对比同时期国内同行们的模式,瀚华模式显然并不取巧,反而看上去有些“笨拙”。

  被誉为民营担保第一标杆的某公司,曾以“分贷款用”的模式独步江湖。

  简单来说,假如一个资质优良的企业客户,实际融资需求为500万元,却可以通过该担保公司向银行成功申请出1000万元贷款,扣除100万元保证金后,将400万元交给该公司“理财”,并获得每年12%的回报。最终,客户一年期500万元贷款,融资成本只有40万元,节省了整整20万元。而担保公司也通过“理财”,截获大量现金流。

  然而对于银行出身的张国祥看来,这简直就是玩火,“客户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意识到,虽然自己实际只使用了500万元,然而所承担风险却是实实在在的1000万元,还不算利息。”

  果然,仅仅3年后,这个昔日的行业标杆轰然倒地,董事长跑路,留下近30亿元的资金黑洞,牵连22家银行、294家企业。

  事实上,瀚华的不取巧,实则是将信用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正因如此,瀚华成功避开了近期的互保链风险和钢贸圈风险——前者被媒体称作“金融瘟疫”。

  因为金融,所以慈悲

  瀚华通过输入资本,一解陷入资金困境的小微企业燃眉之急。有人说,这是“雪中送炭”,张国祥却不这么认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值得雪中送炭,资金不是万能的,假如这个企业自身存在致命问题,就不是输入资金能够解决的了,所以这更像是锦上添花。”

  2008年下半年,瀚华担保四川分公司突然得到消息:一家名为T科技公司的老总失联,有传闻是被警方逮捕,员工的情绪正处于失控的边缘。要命的是,这家公司通过瀚华担保向银行借贷500万元,此时距离还款日期不足1个月。假如该公司不能按时还款,瀚华担保将不得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垫付。

  瀚华四川分公司老总彭刚立刻带人前往T公司,此时,放款的银行还未听说此事。经查账,情况比传闻还要糟糕:该公司账上只有几十万元存款,且因为资金吃紧,这家公司已经拖欠了员工一个月工资。

  然而,经过进一步调查,彭刚发现,T公司老总之所以失联,只是被协助调查一宗案件,牵扯度不大。而所借款项全部用于一宗价值上亿元的政府项目,且该项目已经验收成功,只是因为刚刚遭遇汶川地震而被延迟放款。

  综合对比各项数据,彭刚认为:该公司完全具备还款能力。因此,他和T科技公司的高管开会,提出三点要求:第一,上缴公司印章,协助管理企业;第二,拿出账面资金发工资,安抚员工情绪;第三,清查公司债务,保证按期支付。开始时,众高管均不理解。然而彭刚耐心解释:“这三个条件是为保证公司维持经营,靠时间转危为安。”最终,高管们接受了瀚华的建议。

  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瀚华一方面向银行垫付了贷款及利息;另一方面协助T科技公司向政府有关部门催款,并很快收到了首批回款——刚好足够偿还瀚华的担保费及所垫付的贷款。等失联的老总回到企业后,惊讶地发现公司不但正常运转,被带走前面临的一系列危机都已处理妥当。了解详情后,这个老总立马跑到瀚华四川分公司致谢,感动得一塌糊涂。

  后来,不但T科技公司指名与瀚华达成另外几次合作,上述出款银行对瀚华的所作所为也大为赞赏,不但主动介绍业务,授信也大幅增加。

  从某种角度来看,锦上添花换一种做法,也会变成金融慈善。

  那是2011年,瀚华四川公司的一个客户一年两度遭遇洪灾。这是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革命老区的一家食品加工厂,老板是个曾参加越战致残的老兵。该食品厂位于滩涂地带,两次洪灾过后,设备、原材料损失巨大,短期内无法恢复生产,因此由瀚华担保的130万元银行贷款面临无法归还。

  彭刚实地调查后,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了张国祥。张国祥认为,这个客户的遭遇值得瀚华采用非常规的方式对待,“他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首先,洪灾是不可抗力,并非企业自身出了问题;其次,作为负伤致残的老兵,能够自食其力,通过创业改善生活,精神可嘉;最后,这个客户第一时间向瀚华坦诚布公,承诺恢复生产后慢慢归还借款,勇于承担责任。

  因此,在张国祥的建议下,瀚华四川分公司不但垫付了130万元银行贷款,还将该客户的债务停息挂账,待企业恢复生产能力时再逐步还款。

  由此来看,构成瀚华独具魅力的信用体系的,不只是冰冷的数字和印在纸上的条款,不只是职业化的团队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这些只构成瀚华的基石,并经过了上万次检验和修正——它真正的魅力,还在于直抵人心的坦诚和关怀。这让它有了灵性,散发着人性的温暖。

  历史的加法

  创业之初,张国祥提出要“把担保做成金融业”。后来,他把金融业做成了万花筒,融合了商业、社会学、慈善、历史,甚至哲学。张国祥的智慧,得益于自己对金融史的爱好和钻研,他将之总结为一句话:多做加法。

  清末民初,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申新纺织公司时,曾通过质押股权向汇丰银行借贷200万大洋。后来遭遇变故,所借贷款无法偿还,纺织公司即将被转让给日本公司。当此之时,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挺身而出,通过银团贷款替荣氏兄弟偿还了所欠汇丰银行的债务,从而保存了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火种。

  这一史实让张国祥振聋发聩:中国老一辈金融家勇“做加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跳出金融做金融,难道不正是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吗?

