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五百年

2014年09月08日 16:40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本书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的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作者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

  作者:[美]戴维·考特莱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8月

  定价:38.0元

  戴维·考特莱特,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教授,著作包括《暴力之地:从边境到内地城市的单身男人与社会失序》《黑暗乐园:美国鸦片毒瘾的历史》。

  01

  精神刺激革命

  瘾品栽培与蔓延现象绝对不是意外

  1926年7月13日,恶习缠身的柯隆波住进费城综合医院。医生安排他前往强制戒毒病房报到。这是个合理的选择,因为他每天要吸将近7克的鸦片,抽80支香烟,喝两杯咖啡或茶,灌下1升多的威士忌。柯隆波告诉实习医生,他几乎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而他之所以抽鸦片,就是为了醒酒。不过,他说他可不沾真正害人的东西,“我不沾鸦片以外的毒品。”看他胳臂和大腿上满是皮下注射的疤痕,就知道他在撒谎。也许他不是存心要骗医生,而只是为了顾及面子。因为那个年代的鸦片瘾君子认为打针吸毒是等而下之的,而柯隆波仍是个有固定职业的人。他夸口说,鸦片瘾并未影响他的意志力,也不影响他的工作能力。

  身为美国公民而敢这么说,可不简单,因为1926年的美国并没有官方认可的烈酒商存在。实习医生观察到,柯隆波的胃口也没受到鸦片瘾的影响,33岁的他体重高达125公斤。想想他的体重和“日进3至5餐”的食量,再考虑他吸入的鸦片、香烟,喝下的咖啡、茶、威士忌的分量,就知道他简直是醒着的每一刻都在满足口腹之欲。柯隆波过的是一种持续接受多种生理刺激和感官享受,连古代任何一位极尽富裕、专横、糜烂之能事的帝王、暴君、统治者都望尘莫及(想来也不会长寿)的生活。然而,柯隆波只是一介平民,是个收入马马虎虎的小本私酒贩卖商。他活在20世纪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都市里,而这个国家却能在短短的历史当中,制造并大量营销五花八门的官能享受,真可说既幸运,又不幸。就在他挂号住院的同时,从化学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层面来看,全球也有数百万名小老百姓得以体验着500年前连最富有的人都意想不到的生活方式。我把这种发展叫做“精神刺激革命”。

  今天全球各地的人已经逐渐取得更多也更有效能改变清醒意识状态的方法。这项世界史上的重大发展,乃是奠基于近代早期(即1500年至1789年间)的越洋贸易与帝国扩张。瘾品栽培与制造的蔓延现象绝对不是意外,大多是人类蓄意所为,其次才是靠生物在无意间传播开的。全球各地主要的精神刺激物资汇集,焦点放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烟草、鸦片、大麻、古柯叶、可卡因、糖(是许多瘾品的主要成分)这些一度受限于地理因素而无法流通的物资上。它们现在都于不同时地进入全球贸易的潮流之中。例如咖啡的原产地是埃塞俄比亚,先传入阿拉伯,然后遍及伊斯兰教世界和信奉基督教的欧洲,欧洲人再把喝咖啡的习惯和咖啡豆带到美洲。

  02

  假如你想赚钱

  挑一个可靠的坏习惯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栽种的咖啡已占全球咖啡作物的70%,而欧洲的栽种者与殖民者则雇佣签了卖身契的奴工,成功地在南北半球栽种药用作物。这些奴工集体耕作的结果,扩充了全球瘾品的供应量,瘾品价格因之下跌,吸引数百万手头不甚宽裕的买主涌入市场,使瘾品消费平民化。然而,并非所有瘾品的传播历程皆是如此。在精神刺激物资的贸易史上,藏有一段为人所忽视的故事,例如许多地域性常见植物—卡瓦、槟榔、卡特(一种阿拉伯茶叶)、佩奥特(印第安人用的一种仙人掌)—并没有像酒类或鸦片那样成为全球流通的商品。昔日由欧洲海外扩张势力促成的全球瘾品贸易是极有选择性的,基于流通周期有限,或对药性存有文化偏见等原因,欧洲人宁可忽视或禁止栽种某些含有精神刺激成分的新奇植物。只有他们觉得有用的、可接受的,才在全球各地种植、买卖,此举至今仍对社会与环境施加着影响。

  一旦上了瘾,需求量就固定不可少了。英国作家兼书商威廉·霍恩曾与散文家查尔斯·兰姆于某个夏日傍晚一同在伦敦北区的野地上散步,二人决定都要戒掉吸鼻烟的习惯,在冲动之下双双把自己的鼻烟盒从坡顶上扔进有刺的灌木丛里。事后霍恩写道:“于是我开始觉得很不舒服,整夜都不好过。第二天早上我又走在那小山坡上,只见兰姆在下面的灌木丛里找东西。他抬头对我笑着说:‘哟,你也是来找鼻烟盒的吗?’‘我才不是!’我答道,一面从口袋掏出纸包捻起一撮鼻烟,‘我在第一家开门的铺子花半便士买了点儿。’”

