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张艺谋

2014年06月04日 15:53  《中国企业家》杂志  收藏本文     

  本刊记者 邹玲

  这位在文艺片和商业片市场上都曾斩获巨大成功的导演,希望证明自己的传奇还没有结束,他开始了新一轮与商业力量的对接

  门开了,张艺谋穿着简单黑色T恤,走过来时满脸露出笑容,依然瘦削。

  北京柏悦酒店顶层,CBD中心的喧嚣被一道长长的走廊隔开。金色地毯踏上去悄无声息,在走廊最深处,中国电影界最有权势,又最受争议的他就隐身在门后。

  他曾经是电影界各种榜单上最耀眼的明星,曾经开创过中国电影史上的若干个第一:最高的投资,最高的票房,最先开启的中国式大片时代。作为第五代导演中与时俱进的一位,他很巧妙走出了一条将商业化和主旋律结合的道路。他既代表了中国导演中的先进生产力,又同时被批判为迎合政治的“腐朽代表”;他曾经因为对社会底层的深刻反思而声名鹊起,又因为这荣光迅速消解了个人和公众世界的界限,甚至他的私生活也成为了攻击他的最好武器。

  现在的他,表现出与过往辉煌不相匹配的谦逊,“属于任何一个人的时代都会过去。”张艺谋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时表示,“但我对电影的热爱依然还在。”

  出品《英雄》以来,他一直身处被批判漩涡的中心,甚至有人说,“批评他成为当下最简单又最时髦的举动,因为零风险、高收益。”虽然这对于曾经开山立派的大师级导演有些残酷,但他必须沉默而又不失风度地去接纳这些如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最残酷的还不只这些。在主流电影观众发生结构性巨变的今天,80和90后们热烈追捧着《小时代》、《致青春》甚至《同桌的你》。63岁的张艺谋,已过天命之年,失去了过去众星捧月般的拥戴,带着新片《归来》,他还能找回属于他的时代吗?

  争议“归来”

  满足目标市场,取悦消费者,让掏钱的人满意是当今商业社会的第一法则。但在电影这个文化产业中,这个动作变得微妙,必须反复揣摩拿捏力道,甚至于,这方面越是功力雄厚,越是显得投机,容易挨骂。曾经游刃有余的张艺谋,也需要不断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重新选择自己的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找到新的平衡点。

  恐怕张艺谋自己也没想到,他的新片《归来》首先在媒体圈引发了一场意外的硝烟。5月5日,《电影世界》杂志策划人在媒体看片会后发微博,批评张艺谋《归来》是“苦难勾兑出的廉价眼泪”,将在5月刊发表深度文章《张艺谋的苍白归来》,称如果受到“威胁”就“大不了关了这杂志”。这一举动在微博和影评人圈中引起了剧烈的震动,“最近还没有哪一部影片在未上映前有这么大的争论。”一名电影营销公司高管告诉《中国企业家》,“这说明了张艺谋复出后面临复杂又残酷的现实环境。”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张艺谋要面对公众对他的重新审视。在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后,张艺谋的品牌价值达到巅峰,但也开始有了“国师”的称谓。他被认为接近政治权力,也被批评为“太过于向商业妥协”。他开始像文化工业流水线一样开发文化产品,他参与创立的实景演出《印象》系列,现在正筹备上市;而歌剧、芭蕾舞,甚至广告、出版,他均有涉猎,几乎成为跨界最广泛的导演。他在投资人心目中是“点石成金”的文化“圣手”,却在电影观众的印象中渐渐面目模糊。

  知名编剧史航这样描述他对张艺谋作品的评价:早期的作品如《活着》、《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从《英雄》后的作品,都带着想迎合别人又想做出一点自己的纠结。“《十面埋伏》几乎一无是处,《满城尽带黄金甲》又用力过猛令人心生反感。”史航代表了部分观众的观点:在功成名就之后,张艺谋已被商业所裹挟。

  但是,曾经对张艺谋并无多大好感的史航,却在看完《归来》后哭了,发微博力挺张艺谋新作。史航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在于人都被符号化了,你只要一说一个人怎么好,立马有人跳出来说你是水军。还有人一听说是张艺谋、冯小刚的片子,他都不看。”

