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侨 出自《英才》杂志2014年8月刊
上半年刺激与改革交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特点。
2013下半年,国家宏观政策呈现“紧货币、紧财政和紧汇率”的三紧格局,中国经济显然吃不消。但进入2014年以来,宏观政策一改强力收紧立场,围绕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展开了一系列的“微刺激”行动。
对于既有这些微刺激政策,专家学者也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金融研究所所长金忠夏认为:总的来说是看不到一个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赤字比率不变可以看出是个没有太多变化的财政政策,但从结算赤字而非预算赤字的角度来看,其实财政政策还是稍微积极了一些。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微博]认为:去年以来,财政政策名为“积极”,实为“偏紧”,主要原因是八项规定以来,地方政府消极怠工,财政被动紧缩。4月以来,8次国务院常务会连续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扩大小微企业减税、扩大出口退税、上调铁路投资目标等相继浮出水面。
上海国富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刘海影认为:政策性放松的确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起到支持作用,但很可能难以持久。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想要达到“今年经济发展‘上半场’表现不俗,‘下半场’勇夺佳绩”想必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如何吐故纳新寻求合适的改革力度与刺激强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