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半年考

2014年05月23日 15:39  财经国家周刊  收藏本文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庞清辉 实习生 胡云超

  有舆论认为上海自贸区推进得有些急躁,也有人认为进度似显缓慢。

  自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挂牌,至今已半年有余。日前发布的2014年首季运营报告显示,上海自贸区基本实现“小步快跑”的预期目标。

  2014年首季上海自贸区完成经营总收入3400亿元,同步增长10.5%;半年时间,累计新设企业7770余家,其中近七成采用备案制完成注册;首季新设外资企业433家,增幅环比几乎翻番,其中负面清单以外采用备案制新设的外企占到93.6%。

  成绩斐然。同时,《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上海自贸区建设也碰到诸多难题。比如,怎样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于法有据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扩大开放与风险管控的关系、负面清单与后续监管的关系、问题导向与企业需求导向的关系等等。

  有声音因此认为上海自贸区推进得有些急躁,也有声音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进度还是慢,效果有限。

  “如果急于出成果、急于要经验、急于见红利,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状态下得到的经验,容易在复制和推广中出现问题。”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是按照国家总体方案来推进的,一定要有定力。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既有中央的直接指挥,总体方案的顶层设计,又要依托上海方面“摸着石头过河”。

  在总体方案的起草、论证和拟定政策等环节,上海自贸区均高度依赖中央部委乃至全国人大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调整授权。

  由于牵涉到多个部委利益,难免存在制度设计碎片化的现象。“有些部门因担心自贸区对现有制度和其他地区的影响,在行动上相对谨小慎微,一些支持措施不能及时出台。”中央某部相关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比如上海自贸区在货物贸易方面的改革,进展没有预想中好,“主要的担心出现在中央有关部门,他们担心关税流失”。

  在“负面清单”这种新的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中,上海自贸区曾列出2014年共计190条限制准入清单。4月初,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考察上海自贸区建设进展时,建议2014版负面清单再缩减40%左右。

  “而这需要和相关部委一条一条去谈。”朱民说。

  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善坤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非常能理解上海推进自贸区建设的难处和不易。“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对接起来还容易一些,但是相关部委的有些规定是不是列入负面清单,则规矩不少。”

  “自贸区的制度框架是国家层面的,甚至负面清单也是国家级的负面清单。”保监会福建局副局长吴朝生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其中金融、文化服务领域的扩大开放,直接关乎国家利益,必须全盘考量与评估。

  “上海自贸区仅仅是一个点,它的特殊性也是它的局限性。如何撬动众多部委办局甚至立法机关去改革,是未来的一个大课题。”吴朝生说。

  以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为例,企业可以在自贸区内设立一个C企业,用以实现境内人民币资金池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内资金的双向流通,这为企业的资金运营提供了便捷和透明度。“但是,企业在便利的同时,需要多交一笔营业税。银行也没有办法管税务相关的事。”朱民说,这就可能限制了自贸区试验政策的效率。

  “自贸区建设不仅仅是发一个文,不只是体型要长大,更关键的是神经系统也要同步发育。这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朱民说。

  重大改革要做到于法有据,而目前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措施尚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虽然在上海自贸区领域里实行部分法律豁免,但实际上仍有许多方面超越了现有法律法规,面临法制改革的任务。

  比如在银监会有关政策中,有关外资银行业务时限、民间资本的准入等问题,都有待上位法的修改或具体政策的推进。

  新兴服务业的规则治理,也是上海自贸区法治建设的重要障碍。当前,中国新兴服务业规则整体滞后甚至空白,而服务业是上海自贸区推进改革的重要领域,因此制度创新必不可少。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根据半年来的实践,上海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该条例至少会有两个方面亮点,一是把试验区的重要措施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予以固化;二是对透明高效的政府运作要求,也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予以约束。

  扩大开放与风险管控

  “自贸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开放、改革、创新,风险防范关注的不是很多,这很正常,但随着工作的推进,风险防范工作一定会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孙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何把握扩大开放与风险管控的尺度,成为上海自贸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的突破口,金融领域改革的这一问题更加明显。金融行业的高风险特性,需要有严格的审慎监管,要防止市场开放发生的各类风险。

  “大家都在关注,银行的业务创新能不能胆子再大一点,或者能不能再放开一点,我觉得制度创新是可以更开放一些。但是,不要出现颠覆性问题,不要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副主任刘晓勇说。