  这就是张艺谋的困境:过往的荣耀并未给他的复出带来多少“加持”,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负担”。

  “对张艺谋的批评,甚至包括前段时间内对他超生的争论,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媒介审判。”台湾著名电影人、也是张艺谋的好朋友焦雄屏对记者评价,“看似他拥有强势的话语权,但其实却最容易受到误解。”焦雄屏说,张艺谋这一代的导演现在很不容易,他们要不断创新,得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而国外的大导演,一种类型基本就可以拍一辈子。《归来》是张艺谋的一次大冒险——放弃了他所擅长的宏大叙事和色彩浓烈的画面感,选择用内敛、留白的方式,用“文火慢炖”的功夫娓娓道来一个故事。这是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对张艺谋来说却是一场豪赌。

  “我常常在拍摄的时候问自己,我是不是错了?”坐在我们的对面,张艺谋看起来平静坦然,但能看出他在压制住自己的激动情绪,“当你的演员们都在充满渴望地望着你,希望你能用他们熟悉的屡战屡胜的方式去拍的时候;当你一说这么拍现场所有人都会松口气,紧跟着就欢呼起来的时候,你能不能克制住那种诱惑,说咱们换种方式?”

  因此张艺谋很羡慕李安,作为电影世界中的“印第安纳·琼斯”,李安每一次拍电影都是一次冒险,挑战已有的成见和秩序包括自己。而作为曾经饱受观众批评的张艺谋,他希望用风格大变的《归来》成为自己的最好证明。

  史航感慨,很多年轻导演一场戏一定要14个镜头,甚至40个镜头,来证明他是干广告出身的,观众一定会目不暇接。在一个不小心踩了四倍速或者八倍速快进键的时代,张艺谋选择用正常的语速来表达一个跟时代脱节很久的历史情境,这在史航看来需要“巨大的勇气”。

  张艺谋屡屡被人诟病的是对于敏感题材的把握和剪裁,此次《归来》也不例外。《电影世界》评价该片对原著《陆犯焉识》的还原度不高,认为张艺谋在将剧本送审前,已经把一切敏感内容尽数“自我阉割”,“除了拿一个敏感题材当幌子装模作样,拿众所周知的苦痛勾兑泪水之外,实在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更高级的动机和目的可言。”

  为什么不拍《陆犯焉识》的前半部分?张艺谋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批评他没有正视历史的人,有些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说:“当然第一个是禁忌,有很多东西不好拍,一个东西能拍还是不能拍,不是由导演的性格和勇气决定的。第二个也不想和《活着》一样,不想直接反映时代,想折射,想留白,用一个家庭去反映时代。电影不是文学的拷贝。”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张艺谋在某种程度上做了妥协,《活着》是他拍的唯一一部不得公映的影片。

  对于张艺谋来说,如何取悦观众,这一过去所熟悉和擅长的本事,到今天却成为被时时拿出来拷问的新课题。

  “新二张”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去年5月张艺谋跟乐视影业正式签约的发布会上,张艺谋跟张伟平分道扬镳后首次亮相,红色T恤,白色休闲裤的张艺谋从口袋里掏出了讲稿,一本正经地念了起来,“与乐视影业正式签约,标志着我从此结束了过去长期无序和不规范的合作模式,开始了与专业团队科学化规范化的合作。”刚念到这里,人群中就爆发出笑声。这段被称为“不规范”的过去,如今变成了张艺谋的禁区,他鲜少提及在跟乐视签约之前的工作,但他在采访中,多次表示对乐视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安静”的创作空间,他很感激。

  这位曾经在文艺片和商业片市场上都斩获巨大成功的导演,开始新一轮与商业力量的对接。乐视影业能够让张艺谋这个品牌在商业上再上一层楼吗?