  事实上,实际控制人涂建华与张国祥的合作模式,正是借鉴了历史经验,将“东家与掌柜互不干涉”的票号传统,演绎为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现代金融管理模式。

  在瀚华发展的10年中,涂建华及大股东隆鑫控股不但从未干涉,甚至不曾分过红——追加投资倒是有好几次,“股东们不仅恪守了原则,更为投资者们树立了榜样。”

  责任是要有人承担的,那么承担瀚华历史使命的是一支怎样的团队?

  31岁的袁榛是瀚华某部门的部长助理,她也是瀚华的首批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最让她头痛的不是拉业务,而是拒绝客户以各种名义送的“小礼物”——小到一张电影票,大到装着现金的红包。原来,瀚华有条近乎苛责的规定:杜绝员工接受客户的任何好处,一旦违规,立刻开除!

  有一次,谈完某单业务后,客户从敞开一条缝的车窗给袁榛塞了5000元红包。无论袁榛怎样拒绝,客户都坚决不收回红包。双方推让了几回,客户急了:“我知道行规,哪有担保公司的业务员不收红包?”

  无奈之下,袁榛只好返回公司,开了一张5000元的发票,作为该客户下次交付的担保资金。当她把发票给客户时,对方哭笑不得。

  瀚华的与众不同,就是靠着这样一点一滴的细节,加以10年的时间磨练而成。而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

  如果你无意间进入瀚华重庆总部食堂,你会看见这样一幅图景:300多名员工吃完公司免费提供的午餐后,泔水桶中只有薄薄的一层食物残渣。在瀚华工作了10年的监事会主席李如平探头看一眼泔水桶,感概:“以前能剩半桶,看来好的作风也在新人身上起作用了。”

  2014年3月26日,国家总理李克强来瀚华考察调研。“数字问得老专业了,与总理的交流更像是同一位同行专家在探讨问题。”事后,张国祥回忆道。

  当总理看见墙上的“微中见真、微中见善、微中见美”时,不禁补充道:“这前面应该还有一个‘微中见大’,小额贷款服务小微企业,两‘小’和谐叠加,就能做出大美的事业,是‘大、真、善、美’。”

  ……

  张国祥仍然深深记得2011年的5月,他参加的那场商学院戈壁滩越野赛。作为主力队员,他背着水囊,拿着GPS,在39℃的沙漠中奔跑,穿越在8级大风的沙尘暴里面。

  第二天,他偶然穿过一片当地人的坟茔,不禁心生悲悯:这些坟墓的主人生前就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死后仍埋在这寸草不生的沙漠里,这是怎样的人生?

  对生命的思考和肩负的使命感徒然袭来,前路尚远。张国祥没有停下奔跑着的脚步,他拉紧背囊,继续向前……

  链接:

  瀚华金控10年发展史:

  ·2004年:重庆瀚华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

  ·2005年:成都瀚华担保公司成立

  ·2006年:瀚华在北京、沈阳、贵阳成立子公司。

  ·2007年:重庆瀚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瀚华担保完成集团化改造,更名为瀚华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同年,瀚华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开业。

  ·2009年:全国工商联下发《关于支持推广瀚华担保集团模式的通知》。

  ·2010年:瀚华在大连、西安、天津、南京成立分公司。

  ·2012年:由瀚华担保提供担保的深圳某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在深交所[微博]备案发行。

  ·2013年: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34.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普惠金融集团。同年,正式启动赴香港H股上市程序。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沈阳瀚华小额贷款公司。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

  中国民营金融开放大事记:

  ·2005年:《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2007年:《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等陆续颁布实施,先后开放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几类微型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

  ·2008年: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闸。

  ·2010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再次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从政策上看,民营金融的发展已进入加速阶段。

  ·2013年: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2014年:银监会发布新版《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对发起人条件作出了新的规定,有利于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同期,民营银行首批试点确定,民营金融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文章关键词: 经济管理商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江西政协副主席女婿造假骗官 巡视组点名
  • 体育NBA湖人首胜!科比21分书豪21分7助
  • 娱乐高圆圆想当胖新娘 笑言:邀前男友凑一桌?
  • 财经10月份CPI同比增1.6% 维持在5年低位
  • 科技策划:双11数码产品抢购全攻略
  • 博客柏林墙倒塌25周年:逃亡与涂鸦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帅气男生为补贴家用兼职当"棒棒"8年
  • 沈建光: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化解
  • 金岩石:从鄂尔多斯钱荒看银行危机
  • 高善文:房地产可能成牛市二级火箭
  • 管清友:低通胀不会触发央行全面宽松
  • 李大霄:沪港通开启A股长牛新时代
  • 易宪容:沪港通可让国人资产全球配置
  • 张化桥:不明白为什么预测房价大跌
  • 叶檀:墨西哥高铁为什么黄了?
  • 徐斌:给中国减磅外储的时间不多
  • 许一力:墨西哥敲响中国版马歇尔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