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在出现的各种问题,正是当下新兴市场趋弱的一个缩影。多元化退潮只是阶段性的必然,如何认识“退潮”,寻求新的发展,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程 实,金融学博士、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全球经济结构演化就像《盗梦空间》里的梦境转换,你以为从一层梦境中醒来,就会进入一个稳定、真实的世界。但实际上,梦境是嵌套的,不真实、不稳定也是连续的。危机把全球经济从不稳定的单极世界中惊醒,但危机之后的多元世界并非如人们预期般,是稳定不变的未来。
从上一层梦境传递而来的不稳定,在这一层继续延续。而这也恰好是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最大的现实。“西退东进”后继乏力,甚至一定程度上被“西进东退”所取代,新兴市场崛起失速,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强势复苏,多元化正在退潮。
虽然多元化退潮已经发生,但理性地看,它并不会永远持续,因为从理论上看多元化依旧是大势所趋。而关键是,退潮会持续多久?2014年10月IMF[微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发布的最新报告给出了答案:至少,它不会立刻终止,多元化退潮正在变成一种新常态。
2014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降至4.43%,近13年来首次弱于危机前的趋势水平。反观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却有望从2013年的1.39%,回升至1.83%,进一步接近趋势水平。此消彼长之下,2014年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剪刀差降至2.6个百分点,创2001年以来新低。金砖四国中,2014年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增速仅为0.2%和0.3%,接近停滞,只有中国和印度保持了7.4%和5.6%的较快增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最新报告中,IMF较7月下调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预期,却保持发达国家增速预期不变,表明IMF逐渐在认识和接受多元化退潮的事实。
多元化退潮之所以渐成新常态,是因为它具有自我强化的内生动力。在全球层面,多元化退潮从政治、社会、市场、模式、心理、博弈、格局等诸多维度产生了复合冲击。这些复合冲击尽管具有整体普遍性,但结构性分布却是不对称的。新兴市场受到的复合冲击相对更大,抵御复合冲击的能力相对更弱,马太效应的存在让多元化退潮变成了一种“顺周期性”的趋势。
人们总以为,叛逆只是一时,经济世界迟早会走上宿命之路。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市场已经做出的选择,而是人们看待叛逆的方式。全球经济一直在曲折前行过程中,多元化退潮正是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并非一种倒退。在“西进东退”取代“西退东进”的结构趋势演变过程中,美国去风险和新兴加杠杆的对比、美国折返跑战略的成功、美元堰塞湖的形成、新兴市场内在稳定性的缺失等一系列因素,都给多元化的退潮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无论原因如何,多元化的退潮已成现实。中国经济现状堪忧,恰是退潮后问题不断暴露的表现。
鉴于此,从全局视角看中国经济现况和未来,需要有两种意识:一是务实识势的意识。多元化的确是长期发展方向,但中国需要正视多元化正在退潮的阶段现实,而不能对多元化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只有放下独善其身的过高期望,才不会有过大的失望,才不至于让唱空、做空中国的失慎论调引发过度恐慌。二是顺势而为的意识。既然多元化的退潮已成阶段性趋势,中国经济更要强调和突显经济发展的“中国标签”,把以人为核心的增长国策落到实处,让金融变为一池活水,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在结构转变过程中,让中国经济显现出优于其他新兴市场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并通过以我为主、有所作为的策略选择去改变多元化退潮的“顺周期性”,进而给中国经济崛起“第二季”创造条件。
[编辑?梁?爽]
E-mail:ls@chinacbr.com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