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反弹了

2014年05月29日 14:27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希望是更细致的宏观调控见了效,最坏的时候快点过去。

  文|崔鹏

  5月22日,汇丰银行公布了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初值——49.7。这个数字虽然还是在判断经济枯荣程度的50标准线以下,但是作为2014年来说,这是最近5个月最富有趋势性的变化,已经给人很大的希望了。

  当然,除了汇丰银行对中国制造业PMI感兴趣,中国官方——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有自己编制的制造业PMI。

  这个看起来相对更乐观的数值总是比汇丰的指数高1.5至2.5,从2012年9月以来始终没有低于过50。

  我并不是不相信统计局的更乐观的数字,而是我们更应该关注与市场情况更贴近的民间资本的活跃程度——汇丰的指数更贴近民间资本的中小企业——而从感性上来说,我们也乐意更保守一点。

  制造业PMI在经济低迷时的大幅反弹是令人振奋的,这很可能和决策层年初以来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放松有很大关系。有的经济部门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有的却收紧了,并且更多的资金划归到了最高决策部门的监管之下。

  很显然,它们认为一些有望给经济带来长久收益的基建项目,应该获得更多的钱。比如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就从年初的6300亿元增加到4月底提出的8000亿元以上。这个数字从年初以来已经经历了3次改动,从6300亿元到7000亿元,再到7200亿元和8000亿元。而且铁路总公司对这个数字的态度是“不怕超,不怕冒”。

  在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的公告中,决策层的这种思路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在公告中,其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营运的投资项目,涉及了通信、能源输送、铁路和地铁建设等方面。其中一些项目看上去似乎很有噱头,比如,北京地铁16号线和深圳地铁6号线,以及一些政府对民间首次开放的投资领域,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微博]的地下输油输气项目。这些项目的整体投资额度将超过万亿元级。

  如果能以项目制逐渐放开投资领域,肯定是一种进步,而且可能成为让整体经济尽快复苏的一个引擎。不过,发改委放出的投资项目明显门槛太高,而且是由一些国有垄断公司主导。如果以后推出“项目”的选择是民间资本以利益为坐标自己做出的,对民间资本的启动效果将更好。

  对PMI反弹同样做出贡献的,应该还有最近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对外贬值会对促进出口起到一定作用,这是确定无疑的。另外一个因素,在现阶段可能对实体经济作用更大——那就是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些企业通过对外举债对内放贷套利。

  2012年由于银根紧缩,中国内地企业的贷款成本逐渐升高,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平均水平超过10%。而同时由于美国QE(量化宽松货币评价)退出缓慢,所以欧美、澳洲和香港的利率水平并不高,从这些地区获得贷款的成本只有5%左右。这就给聪明的中国出口企业打造了一条赚钱捷径。

  这些企业的一般套利方式是“内保外贷”,也就是通过出口产品,在国内银行开取信用证,然后再用信用证在国外银行获得低息贷款,接下来把低息贷款结汇成人民币在内地通过信托计划等渠道把钱放出去博得利差。如果在这些出口企业进行这种套利的同时,人民币还保持升值,那么这家企业在归还贷款的时候将获得更高的回报——等于在利用利差的同时又炒了一把汇——如果在这些企业套利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是贬值趋势,这些套利就面临更大的风险,也会因此降低套利杠杆,这会让更多的钱回到实体经济渠道。

  预计5月的汇丰PMI终值和中国政府的PMI都会出现大幅度反弹,如果其他配套参数,比如用电量、物流水平等也出现不错的上升,那么很可能说明中国经济真的走过了底部。

  当然,事实不会那么顺利即便是好的年景,要提防的东西也多着呢,何况现在。

  崔鹏是媒体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广东整治裸官 东莞127人被调岗
  • 体育詹姆斯受困仅7分 乔治37分步行者2-3热火
  • 娱乐评书家田连元车祸骨折 儿子不幸身亡
  • 财经能源反腐或还有大动作:几名领导早被盯上
  • 科技改变客厅:聚焦智能电视创业者
  • 博客轰动世界的山寨版狮身人面像(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盘点那些年我们遇到的男神教授(组图)
  • 王红英:宽松预期导致国债期货走高
  • 徐斌:改革大手术少不了货币麻药
  • 天天说钱:东北三省为何突然失速?
  • 陶冬:中国经济触底回升
  • 徐小明:退市制度对市场影响
  • 李锦:30家中国版谈马锡将会出炉
  • 郎咸平:关键十年 政府应该做什么?
  • 易宪容:国内楼市周期性调整不会中断
  • 融冰:银行股持有者须直面市场的冷淡
  • 钮文新:别再担心“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