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新区VS上海自贸区:苗圃与盆景

2014年06月02日 09:5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收藏本文     

  现在的全球竞争,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较量,也不仅仅是都市圈之间的竞争,

  而是“城市纽带或者城市轴心之间的比拼”

  文/王晓阳

  5月23日至24日,挂牌近8个月后,上海自贸区迎来了习近平。

  1.6万多家投资企业、28万从业人员,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令人瞩目。

  而曾经担当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特区,早在4年前已开始了另一种探索。

  有了前海,为何还要有上海自贸区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1年3月,国家正式将深圳前海开发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深圳前海新区设立之后,为什么国务院还要在上海浦东新区内划出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改革的新试验?

  中国需要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一轮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它强调政府宏观调控,强调渐进式的积极稳妥的改革进程。

  但是,目前中国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首先,全球化的深入,促成了复杂的跨国界的联系紧密的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逐渐加速,它主张贸易金融投资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降低各种贸易壁垒,放松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让资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自由流动。

  其次,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复杂。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美国试图绕开WTO,建立新的国际贸易体系。因此,建立自贸区既利于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也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进一步接轨。

  第三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需要。2013年,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进入服务业占主导的发展阶段。

  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到尽头,改革的红利被释放殆尽,必须进行新一轮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新试验

  前海是深圳特区的浓缩加强版。

  新世纪以来深圳的产业升级效果良好,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全国第四位,金融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强。但与香港比,现代服务业水平不足,开放程度有限。为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提升深圳的现代服务业水平,前海新区应运而生。

  而上海自贸区是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基础上设立的。1990年浦东新区设立以来,上海走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低迷,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并朝着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起到了改革开放良好的示范效应,因此中央选择上海自贸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两个试验区均突出了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创新。其中,前海新区作为金融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在某些优惠政策上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例如,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试点设立创新型金融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国际性或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等。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同样是重中之重,它要求建立适合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逐步试点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打造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

  它们都涵盖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领域,都重视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前海是加强版,上海自贸区是升级版

  从定位等诸多细节看,前海新区和上海自贸区的差异还是明显的。

  就定位而言,前者如盆景,后者如苗圃。

  前海的定位是未来整个珠三角的“曼哈顿”——利用深圳的地缘优势,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以前海为新载体,建设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这个区域发展战略,将成为提升港深大都市圈国际地位的催化剂。

  上海自贸区是国家层面战略,从一开始就强调可复制可推广。它的设立,旨在建立试验田,试点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诸领域改革,积累经验,推广全国。

  从改革的突破口来看,前海还停留于依靠优惠政策,使深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接轨,利用香港制度优势,提升深圳现代服务业的软实力。

  而上海自贸区更侧重探索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是改革开放的升级版。它的意义不在于争取优惠政策,而意图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制度体系。

  上海自贸区不仅涉及现代服务业的开放,还特别强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自贸区设立“负面清单”,意图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

  而深圳前海新区的政策专注于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如提出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加强港深公共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共同推进前海服务业发展。

  上海自贸区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根据方案,自贸区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与其他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则与天津东疆等保税港区性质相同,属于传统的保税区。

  有希望成为一流全球城市区域

  工业化时代经济发达,需求旺盛,区位优势明显,人才集聚,基础设施完备的城市首先成为区域经济中心,进而发展为国内经济中心和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而后工业化时代,真正的全球城市是各级经济金融网络中处于节点地位的城市——决定城市地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实力,其外部联系尤为重要。

  外部联系的城市常处于全球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如1986年,伦敦“金融大爆炸”的改革促成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复兴,使得伦敦在与纽约的竞争中重获优势。

  因此,深港和上海要成为一流的全球城市就必须扩大开放,成为全球资本、人才、技术流动的枢纽。换句话说,前海新区和上海自贸区对于港深和上海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伦敦“金融大爆炸”,为两地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带来机遇。

  香港虽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指数中一直排名第三,但与伦敦和纽约比,在全球的影响力略显不足,存在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经济总量偏小。2013年纽约都市圈的GDP为13510亿美元,伦敦都市圈为7920亿美元,而香港只有2721亿美元。

  深圳先进制造业发达,但金融服务业与香港比差距明显,尤其是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上捉襟见肘。

  所以,深港两个城市以前海新区为平台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港深都市圈,不仅可以提升香港的实力和辐射范围,而且可以扩大深圳的开放水平,增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联系,携手打造世界级的全球城市。

  上海处于从传统的经济金融中心向现代“全球城市”转型的关键阶段。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上海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产业升级不力直接导致经济增长连续几年在全国排名末尾。

  自贸区的改革和创新将提升上海的全球化水平和开放程度,使上海逐渐融入主流的现代经济金融中心体系之中,为上海成为一流的全球城市铺路,并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升级。

  未来乐观的情况是,在深圳前海新区和上海自贸区开放的基础上,整合京沪港关系,共同打造亚太地区的全球城市。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原有城市之间竞争力的均衡被打破,竞争进入新的强强联合阶段。现在的全球竞争,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较量,也不仅仅是都市圈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纽带或者城市轴心之间的比拼”。

  北京、上海和深港是中国最有希望成为一流全球城市的区域,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的世界城市网络关联度排名中,均列前十位。未来它们将组成中国的城市三角,参与全球竞争,这就要求三者之间合理分工。而前海新区和上海自贸区承担的不同角色,为理顺三大都市区关系提供了契机。

  (作者系牛津大学金融地理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城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围殴女子致死6嫌犯系邪教成员
  • 体育意大利名单:米兰3将 里贝里恐无缘世界杯
  • 娱乐黄海波最早9月获释 剧组宣布中止拍摄
  • 财经杭州东莞“房价备案”被指变相限降
  • 科技微软小冰遭微信封杀:被指违规
  • 博客招远血案邪教成员恐怖杀人动机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霸宿舍中的学神:8年连续6点半起床
  • 王海滨:核心地带的房地产有多坚挺?
  • 融冰之旅: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
  • 陶冬:欧洲再放水 日本收入仍蹒跚
  • 谢作诗:替农业部驳中国粮食威胁论
  • 苏培科:A股市场信心去哪了?
  • 蓝猫:股市的局部火花在闪耀
  • 李锦:国企员工持股可以缓行
  • 慕容小散:为什么是房地产?天问!
  • 罗天昊:中国仍需遥望美国一百年
  • 洪榕:中国股市全面走牛的最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