  在乐视影业的投资方,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的华北区负责人刘纲看来,张艺谋和乐视的合作,是一种“重量级平台、重量级人物和重量级事件的合作”,“张艺谋选择乐视,绝不是因为外界所盛传的天价合约。”刘纲说,“因为任何一个平台都可以给他开出这些条件。”在刘纲看来,张艺谋加盟乐视的商业价值,足以跟华谊和冯小刚的合作相媲美。张艺谋和张昭,有望谱写“新二张”的新故事。

  看起来,那些认为张艺谋已经“过时了”的猜测会被资本的强大助力所击破。“不要再用单纯的票房去衡量张艺谋的价值。”刘纲认为,乐视影业可以借助乐视网生态系统的优势,将借助在智能电视上的领先优势而创新电影的发行模式,“比如这次《归来》跟乐视TV的4K电视一起做了一个联合营销,也借势宣传了电影。”刘纲认为,未来乐视的电影完全可能在电影院做第一次发行之外,在智能电视和网络视频的平台二次发行,这样未来的收入不仅仅限于票房,还有网络视频点播和广告投放的收入。

  “从整个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趋势来看,必须是最有效的资源和有效的市场相结合,所以说张导和乐视的合作其实也是让他融入到未来互联网电影这一发展潮流之中。”刘纲评价道。他认为张艺谋的商业价值将在乐视影业中得到最大化,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承认“张艺谋进来前后,乐视影业的估值提升了8个亿”的传言,但他透露乐视影业将会争取在明年IPO实行“注册制”后上市,“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完成乐视影业的股份制改造,公司会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在创业板申报上市。”

  张艺谋或许将从资本市场中得到应属于自己的价值。十年前,他完成了中国式大片的“突围”,十年后的今天,他也要在被后浪“颠覆”前走到观众中去,但问题在于这一拨观众跟他所熟悉的热爱他的人们,已经属于两个时代。

  张艺谋看起来谦虚的另一面,是他深知自己不可能永远站在“潮头”,但他会退后一步,观察这个时代。“从现在起到未来的十年,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他会跟年轻的导演交流,比如郭敬明,他看完《小时代》后会跟他建议,“你最后一场戏是不是这么处理会更好一些?”他也追美剧,《24小时》、《行尸走肉》、《纸牌屋》都没错过。他每天半夜都会看一部电影或者美剧才睡觉。《纸牌屋》出来以后,他惊叹竟然有这样的发行方式,一次性投放市场,而不再是过去那样每周一集。

  虽然很少上网,但他敏感地意识到:“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国家的许多东西,包括政治。”互联网甚至成为张艺谋跟乐视影业合作的主要原因,“乐视影业定位是做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我一听,哎,这挺好。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7岁,这才是未来。”张艺谋笑着说。

  “美国电影市场用了30年,票房达到100亿美元。中国电影票房在2010年达到了100亿人民币,如果要达到100亿美元很可能只需要8-10年的时间,甚至会更短。”刘纲表示。另一个事实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让任何一个导演丧失了长期占据市场老大地位的可能,即使他是张艺谋。

  “其实不用去评价,谁的时代过去了。我在电影节看到很多满头白发的导演,”张艺谋将自己深深陷入了沙发之中,“他们一直在导,常青藤一样,很厉害。你对他们说,属于你的时代过去了,其实属于他们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但他们的作品整整影响了一代人,这就是传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江西省委常委赵智勇被免 无被调查字眼
  • 体育内马尔破门巴西4-0 科比詹皇同看世界杯
  • 娱乐曝李悦彤为父认尸 彭顺欲付分手费撇关系
  • 财经住建部长:希望退休后被评价没白吃饭
  • 科技[第一线]神秘的域名客:发家背后的故事
  • 博客悦博专题: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三尖子生照顾瘫痪父亲14年 被称女神
  • 金岩石:经济转轨时期的“红利”
  • 慕容小散:驾校第一股噱头能火多久?
  • 曹中铭: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
  • 皮海洲:别对汇金增持抱有幻想
  • 洪榕:必须理直气壮的救股市
  • 龚蕾:22张图看印度经济
  • 海啸希望:印度股市创历史新高意味啥
  • 水皮:六月是个时间窗口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叶檀:央行要市场化就市场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