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禁食”立法掀争议

2014年06月02日 09:5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收藏本文     

  综观监测期内的“地铁禁食”传播情况可知,北京的“一颦一笑”对整体舆论走势有着绝对的牵动作用

  文/李田芳、杨颍

  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近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代表集体意见的报告书,再次建议增加“地铁禁食”条款。这意味着,这一备受关注的禁令或许有望复活。

  北京地铁禁食的立法过程可谓一波三折。2014年2月18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的“地铁禁食”条款引发公众热议。之后,法制办在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稿中,将该条删去。

   尽管目前“地铁禁食”能否入法仍悬而未决,但经过此番波折,相关话题在舆论场中已然炙手可热。

  北京是绝对主角

  2014年以来,围绕地铁禁食的新闻报道出现了两次明显的传播高潮:2月份后期和5月份后期,后者强度远高于前者。

  从地域来看,作为话题主场的北京显然汇聚了最多的舆论声音,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也并不局限于一地,其他几个有类似举措的城市在关注度上也不遑多让。尤其是上海、深圳、南京、郑州等地,这一话题拉高了它们的“出镜率”。

  综观监测期内的“地铁禁食”传播情况可知,北京的“一颦一笑”对整体舆论走势有着绝对的牵动作用。两次传播高峰的出现与北京相关动作出现的时点高度吻合。

  道德、法律成为考量标尺

  在舆论对地铁禁食话题的探讨中,出现了四大主要观点:支持地铁禁食,但不支持立法;不支持地铁禁食,应当考虑有特殊情况的人群;支持地铁禁食立法,并以此倒逼文明建设,但要平衡好各方利益;“一波三折”的立法随意性有损法律的公信力。

  第一种观点在舆论场中占据主流。

  虽然北京一再宣称,地铁禁食是国际通行做法,但这些理由显然没有给立法的紧要性与正当性作出充分注解。

  有媒体认为,官方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针对道德问题不该开出法律药方。“……试图将任何道德问题法律化,这是一种虽有民意基础却又简单粗暴的思维。”据监测,持这一立场的言论占36%。

  平衡各方利益是最大共识

  从争议中可见,禁令导致的利益平衡问题才是“地铁禁食”成为世界性难题的重要原因。

  国内媒体评论,无论禁食与否,抑或是有无立法,尽量平衡各方权益成为价值共识,政府部门应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前提下,理性判断、充分平衡,才可能使问题获得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有关本次“地铁禁食”风波的负面声音中,官方动作简单粗放成为舆论最主要的质疑点。面对这些反对意见,《京华时报[微博]》、《北京日报》等北京本地媒体,均发出了有助于舆情化解的声音。但相较而言,质疑与批判的声音依然强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围殴女子致死6嫌犯系邪教成员
  • 体育意大利名单:米兰3将 里贝里恐无缘世界杯
  • 娱乐黄海波最早9月获释 剧组宣布中止拍摄
  • 财经杭州东莞“房价备案”被指变相限降
  • 科技微软小冰遭微信封杀:被指违规
  • 博客招远血案邪教成员恐怖杀人动机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霸宿舍中的学神:8年连续6点半起床
  • 王海滨:核心地带的房地产有多坚挺?
  • 融冰之旅: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
  • 陶冬:欧洲再放水 日本收入仍蹒跚
  • 谢作诗:替农业部驳中国粮食威胁论
  • 苏培科:A股市场信心去哪了?
  • 蓝猫:股市的局部火花在闪耀
  • 李锦:国企员工持股可以缓行
  • 慕容小散:为什么是房地产?天问!
  • 罗天昊:中国仍需遥望美国一百年
  • 洪榕:中国股市全面走牛的最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