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盯着索罗斯

2014年08月21日 18:53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杰出投资者的仓位不能告诉你什么,但是如果投资品价格太高了,那它肯定就会出问题。

  宏观|崔鹏

  上星期五(8月15日)传来的一个消息让投资者感到恐慌,那就是乔治·索罗斯公示了他的基金第二季度的投资仓位,其中多了大约1000万份的看跌期权,通过杠杆放大,这个仓位大概是22亿美元的当量。

  索罗斯的想法似乎总是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就像一个只会说“你错了”的复读机。而他又那么有钱,超级有钱人说的话总会比其他人显得更有智慧。在投资这个领域里,一个有智慧的人说你的投资方向错了,难道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么?特别是在1990年代分别通过阻击英镑和泰铢获得了巨大财富之后,和巴菲特的白武士形象相对应,索罗斯就是投资界的撒旦。

  不过,在投资者奔走相告世界末日就要来了之前,我们有必要把索罗斯这个事解释清楚一点。首先是索罗斯是在看空美股么?起码现在还不是,他在看空账户上是下了大注,但是他买进股票的仓位似乎更大—大概在100亿美元左右—从索罗斯的基金以往的投资习惯看,他喜欢在一项已经被认为出现泡沫的投资上继续投注,以获得最后并且是最丰厚的那块投资回报。索罗斯买进更多看跌权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他的投资更保险一点。其次,索罗斯这个人说话很没谱,他以前的合作者吉姆·罗杰斯也是这样,他们经常表达了自己的投资看法之后又改口。在这一点上索罗斯和巴菲特又是鲜明对比,巴菲特几乎40年都在说同样的话,而索罗斯除了仇恨一切非民主政权的想法没有变,其他的都在变。第三,索罗斯也很容易看错。从历史上看,索罗斯并不比绝大多数投资者更有先见,他之所以能赚那么多钱,在于他总是能及时调整自己的错误,而且他不会孤注一掷地投资。

  刨除索罗斯的干扰,现实还真的让人担心。现在美国股市的总市值基本又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最高点,大概30万亿美元,这种恢复也带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高企—当然,这里面没有中国市场的事—而最能体现整体市场价格水平的市场平均市盈率也有26倍,这个数字在美国资本市场历史上处于第三高点。前两位分别是1999年网络泡沫时期的45倍和1929年大萧条前的36倍。

  那么是不是市盈率达到26倍就一定会出现崩盘?这真的很难说。

  总体来说,现在的“泡沫”有点像1999年的泡沫,那次的网络泡沫其实是结构性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上市后几乎没有盈利能力,或者由于当时的市场过于看好互联网类公司的盈利前景,那些能赚钱的公司—其中包括很多巨大公司,比如市盈率曾经达到180倍的思科。而可口可乐或者沃尔玛这些传统公司当时的股价并不?高。

  现在Facebook的市盈率在90倍以上,另一家社交互联网公司Twitter还没有实现真正盈利。根据华尔街对这家公司的预测,如果它们在2015年可以实现盈利那么它的市盈率将在250倍左右。2010年以后,由于欧洲市场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大多数新概念公司都在美国上市,这让美国市场的市盈率攀升了很多。而同时,一些依然时髦的公司,比如苹果和Google的市盈率只有十几倍。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在美联储逐渐回收流动性的过程中市场如一些分析师预计出现大幅度回调,那很可能是相对保守的投资者狂欢的前奏。因为一般来说,这种结构性股市回调之后,那些能产生不错实际现金流的股票都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值得中国投资者担心的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结构性问题和美国市场非常类似。如果美国市场波动,中国市场也可能产生类似的动作。

  当然,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历史是不会简单重复的。如果一个投资者非要用1999年之后的市场变化情况生搬硬套,作为未来投资决策的依据,那将是很愚蠢的。

  作者

  崔鹏是本刊副总编辑。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红会回应违规出租救灾库房:月底前腾空
  • 体育美国男篮热身大胜 火箭愿给血布千万起薪
  • 娱乐台媒曝房祖名供出大麻来源:台F姓男星
  • 财经15万亿土地审计启动 剑指土地寻租
  • 科技西客 | 王小川:选择恐惧症者的坚持
  • 博客一毛不拔:宁财神到底和我聊了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子5次报考公务员 其父称不缺钱但缺官
  • 齐俊杰:北京地王出没请注意!
  • 张明:不缺流动性 钱去哪儿了?
  • 春根之言:不动产登记将推高物价
  • 水皮:阿里幸亏没请成龙代言
  • 吴国平:新牛市最大风险是你不在其中
  • 慕容散:资本下乡不要单单指望阿里
  • 徽湖:北京推出地王背后的真实意图
  • 徐文明:如何避免牛市综合症
  • 叶檀:当前经济数据逻辑不统一
  • 中汽协董扬: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