  类似霍恩这种经验—吸烟者大清早到处找可以买到烟的铺子、酗酒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着酒铺开大门、睡眼惺忪的上班族掏着口袋里的零钱准备买早起的第一杯咖啡,都成为工业化都市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那种“非买不可”的感觉,将瘾品隔绝在商业荣枯循环的影响之外。经济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赖夫曾经研究1860年至1900年40年间英国人的烟草消费,他发现失业率从2%上升到10%,烟草消耗量只减了1%左右,足以证明这是无弹性的需求。《华尔街日报》的老板巴伦过世后,他的继承人休·班克罗夫特曾经私下对人说,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他只买了3只股票:通用汽车、派拉蒙电影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他说出这么做的道理:美国人即便负担不起车子也要开车,不该看电影的时候也照样上电影院,为了买香烟几乎什么都可以不要。他说过:“假如你想赚钱,要挑一个可靠的坏习惯。”

  03

  使人上瘾的特性

  瘾品仍在人们的生活中流窜

  人在年头不好的时候会放弃很多必需品,却绝不会想到要戒掉自己的坏习惯。”瘾品也不受流行风影响。水獭皮帽、蓬蓬裙,以及其他曾经风行一时的东西早已进了博物馆或被人抛诸脑后,瘾品仍在人们的生活中流窜。自古以来,时尚便是从社会上层往下传布,一方面在追逐,另一方面又要摆脱。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急于获得地位的符号,就抄袭上流社会的衣着、装潢、行为模式。高居社会顶层的人很有警觉,自己的社会地位特征一旦被侵犯,就把庸俗化了的作风弃之不用,另外去找别的。这新找到的以后又会被中下阶层抄袭,时尚因此永远在变。如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所说:“时尚一旦风行起来,也就逐步走向它的末日。”咖啡、茶、巧克力在欧洲起初都是上流社会的流行饮品,后来才推广到一般大众。但是,家家户户老百姓都开始喝茶以后,贵族士绅们并没有把他们的银壶银杯束之高阁,原因何在?答案之一是:这些饮品(以及加在饮品里的糖)具有提振精神与使人上瘾的特性,上一季流行过的服饰却没有。

  英国贵族尽管用镶金边的杯子和高雅的礼仪凸显他们不凡的地位,却不会放弃平民百姓也在喝的茶。除了以上这些,茶商还有其他优势,包括茶的重量轻,而且容易掺假。大多数人以为以假乱真是黑市买卖才有的事,其实20世纪以前全球各地的合法瘾品买卖中掺假与冒牌都是十分普遍的。卖方为了多赚一点儿钱,葡萄酒、烈酒、烟草、巧克力、咖啡、茶、鸦片、大麻,都不免有兑水、掺假、加味、贴假商标的情况,在茶叶上动手脚更是屡见不鲜,伦敦茶铺老板会让华人服务员站在柜台后面,以免被怀疑在茶叶中掺入了黑刺李的叶子。消费者明知茶叶掺假,仍照买不误,可见茶瘾不小,这也是无弹性需求的又一证明。像霍恩那样受了一夜的断瘾煎熬之后又去买鼻烟的人,是不大可能在质量上有所挑剔的。

  新书速递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作者:[意] 翁贝托·艾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4年9月

  定价: 48.00元

  该书是艾柯关于爱书藏书的总结,横跨历史、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多元向度。从对纸质书籍的热爱到对电子书自我认同的奇想,再到对一本古书扑朔迷离的起源的考察,艾柯对书籍有着传教士般的热忱。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作者: [英] 斯蒂文·朗西曼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年: 2014年8月

  定价: 58.00元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这本书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累计重印已达18次。

  大河湾

  作者: [英] V·S·奈保尔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月8月

  定价: 39.50元

  奈保尔的名作。故事集中在一个殖民地国家独立后从混乱到繁荣再到衰败这段时间。奈保尔把叙述真实历史的权力交给了一位漂泊者:一位既丧失了与祖先家乡的古老文化维系,又不能为异乡文明所接受的心灵的流亡者。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哈尔滨越狱犯现身小卖部带走月饼棉袄
  • 体育欧预赛穆勒两球德国2-1 美网小威三连冠
  • 娱乐努尔哈赤后人批还珠甄嬛:歪曲清朝历史
  • 财经车企虚假降价敷衍发改委 奔驰官微爆粗口
  • 科技中概股电商:蓝海中的假货之殇
  • 博客城管围殴摆摊学生事件该如何处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京蚁族调查:多来自农村是高学历贫困
  • 余丰慧:地方政府放松限贷是自拉自唱
  • 冉学东:新预算法助力货币政策转型
  • 钮文新:A股第二次战略性牛市开始
  • 天天说钱:“打激素的牛市”如何收场
  • 余丰慧:银行被房东是自食其果?
  • 朱大鸣:楼市崩盘论有夸大危机嫌疑
  • 钮文新:从欧元宽松看政府强拉A股
  • 水皮:5000点是谁的中国梦?
  • 冉学东:A股反弹很难超越2400点
  • 苏培科:逢新必炒说明A股病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