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不要骄,直男也别成癌

2014年08月21日 18:51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站在公正的立场看,男人要暖要硬核应该随他便,直或者弯也全凭他自己喜欢。但阳光一点,虚心一点,愿意对女性表示尊重和善意,有教养,在各种场合保持穿着和行为的得体,总是应该的。

  文|CBN记者 刘荻

  插画|于瑒

  暖男、直男癌、随机情况下男路人外表到底配不配得上女路人……近来中国女人似乎对自己身边的男性产生了诸多期(牢)待(骚)。朋友圈里一篇关于暖男的文章能有几百万的阅读量,而直男癌概念的出现似乎终于让女人们找到了精准的词来S表达满心愤恨。

  我们先来说说外表问题吧。关于中国男人配不上女人的外表这件事,由头大概是几组上海街头随机拍摄的照片。照片里女人清一色精心修饰、亭亭玉立,而男人大多衣着随便,缩头缩脑。但放眼全球,在首尔街头,千颂伊爸爸那样的夹克衫驼背老男人绝对属于严重违和;纽约华尔街的男人们也动不动要喝个断食清体果汁加健身房,对自己再狠点;至于欧洲男,除去小部分,大部分人都跟时装周走出来的差不多……而咱们中国男人,在这方面似乎真的轻松太多了。

  当然,中国姑娘们对此事这么恨,还有其他因素。一般来说,为了达到这个社会(包括她们自己)对她们外表的要求,从基础护肤到美容院整容,从化妆品、香水到烫头发、做指甲,女性的社会成本实在不低。往往一个足够好看的女性才能获得与一个普通男性一样的职业机会,然而和这样的女性一起上班的男性却通常根本没有这些花在外表上的社会成本。不但没有这些成本,却还拥有对女同事外表品头论足的资格,这事儿是够让人想不通的。

  所以,被定义的直男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患者对自己的外表太随便。百度百科[微博]的解释是,他们连干净无异味这点小标准都达不到,还纷纷对街上的女性品头论足,提诸如皮肤白嫩、大胸蜂腰翘臀、衣着清凉但又不可太过暴露等要求,就算每条都做到了还一定要长得够漂亮,不然一回头,他们还觉得被你伤害了。而直男癌细胞的重要成分,其实是本来已经这样不修边幅了,他们还反以为荣,还认为穿着讲究是Gay气,细心体贴是娘气,礼貌得体是Zhuangbility,积极上进的人肯定有阴谋……

  一个与这种直男癌患者相对的概念—“暖男”很快就顺势大热了。论概念,暖男其实并不新鲜。2000年,“hun-nam”首先在韩国网络上出现,是温暖和男人两个词的缩写。暖男的韩国鼻祖是体育明星朴智星,虽然外表算不上帅哥,但足球技术和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却使他成了能让周围温暖的男性代表,这就是暖男在韩国的最初定义—和“花美男”相对,外表虽然不出众却有内在美的男性—这么说来,暖男在中国的鼻祖也许可以数到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赵传?2011年,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热播,男主角李大仁深情体贴,暖男一词正式进入中文媒体,被定义为带有亲切微笑、善解人意,并给人温暖、安心感觉的男性—很明显,暖男都算不上细分市场,完全是因为女人们觉得有癌变或癌变趋势的男人始终有增无减,她们想改变的是这个大众市场。

  但是实际上,站在公正的立场来看,男人的长相美丑不应该是衡量的标准,要暖要硬核也是随他便,直或者弯只要自己喜欢,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高级。但是心理阳光一点,凡事虚心一点,愿意对女性表示起码的尊重和善意,有教养,在各种场合保持穿着和行为的得体,总是应该的。而姑娘们呢,也不妨多为自己美,多为自己暖,用乐观平等健康的心态去对待两性关系,这才是良性循环呀。

  好啦,善良的男孩女孩们,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美丽的社会吧!(咦?怎么混进了一种奇怪的陆琪感……)

  暖男流行的原因

  A 糙老爷们儿实在太多,电视剧又太能造梦!

  不论是琼瑶、于正还是韩剧,无一不在塑造着女人梦想中的男性形象—现实中的男人们有多糙范儿,电视剧里的男人就有多风度翩翩。他们也许是个小人物,比如李大仁那样的航空公司票务督导,但他们总是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照顾身边的各种女性,从妹妹到女友都仿佛如沐春风;他们也许是个什么宇宙第一CEO或者皇亲国戚,每天不干别的就琢磨怎么花钱花时间安抚好女性朋友……随便看个剧都是这套路,谁也不免心存幻想,对身边的抠脚大汉越发看不顺眼起来—按照演员们的标准要求生活中的路人的确不现实,不过男人们不也是按照女模特PS过的相貌身材挑剔身边女人的嘛?