  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初,其他国家就很关心上海自贸区如何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问题。其他国家经验也表明,无论是自由贸易区还是离岸金融区,管制一旦放松,则有可能沦为跨境洗钱的通道。

  “央行[微博]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30条意见,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风险可控。换句话说,凡是不能有效防控风险的,都不应该是我们的选项。”孙辉说,在他看来,如果自贸区的改革开放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就谈不上可复制、可推广。

  但在上海自贸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中,风险管控任务和措施还缺乏真正的检验。

  如上海自贸区构建的虚拟双轨制金融监管线,即金融机构内部设立离岸金融业务部,企业设立自由贸易账户和普通结算账户,怎么做才能既满足自贸区内企业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动的需求,又不会引致洗钱、地下钱庄、国际投资资金冲击国内金融市场等风险?如何在经济活动中设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屏障,既能让自贸区健康运行,又不对区外经济构成负面冲击?

  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少专家甚至建议将浦东新区整体纳入上海自贸区,以大幅度增加“压力测试”的力度和频度,从而获取真正有效有用的试验数据,放大实验、提速试验。

  负面清单与后续监管

  上海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

  首先,如何尽快使负面清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负面清单?

  以电信业为例,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提出限制外方投资电信领域,而具体如何限制,清单并未说明,在实践中也难以操作。

  一方面,总体方案提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另一方面,开放清单也提出“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如涉及突破行政法规,须国务院批准同意”。

  “要使负面清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负面清单,需要提供明确指引。”朱民说。

   此外,负面清单需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兴行业与新兴业态预留空间。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编制,而物联网、云计算、动漫设计、电子支付等新兴行业却找不到对应类别,因此未出现在负面清单上。“要实现负面清单的动态优化,负面清单需要明确适时调整的条件与程序。”保监会福建局副局长吴朝生说。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一线开放后,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如何跟上,怎样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是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自贸区各项先行先试事项能否试验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复制、推广至全国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考察上海自贸区时,要求把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没有社会诚信体系就不可能有与世界接轨的市场经济环境。

  目前,上海自贸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立足于上海全市获取、全市使用。但同时,上海自贸区主要面向服务业开放,按照总体方案,区内企业可以在区外包括其他省区市提供服务。“这样一来,光靠上海自身获取和使用的诚信数据资料就未必完善。如何有效建立和完善区内企业,特别是服务类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和社会诚信体系,都是摆在面前必须跟进解决的当务之急。”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口岸办副主任顾洪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此外,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是上海自贸区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自贸区建设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各种类型企业的积极参与中。但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目前,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上海自贸区关注度很高,但实际参与度却不够。

  “注册的企业中,贸易型企业居多,实体企业少,中小企业多,国有企业少。”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邦涛说。

  在企业诚信监管体制建设上,上海自贸区也遇到“水土不服”的窘境。根据自贸区规划,监管体制以企业自律为核心,减少受监管企业的守法负担,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分类风险管理机制。

  但企业却觉得找不到政府,心里不踏实,“企业觉得不管我了”。朱民说,以致不得不去一家家解释沟通:变化不是单一的、短暂的,是广泛的、长远的。

  多年来,企业对优惠政策依赖过多。“我们的企业是在特殊政策里长大的,已经习惯于那种浑水摸鱼的经营环境,他们发现这里是要搞一潭清水,就没有兴趣。”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说,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转变,自贸区的政策就会打折扣。

  外界更关心的则是上海试验到底什么时候完成,何时在全国铺开?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表态说:“上海将力争在自贸区运行一年左右时,推出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模式。而体系上的健全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乌鲁木齐暴恐案5暴徒丧命 目击者讲述
  • 体育女足负日本无缘亚洲杯决赛 鲁能五轮首胜
  • 娱乐刘强东初恋出席京东上市 奶茶妹妹祝福
  • 财经曝能源局家藏亿元副司长曾因嫖娼被抓
  • 科技发烧Ke:用3D打印技术自制钢铁侠装备
  • 博客唐朝为何将长安选定为都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入学116公斤毕业减半 小胖妹变女神(图)
  • 天天说钱:2000点是A股的遮羞布
  • 江濡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
  • 朱大鸣:不对称调控将让房价发生暴涨
  • 叶檀:内幕难求证 王亚伟时代结束
  • 易宪容:国内楼市旧式调控将寿终正寝
  • 慕容小散:鲁豫有约A股 福兮祸兮?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
  • 许一力: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意在哪
  • 叶檀:事业单位铁饭碗会不会捧得更牢