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损友无所损

2014年05月29日 14:28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在一个封建、摇摇欲坠的家庭里,如果一个女主人明理识体,这个家庭可以繁荣三四十年。可这样的人搁到现如今,就不会那么被倚重。

  文|富大人

  生活中可以经久不息地“侮辱”的朋友,每个人都不会有太多。有的人究其一生,也找不出一个——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得客客气气地对待,每一句话都得规规矩矩地说。不过,如果你此刻拥有肆无忌惮可以取笑、抹黑的朋友,也不要太得意忘形。合拍只占一部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家对你还有一点爱,但保不齐这爱什么时候消失。

  人一定会变的。我过去有几个朋友可以胡乱开玩笑,恣意打击,但现在也很久不再施暴。人生的衰败除了精力不济,更多的是逐渐乏味,乏味到你自己也觉得算了吧。你得顺势而为,不要以为自己的玩笑很好笑,不要以为买账的人真的还有不少。

  意识到这一点,是从我过去的亲密伙伴花花身上发现的。过去,她槽点密布,不管我怎么挤对,我们的友情就是固若金汤。但现在,我不会随意攻击她。调侃人也讲职业精神,你不能在一个人心烦意乱的时候下手,风平浪静或者兴头上,还可以泼泼凉水,七上八下时,就不要再惹是生非。这一点,我还是挺识相。加上又离得很远,所以从前好似家常便饭的取笑,如今变成了季度奖一样的东西。

  说起来,她跟从前有了些不同。这变化来自于婚姻。婚姻一般来说,使人变得“小只”。专注于眼前的琐事,自己和婆家的故事。有的人花了很大的精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家之主。——在一个三室两厅里刷到的存在感,大概对于一个人真的很重要。

  我的朋友不是专心于权斗的人。她可能是那种旧式家庭里最需要的女主人。在一个封建、摇摇欲坠的家庭里,如果一个女主人明理识体,这个家庭可以繁荣三四十年。可这样的人搁到现如今,就不会那么被倚重。相反因为能者多劳的心态太重,老是想替人决策,替人拿主意,将自己弄得很累,随后陷入凭什么的怨念之中。

  过年的时候,她曾因为公公婆婆不去100多公里外的地方看望高龄的外婆(婆婆的母亲),觉得不妥,决定自己单独驾车去看。当然这件事最终有了更好的安排,她的公婆大年初二还是去看望了老人,免去了儿媳妇比自己懂事的尴尬。至于平时的调和工作,那就更数不胜数了。由于丈夫与父母从小关系一般,她天真地想从中斡旋,设法拉近,以为有志者事竟成那一套会起作用,结果还是那样,没啥变化。当儿子的,不会太明了这苦心,当父母的则知道自家孩子心里热不起来,也不太指望,但只要局面和气,能坐在一起吃饭,就行了。

  这事实略为冷酷,热心惯了的人自然也有点失落,“他们那种家庭真是好奇怪。”这样的结论说过几次,就表明之前的计划泡汤。这个初步接触婚姻,想尽力做好人的人,就这样渐渐转向了灰心懒意。心情时好时坏。如今,已经是婚后的第三个年头,没有小孩。双方家长如坐针毡。医院检查,看西医,吃中药,流程都走遍了。于是,这个小家庭迎来了新的焦虑。

  刚刚我收到她的短信,医生检查结果不乐观。双方都有些问题,现在初步打算尝试试管婴儿。电话打过去,已经是哭了几组的声调。

  其实我也暗示过她,大不了领养一个小孩就好了。但她的态度颇为坚决,要么丁克,要么试管,绝不领养。为什么对领养这么大成见呢?我只好将话题转移至此。她答,说不上来,就是不太想。面对昔日可以任意嘲讽的损友,如今却只能语重心长,还有什么办法呢?“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小孩是特别的,以之为傲,主要是迷信自己,实际呢?是这样吗?长到几岁,就得排名了,不马上沦为不特别了吗?想想我们自己读书的经历,不要寄托那么多。你哪管得了那么宽?儿聪明孙还不一定呢,你到时从坟墓里跳出来指导人家说错了重来?”

  挂完电话,又忽然觉得自己价值观有问题,这么虚无,有这么宽慰人的吗?

  富大人是《第一财经周刊》编辑,

  也是吐槽一线工作者。

  联系她可发邮件

  fuqiaolin@yicai.com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广东整治裸官 东莞127人被调岗
  • 体育詹姆斯受困仅7分 乔治37分步行者2-3热火
  • 娱乐评书家田连元车祸骨折 儿子不幸身亡
  • 财经能源反腐或还有大动作:几名领导早被盯上
  • 科技改变客厅:聚焦智能电视创业者
  • 博客轰动世界的山寨版狮身人面像(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盘点那些年我们遇到的男神教授(组图)
  • 王红英:宽松预期导致国债期货走高
  • 徐斌:改革大手术少不了货币麻药
  • 天天说钱:东北三省为何突然失速?
  • 陶冬:中国经济触底回升
  • 徐小明:退市制度对市场影响
  • 李锦:30家中国版谈马锡将会出炉
  • 郎咸平:关键十年 政府应该做什么?
  • 易宪容:国内楼市周期性调整不会中断
  • 融冰:银行股持有者须直面市场的冷淡
  • 钮文新:别再担心“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