  B 社会因素

  暖男概念的主要追捧者是都市里年轻的单身女性,但其实不难发现她们身处的环境对女性是多么不友好。网上有人举了一个例子,城市里普遍使用的标准桶装水的重量是38斤,这可能是女性体重的1/3,而一个人要将自己体重的1/3举过腰部并不是轻松的事。也就是说,城市通用的饮水方式是女性不友好的,大多数女性可能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喝上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女生习惯用自换桶装水来证明自己是女汉子。这时候会在你端着水杯站在空空的饮水机前、还没来得及开口求助便及时出现的,也就是暖男了。

  桶装水只是一个小例子,大到就业歧视小到公厕位置过少,在对女性如此不友好的环境中生存,暖男听起来真是大快人心。

  C 情感缺失

  定义暖男的那篇文章里提到:“中国男人中很大一批都超理智的,避免情感卷入,因为太多情感投入会降低效率,他们喜欢说的话是:‘我在打仗啊,怎么能够老想着女人呢!’一旦为女人多花点心思,周围的人就会说:‘为一个女人值得吗?’”好像男人投入地呵护女性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爱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好好工作多赚钱,仿佛自己事业有成伴侣就保证幸福了。与此同时,女人若表现出情感需求,大概会被贬为不识大体或者太黏人。可见,一个女人在一个对女性不友好的环境里,所能获得的情感支持是何等稀缺。这时候暖男出现了,也难怪网友会说男人看暖男就如同女人看绿茶。

  三支暖男代表队

  A 韩国偶像艺人代表队

  暖男发源地韩国自然出品了一大批暖男艺人,领衔人物包括金秀贤、李敏镐、朴海镇、张根硕……厚厚的刘海或者柔顺的头发,细皮嫩肉,温暖的笑容。不知是剧中角色演着演着就长在身上了还是怎样,与最初韩流兴起时的HOT组合等相比,这一派的韩国偶像无不收起酷劲儿,全部温情脉脉,对粉丝体贴备至。

  B 中国别人家老公/男朋友代表队

  比如周迅家啊、林青霞家啊、张亮媳妇儿家啊……这些是那篇阅读量几百万的帖子里所提到的暖男,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否腿长颜值高,他们总能够从细节着手,递上最恰到好处的一条毛巾或者端上最暖胃的一碗面。

  C 男二号代表队

  男神之外总有一个温暖的男二号,从《步步惊心》里的十四爷到《来自星星的你》里的李辉京。为了剧情需要,男一号常常和女神有着各种撕心裂肺,所以完全做不到暖男的春风拂面。男二号,也称备胎,则鞍前马后、随叫随到,始终无法得到女神的爱也看得开,还随时准备当接盘侠,简直让观众替他不值。

  直男癌康复手册

  不想成为暖男不要紧,也不是全天下的姑娘都需要有人把她们当小女孩照顾,但是直男癌就得治治了。虽然听起来是绝症,但关键看你是否配合接受治疗。

  多看点世界啊

  直男癌们最大的特点是自以为是,凡是自己不相信的、不理解的、做不到的,一概否定之,自大到读了一个学位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是真理的唯一掌握者。直男癌习惯认为有钱人的财产都是不义之财,他们个个为富不仁,要么所有美女都是花瓶,并且她们全都花着干爹的钱。但归根结底,一切偏见都是因为了解太少,见识不够。

  看看时尚杂志不丢人

  男子气概并不是干净整洁的反义词,注重外表并不代表你是个娘娘腔或者同性恋。事实上,不管男生女生都听过父母或者老师的教导“别把心思用在打扮上,好好学习比什么都强”,只是长大之后男人们还没忘记这条教诲,并且他们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通过外表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的正面信息。但是现在该改改了,学习一下怎么搭配,约会时如何不失礼,怎么样避免成为一个走在街上碍眼的人,利人利己,利国利民。

  去健身房吧

  新近流行的男人外表的概念是Spornography,它是指男人们大秀健身房里大汗淋漓的照片或者在浴缸里半裸秀肌肉的照片。追求线条、大方展示美好的肉体已经不是女人的专利,曾经以贝克汉姆为代表的“都市型男”的重点是自己良好的衣着品味,那么Spornography则更加直接地宣布:男人的肉体也应该追求美。一点不错,大腹便便或者瘦骨伶仃都是自我放弃的人生,一个人对自己外表的控制能力几乎可以反射出ta面对这个世界的行动力。

  女人们不要再忍了

  如果对方对你没有足够的尊重,那么也无需成全他的面子。“关你屁事”这个万能金句到底掌握了没有?谁再挖苦你28岁还没男朋友,或劝你女人回家好好教孩子去吧,这句话一定要学以致用。对那些放弃治疗的直男癌患者,必须无视、远离他们了。

  联系编辑:chenrui@yicai.com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红会回应违规出租救灾库房:月底前腾空
  • 体育美国男篮热身大胜 火箭愿给血布千万起薪
  • 娱乐台媒曝房祖名供出大麻来源:台F姓男星
  • 财经15万亿土地审计启动 剑指土地寻租
  • 科技西客 | 王小川:选择恐惧症者的坚持
  • 博客一毛不拔:宁财神到底和我聊了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子5次报考公务员 其父称不缺钱但缺官
  • 齐俊杰:北京地王出没请注意!
  • 张明:不缺流动性 钱去哪儿了?
  • 春根之言:不动产登记将推高物价
  • 水皮:阿里幸亏没请成龙代言
  • 吴国平:新牛市最大风险是你不在其中
  • 慕容散:资本下乡不要单单指望阿里
  • 徽湖:北京推出地王背后的真实意图
  • 徐文明:如何避免牛市综合症
  • 叶檀:当前经济数据逻辑不统一
  • 中汽协董扬: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