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享年三天

2014年06月05日 22:06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作为微软[微博]在移动领域寻找到的另一条出路,“小冰”的命运却不由自己掌握。

  文|CBN记者 叶雨晨

  5月29日,一位芳名小冰的“网络红人”诞生。

  这是微软“必应”中国团队发布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它以一个微信用户的形式呈现,用户可以将其加入群组,和它互动聊天、询问问题,“小冰”会自动从“必应”搜索中找到相关信息,用聊天的形式反馈。它还兼具群提醒、百科、天气、星座、笑话、交通指南、餐饮点评等技能。据称,其智商相当于一名16岁少女。

  而“小冰”的发布会也完全不似微软以往风格,“拜”相声演员于谦为师、网络红人章泽天作为其实习产品经理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营销,使首批开放的10万个微软小冰申请名额被一抢而空。

  更具戏剧性的是,仅仅上线3天,“小冰”就遭微信封杀。腾讯表示,微信中出现一些假冒“小冰”,威胁了用户数据安全。微软则发布声明对腾讯予以指责。这一切反而为“小冰”和其背后的“必应”搜索团队增加了不少的关注度—自2009年出现后,“必应”可是很久没有享受到被镁光灯包围的感觉了。在此之前,中国用户对这一搜索引擎的认知极其有限,就连“必应”是苹果语音服务Siri的默认搜索引擎也鲜为人知。

  有评论认为,“小冰”的诞生,是微软无法占据操作系统入口优势的情况下,在移动搜索领域寻找到的另一条出路。不久前,微软刚刚在全球推出了内置在Windows Phone[微博]中的语音助手Cortana,希望能像Siri依托苹果手机、Google Now依托Android手机一样被智能手机用户熟知。但问题是,Windows Phone至今销售成绩惨淡。

  据“微软小冰”首席研发总监景鲲介绍,“小冰”和Cortana的核心都是搜索技术。但不同于Cortana在WP系统上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小冰”姿态更低,借助微信这一最为热门的社交工具,中国用户有可能开始频繁接触“必应”。

  “小冰”的数据来源于“必应”搜索对中国互联网6亿多网民多年的公开聊天记录的抓取,再运用大数据、自然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技术,精炼为1500万条语料库(此后每天净增0.7%),通过理解对话的语境与语义,实现比较自然的人机问答互动。

  “这款产品的推出获得了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的肯定,也是‘必应’搜索对中国区本地化放权之后的首个产品。”一位微软的内部员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按照微软过去的习惯,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最终发布可能需要30至36个月的时间,而‘小冰’的开发只用了6个月。”

  微软无疑希望“小冰”能够获得大量活跃用户,最终形成掌握用户生活大数据的入口,进一步优化后台数据的索引,并且把微软搜索、“必应”翻译和辞典等功能“盘活”,甚至一些生活及娱乐服务还可能衍生出新的收入模式—然而,在自有的社交工具MSN失败后,微软只能借助别人的地盘。

  但对于微信来说,如何将6亿用户带来的巨大流量变现,也是其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微信可以算是近年来最封闭的应用之一了。腾讯设置好开放机制,吸引开发者,但一旦发现值得做大的机会,便很可能亲自入场。”一位游戏产品开发者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必应”团队公关谢文砚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二代“小冰”的研发已接近尾声,相比“微信群助理”的定位,它更专注于做“私人助理”。而目前微软全球副总裁陆奇已介入,正直接与腾讯管理层交涉。

  不过不管怎么样,作为PC时代的昔日霸主,在移动互联网布局上,微软已经没有太多主导权了。

  联系编辑:nini@yicai.com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北京奥迪车撞伤交警 现场武警站岗(图)
  • 体育马云入主恒大!阿里12亿获恒大队50%股权
  • 娱乐杨幂今日出院女儿或露真容 父母问候媒体
  • 财经央企员工称一人一间办公室还配卧室
  • 科技[策划]抢占用户入口:巨头入局商用WiFi
  • 博客加拿大取消内地富豪投资移民真正原因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5后留学生学神传奇:垫底生的完美逆袭
  • 钮文新:股市的钱去哪了?
  • 林采宜:微刺激应选择定向降准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皮海洲:转板机制只是美好的愿景
  • 叶檀:向美国公布审计底稿不是卖国
  • 清议:银行暴利比你知道的还严重
  • 白腊:A股跌得够透才能涨得上去
  • 陈思进:影视与IT的好莱坞式融合
  • 沙黾农:不应在股票市场与民争利
  • 金岩石:经济转轨时期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